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拉美农产品对华出口的潜力及策略

2020-05-25 02:49王竞
对外经贸实务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拉美潜力

王竞

摘 要: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和中国农产品进口均有一定影响。拉美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过分析发现,植物类产品拉美对华出口无法取代美国对华出口,但水产品、果蔬类、肉类产品产量大且价格低于美国,对华出口潜力较大。整体看,拉美农产品对华出口还会受到农产品质量、供应链体系以及国际营商环境的影响。为此,要扩大拉美对华农产品出口,中国应该严控拉美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以及加大对拉美农业投资以投资带动农产品对华出口。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拉美;农产品;对华出口;潜力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将受到较大的影响。美国是全球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大宗农产品进口如大豆、玉米等基本上大部分是来自于美国。在贸易摩擦的影响下,2019年1-7月,美国已经丧失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地位,巴西取而代之。为了化解贸易摩擦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影响,除了继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之外,中国正在积极寻找其他第三方替代国。从巴西与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看,拉丁美洲作为全球粮仓,对华农产品出口潜力巨大。

一、贸易摩擦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从美国的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直接造成了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量的下降。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总额达到了200.5亿美元,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3.8%。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总额为211.3亿美元,尽管出口额略有增长,但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大大降低,仅占10.1%。显然,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后,不仅增加了贸易成本,也提升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削弱了美国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从具体的产品种类看,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植物类产品上。2018年美国对华出口的植物类产品占到了其对华出口农产品总额的74.1%,而大豆一项就达到了128.68亿美元,占到了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的60.9%。活的动物及动物制品的出口额也较大,其中肉及食用杂碎、水产品(包括活的动物)、蛋禽及乳制品分别占到了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5.9%、2.1%。

再从出口地位上看,美国对华出口的植物类产品占美国植物类产品出口比重最大。2018年对中国出口的植物类产品占到了美国植物类产品出口额的21.9%,而对中国出口的活动物只占其活动物出口总额的8.4%,饮料、烟酒、食品等对中国的出口比重只占其同类产品出口比重的4.9%。可见,植物类产品是美国对华出口的大宗商品,中国是美国植物类产品的主要消费国。

从个别产品上看,大豆、水產品(除活动物之外)、其他动物产品这几类产品,中国市场消费量大,对美国的出口而言是比较重要的,2018年对华出口额分别占到了其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8.8%、13.5%和22.6%。从201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的进口看,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措施已经见效,对部分商品通过加征关税之后,进口量已有明显的减少,美国植物类产品出口受到冲击最大。

(二)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及膳食结构的改善,海外优质农产品在中国有较大的市场。当前,美国、巴西、荷兰、法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有较高的认可度。客观而言,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且品质高,在中国市场上竞争优势显著;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及泰国、越南等国家也开始抢占中国中高端消费市场,对华农产品出口量日渐增加,这几国农产品特色显著,在中国市场竞争优势也比较强。从这个角度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产品进口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因为替代国如巴西、阿根廷可以为中国提供大宗农产品供给,如大豆、玉米等;澳大利亚、新西兰可以为中国提供小麦等大宗商品及禽蛋、乳制品等供给;越南、泰国可以为中国提供大米等产品供给;印尼、马来西亚、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可以为中国提供植物油供给。可以看到,美国对中国出口农产品主要优势是价格,一旦加征关税后价格优势不存,而同类产品其他国家同样可以供给,只不过市场认可度可能不如美国农产品高,需要时间来检验。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比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要大。

二、贸易摩擦背景下拉美农产品对华出口的潜力分析

(一)潜力有限型:植物类产品

在海关编码中,这类产品包括第12、20类,这两类产品拉美对华出口取代美国对华出口的可能性较小。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金额达128.68亿美元,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大豆金额达到了234.6亿美元,同时期拉美地区大豆的全球出口总额为334.4亿美元。换言之,中国2018年仅从美国和拉美进口的大豆金额就高达363.28亿美元,拉美对全球大豆出口总额不及中国从拉美和美国的进口额之和。由此看,即便是拉美地区所有的大豆出口到中国亦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中国还是需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当然,如果拉美国家继续利用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来扩大生产,压缩国内消费来满足中国市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可能性较小。毕竟将所有出口放在同一市场的风险太大。从出口量上看,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大豆为3114.9万吨,拉美对中国出口的大豆为6187.3万吨,而2018年拉美对全球的大豆出口量为8565.3万吨,同样没有达到中国从拉美和美国进口的大豆之和。2018年拉美地区大豆的总产量为18900.7万吨,但其内部市场需求不可忽视,绝大部分大豆还是被用于内部消费。可见拉美各国自身对大豆的消费需求是较大的,很难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因此这些产品无法取代美国对华出口的地位,中国从拉美扩大进口的可能也不大。

第10类产品就是谷物类产品,同样地这些产品拉美对华出口想取代美国可能性也较小。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了14.2亿美元的谷物,拉美对中国出口了0.4亿美元的谷物,而同时期拉美对全球出口的谷物总值为145.9亿美元。具体到产品种类上,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是高粱,出口量为418.6万吨,而拉美2018年并未向中国出口高粱,其对全球出口的高粱也只有47.89万吨。然而,拉美各国2018年共生产了1011.74万吨的高粱,其中绝大部分是用于内部消费。如果拉美要想在高粱这类产品上取代美国,只能是用其他的谷物来替代。2018年阿根廷、墨西哥、巴拉圭等国家2018年对全球出口了大约2784.74万吨的玉米;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2018年对全球出口了大约1499.32万吨的小麦。可见,小麦或玉米可以取代高粱的谷物地位。但小麦、玉米中亚及俄罗斯对中国出口量逐渐加大,2018年达到了241.36万吨,这些国家距离中国更近,出口成本更低。综合而言,植物类产品拉美并不具备替代美国的优势,市场潜力有限。

(二)潜力较大型:杂项食品、动物产品

在海关编码中,这类产品包括第21、05、03类三种。其中第21类产品是杂项食品,这类产品拉美地区有较大的产能和出口量,且对华出口具备一定基础,市场潜力较大。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1.98亿美元的杂项食品,拉美各国对中国出口了0.2亿美元的杂项食品。但2018年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对全球出口了40.21亿美元的杂项食品。在中美贸易摩擦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中国可以扩大从拉美国家进口该类产品。而中国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价格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拉美这类产品对华出口具有一定优势。再从出口量上看,美国2018年出口到中国的这类产品共计2.41万吨,拉美出口到中国该类产品共计0.08万吨。然而相同时期,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三国分别向全球出口了6.14万吨、5.98万吨和4.02万吨。可见,这类产品拉美各国有足够的出口量,产能完全能够满足内需和出口。

海关编码的第05类产品主要是其他动物产品,这类产品的替代性比第21类产品替代性更强。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了大约2.71亿美元的其他动物产品,拉美对中国出口了0.06亿美元的同类产品。然而2018年仅巴西、阿根廷两国就对全球出口了9.84亿美元。从出口量上看,2018年美国出口到中国此类产品约为3.64万吨,拉美出口到中国的产量为0.1万吨。但这类产品拉美各国的产量巨大,仅仅巴西一国在2018年就向全球出口了14.99万吨,整个拉美地区该类产品的出口总量约为23.42万吨,从产能上看完全具有替代美国的可能性。

而第03类产品在海关编码中指的是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这些产品拉美地区替代美国对华出口的潜力同样较大。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12.03亿美元的该类产品,从拉美进口了7.84亿美元的该类产品。同时期拉美各国对全球出口了140.36亿美元的该类产品,出口金额极大,完全超过了美国和拉美2018年对中国出口总额。从出口量上看,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该类产品约为34.25万吨,拉美对中国出口有3.41万吨。但智利、阿根廷等国家该类产品的产量较大,仅2018年这两个国家对全球出口量就达到了84.9万吨,从量上看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三)潜力最大型:果蔬、坚果、肉及食用杂碎

这些产品在海关编码中被列在20、02类。其中第20类包括蔬菜、水果、坚果等,这些产品拉美对华出口完全可以取代美国对华出口,替代性极强。2018年,美国对中國出口的果蔬及坚果金额为2.34亿美元,拉美对中国出口了2.19亿美元,同时期拉美对全球出口了78.9亿美元,完全超过了中国从美国和拉美市场上的进口额之和。从出口量上看,美国2018年出口到中国的果蔬及坚果量为5.5万吨,拉美地区出口到中国的量10.4万吨,其对全球更是出口了130.5万吨。从出口量和价格的对比看,拉美这类产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优势。

在肉类及食用杂碎产品上,拉美对中国出口也可以取代美国对华出口。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该类产品金额为6.22亿美元,拉美对中国出口金额为32.96亿美元,拉美对全球出口金额为220.6亿美元。这类产品的贸易额拉美完全超过了美国,由此说明,拉美这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较大的认可。以后继续扩大出口,可以使中国逐步摆脱对美国同类产品的依赖。

三、影响拉美对华农产品出口的因素

(一)农产品质量问题

尽管拉美地区的农产品产量(除植物类产品)之外,完全能够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但产品质量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质量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进口量自然就会下降。从2017-2018两年中国从拉美和美国进口的同类产品看,除了个别的水产品之外,其他所有农产品及食品价格均低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单价。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价格在很多时候是产品质量的反应,价格低说明质量也不高。在当前食品安全日渐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人们对海外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质量不过关,市场是难以接受的。另外,从质量控制标准上看,美国农产品质量控制标准要高于拉美各国。以大豆为例,美国对出口的大豆要求热损伤率和自然损伤率必须限定在0.5%和3%以内,但巴西、阿根廷两国对出口大豆的这两项标准分别限定在5%和8%。由此说明,从南美进口的大豆质量不如美国。可见,中国要扩大拉美地区的农产品进口,必须要严控进口质量。

(二)供应链体系问题

当前全球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粮油贸易。除了路易达孚之外,其他三大粮商均是美国的企业,它们凭借着强大的技术、资金、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横向并购及纵向一体化战略,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全程化的产业链,从育种、生产到流通、销售,再到期货以及与基金公司联手,搭建了涵盖生产、贸易、金融的完整产业链,进而掌控着全球的粮油价格。实际上,巴西、阿根廷的大豆70%以上已经被上述四大粮商所控制。在跨国粮商控制全球产业链的情况下,中国要想将拉美作为替代美国的进口来源地,始终是无法绕开这四大粮商所控制的供应链体系。因此,中拉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问题,如何突破这四大粮食的供应链体系也是现实问题。

(三)营商环境问题

2018年10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新协定》(USMCA),取代了1994年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USMCA作为一个区域化的贸易协定,对区域内成员国的短期贸易利益改善具有现实价值,但其中某些条款从长远看必然会损害全球贸易利益。特别是其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所设立的“毒丸条款”杀伤力更大。这些条款规定,缔约各国如果与其他国家或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必须要事先将缔约文本通知其他成员国,如果协议文本得不到其他各国的认可,任何缔约一方有权要求其终止该协议的谈判。显然,这一波及到第三国的毒丸条款对不被美国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得当前正在谈判的中加自贸协定陷入了僵局,在没有美国许可的前提下,中墨要想签署自贸协定可能性几乎为零。从这个角度看,《北美自由贸易新协定》的出台给中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以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束缚了手脚,美国因素导致的营商环境问题也是中国扩大拉美农产品进口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四、摩擦背景下促进拉美农产品对华出口的策略

(一)加强拉美农产品进口质量控制

尽管当前中国从巴西、阿根廷进口的谷物、大豆、动物类产品、糖类等量在急剧上升,但也发生了多起农产品被中国海关扣押或勒令出口方召回。拉美农产品在满足中国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产品质量的提升空间比较大。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对拉美农产品进口的质量监管,在当前实行的境外农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备案制基础上,要建立进口注册前置监管与到岸查验相结合的一体化措施,特别是要加强从拉美进口的大宗农产品如大豆、谷物、水产品、肉类产品的检验检测,确保这些进入老百姓餐桌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在建立前置监管与进口查验相结合监管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对中国进口商和收货人实施追溯监管,建立诚信等级分级管理制度;对进口的不同类型产品也应该实施风险等级分级管理制度,在促进通关便利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进口风险。

(二)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

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能够促进双边贸易包括农产品贸易量的增加。在当前中拉经济合作中,尽管中墨两国建立自贸区的可能性不大,但应在已经建成的中智、中秘、中哥(哥斯达黎加)三个双边自贸区基础上,再寻求扩大与拉美其他国家建立双边或多边自贸区,继续扩大中拉农产品贸易合作,减少美国因素的干预。在多边自贸区建设方面,巴西、阿根廷有意推动中国-南美洲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2018年G20会议上,阿根廷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在会谈中就明确表示,要加快启动中国-南美洲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阿根廷、巴西是中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加速推进中国-南美洲自贸协定谈判,可以最大限度促进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在双边自贸区谈判方面,中巴(巴拿马)、中乌(乌拉圭)已经启动,有望在未来5年内达成;中哥(哥伦比亚)FTA正在研究;中秘自贸区升级谈判正在进行。此外,中国-阿根廷、中国-巴西等自贸区谈判也应该作为可行性议题提上议事日程,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内推进中拉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善中拉农产品贸易条件。

(三)以投资带动农产品进口

农业贸易与投资是密切相连的,中国加大对拉美国家的农业投资,可以帮助这些国家构建农业全程化产业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这些国家农产品的竞争力。当前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农业投资还是以种植为主的直接投资,对农业价值链如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农产品深加工、農产品流通及销售等方面的投资较少。从全球农业跨国企业的投资经验看,只有加大对农业产业链价值上游的投资才能实现对供应链的掌控,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跨国粮商对拉美国家农产品供应链的控制。可见,要通过投资带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必须要注重在农业价值链上游的投资。中国企业在拉美国家进行农业投资过程中,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经验,除了继续强化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布局,还必须要投资价值链上游产业,通过投资带动农业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全程产业链的掌控,帮助这些国家打造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最终才能提升拉美国家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只有这样,拉美国家优势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才能得以发挥,取代美国对华出口地位才有可能。

注释:

① 除特别说明外,数据均来自联合国统计署COMTRADE数据库,http://comtrade.org/db/default.aspcx。而相关比例则是自己计算得出。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2019年1-7月中国农产品贸易监测[J]. 世界农业,2019(10):122-124.

[2] 谭晶荣,贺妍婷. 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9(8):7-10.

[3] 宋海英,胡冰川. 经贸摩擦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农产品贸易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6-103.

[4] 孔伟艳. 我国大豆国际定价权的提升路径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7):66-68.

[5] 张生. 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到《美墨加协定》:国际投资法制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因应[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1-61.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摩擦拉美潜力
潜力榜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措施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