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谎的凶手”

2020-05-25 02:45猿真似
方圆 2020年8期
关键词:利刃凶手古典

猿真似

要说2019年年底最受欢迎的电影,《利刃出鞘》一定会占据一席之地。这部上映前不甚被看好的“古典”悬疑题材,不但出了鞘,更出了圈。

不少观众可能是冲着“美队”克里斯·埃文斯和“007”丹尼尔·克雷格的明星效应买票入场,甚至不乏有年轻观众是生平第一次在影院观赏一部推理电影。

“家家的衣柜里都藏着尸骨”

和很多人习惯消费的超英类动作大片不一样,《利刃出鞘》这种电影,可不会给你在座椅上打半小时盹儿的余裕,你漏掉的每一句对白,都可能是攸关最终真相的重要信息。换言之,在善意地为你提供“大脑保健”的同时,对你的膀胱,它则是极度不友好的。进场之前,最好别喝水。

对于“老一辈”观众来说,《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早早让大家记住了那个比利时侦探波洛(虽然演员并非同一个人),这几部改编自阿婆名作的推理片,当年上映时也都引发过万人空巷的盛况——当然,这种比较并不公平,文化产品供给的丰盛程度与观众的选择区间广泛度,当年与今日自不可同日而语。但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那位虽操一口美国南方口音,却偏偏起了个读起来法式风味十足名字的侦探登场时,老观众们却不免还是有点唏嘘。因操刀《星战8》而声名鹊起的莱恩·约翰逊,这次终于还是忍不住露出了自己悬疑高手的真实一面,看来人毕竟还是在做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时,才有可能献出上佳表现。

好电影大多能在片名上即收点题之功,《利刃出鞘》(英文原名:Knives out)也不例外。电影一开始,就借已成刀下亡魂的受害人的出场,呈现出那把不祥的凶器。而当看似和美的大家庭为争产斗得鸡飞狗跳我们才想起,原来“knives out”还有另一重意思——放下矜持,赤膊开撕。

顺便提一句,“匕首奖”也是国际最知名的犯罪小说奖项之一。

电影一开头,年高德劭、名利双收的犯罪小说宗师就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小办公隔间里。狭小逼仄,几不可直立的小隔间与其说是办公室,倒不如说更像个衣柜。这倒恰好也暗合了那句“家家的衣柜里都藏着尸骨”——众所周知,黄金时代古典推理作品最钟爱的母题就是看似一团和气的庞大家族(村落、群体)里不可告人的种种龌龊龃龉与随之引发的血案,头半个小时不到,《利刃出鞘》就已经把复兴古典推理的架势拉得十足。

但越往后看,才越觉得《利刃出鞘》的野心远远不止于复刻一部古典推理佳作这么简单。架势十足的名侦探似乎并未如我们期望中那么神奇,甚至还犯下了请“凶手”做自己助手,使其可以借机毁灭证据这种低级到足以把他的比利时前辈气活过来的错误。

而对各怀鬼胎大家族成员的刻画,也不过虚晃一枪草草了事,最要命的是,电影还没过半的时候就借当事人的回忆重现了案发当晚的“真相”,这戏,接下来还能怎么唱?

好在继续往下看,才明白这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

甜甜圈最中心的细小孔洞

借助一名关键人物的“正式”出场,看似已经严丝合缝的故事,再度如洋葱般被层层剥开,甜甜圈也终于露出最中心的细小孔洞。

伯仁为谁而死?真凶到底是谁?最后的答案,其实就藏在那些发生在观众眼皮底下却被他们熟视无睹的细节中。

侦探最终给出的真相解析,情理之中自不待言,但却未必能算得上是意料之外——事实上,那些对推理小说稍有涉猎的观众,在福尔摩斯那句最广为人知的名句“去除掉所有不可能,余下者无论多耸人听闻,亦是唯一实情”的简单逻辑归纳导引下,都不难在卖关子的侦探揭晓真相前猜出凶手的真实身份、作案动机及手段。

身兼导演及编剧二职的莱恩·约翰逊的用意,也全然不在如何把一个推理故事讲得吐故纳新、自成一派——换成一个专职创作推理类型作品的作者,十有八九都要让那个说谎便会起生理反应的角色成为真凶,毕竟写一个“不会说谎的凶手”这回事,想想都带感。不同角色身上那些看似“标签化”的设置与其背后的角色指代,才是莱恩·约翰逊真正良苦用心所在。

借这个看似古典到完全不像在当下美国的探案故事,创作者“利刃出鞘”地亮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而那个看似玩世不恭,时常口出粗鄙之语,常有与其身份不符举动,却又能带给人莫名亲切感,最终却被证明是心如蛇蝎的真正幕后元凶,指代的是当下哪位政治人物?

恐怕这是一道毫无难度的对号入座题,似乎是还嫌讽刺意味不够明显,导演还特地找来了原型人物在好莱坞的著名黑粉来演出这一角色,再一次向我们佐证了那条被验证过无数次的真理——永远不要得罪一个编剧,因为他有一千种办法把你骂个狗血淋头,没准你还得给他鼓掌。

剧情简介富豪小说家哈兰·斯隆比在自己 85 岁生日第二天,被发现在自家庄园离奇自杀,遗留了亿万遗产。久负盛名的大侦探布兰科突然被匿名人士雇用调查此案真相。同时,哈兰的孙子兰森也正在秘密调查此案。当布兰科和哈兰·斯隆比家族的其他人对谈时, 他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哈兰家族没有表面上那么和睦,每个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每个人都想得到遗产……究竟这起命案是自杀还是他杀?似乎每个人都有嫌疑。随着一位遗产继承人的意外亮相,真相谜底渐渐浮出水面……

纯以架构精巧,谜题引人入胜的推理電影在我们的电影市场上沉寂了这么多年,正如古典推理在黄金时代逝去后便从此一蹶不振。可喜的是,在文学与电影领域,古典的匕首与毒药,都正渐渐呈现出复兴的态势。

与《利刃出鞘》有颇多异曲同工之妙的《喜鹊谋杀案》吹响了古典推理回潮的号角,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也成了让观众趋之若鹜的爆款。这些自然都为推理迷们所乐见。但这却绝不意味着创作者们可以由此顺理成章地摒弃现实元素,一头沉溺到花样翻新的谜题设计与诡计铺排中去。

大众冀望通过一个个血腥谋杀故事来暂时逃离身处的现实吗?当然不假。但只有当你的故事跳出单一的斗智层面,将永恒的善恶寓言融入当下时代的流转之中,才能让你的作品超越简单的消遣,真正触动每一个受众的灵魂。别忘了,阿婆笔下的乡村会所中,家长里短的八卦谣言中蕴含的涌动恶意,也正是那个时代英国乡村的真实写照,不是吗?

创造性地去“谋杀”,和赋予“谋杀”与现实生活相合的创作性,应该是任何优秀推理作品的一体两面。《利刃出鞘》再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来源:环球银幕)

猜你喜欢
利刃凶手古典
处死“凶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利刃出鞘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