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0-05-25 03:01唐艳
职业·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唐艳

摘 要:本文立足产教融合背景、校企协同创新视角,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了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目的在于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践性,全面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跨境电商复合型实战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课程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相互融合,共同培养人才,实行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是实现创新发展型、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须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建设,将产教融合作为主要办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契合企业的岗位需求,使课程设置匹配企业所需的人才能力标准。

一、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1.专业目录缺乏导致课程体系设置非专业化

2019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确定2019年度增补9个专业,其中包括增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专业代码:630805),从2020年开始执行。2020年之前高职院校缺乏独立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目录,只有专业方向,由于缺少独立的专业目录,很多职业院校在原有的专业(如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上设置“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在原有专业课程上增加一两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人才培养定位会偏离市场需求,难以确保课程设置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同步发展。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重叠和交叉严重

跨境电子商务的业态模式分为出口跨境电商和进口跨境电商两个部分,其业务流程涉及采购、跨境外贸平台操作、线上营销推广、跨境物流、跨境金融支付等多个环节,专业人才培养要立足行业态势和市场需求。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目标要与企业岗位需求衔接、要与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会导致课程设置出现内容重叠严重、专业交叉过度、设置顺序缺乏合理性、课程拼凑现象严重等情况。

3.专业教师实操能力薄弱导致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技术娴熟、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专业人才。但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的特殊性,很多院校缺乏全能型师资,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从电子商务类专业、经济贸易类专业转行而来,缺乏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实操经验,导致讲授的内容和企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跨境电商课程体系构建目标与思路

1.课程体系构建目标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何培养跨境电商领域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刻不容缓。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目标应立足本地产业优势,校企联合,协同培养人才,使课程体系的设置能紧跟行业的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培养“理实一体化”的跨境电商复合型实战人才。

2.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立足当地跨境电商产业优势。对当地跨境电商行业的主流企业职业岗位进行实地调研,同时邀请行业协会专家与企业实践专家一起系统研讨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和企业岗位要求,确定就业岗位标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2)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行业协会专家、学科带头人、企业专家组成,组织专家顾问委员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分析并调研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对应的岗位能力,明确并提炼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3)与3家以上从事不同业务模式的代表性企业保持联系。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调查,深入分析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范围,同时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依照企业工作过程,重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三、产教融合模式下跨境电商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步骤

1.确定专业岗位群和具体岗位标准

通过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岗位(按第一就业岗位进行分类):跨境电商美工专员;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跨境电商采购专员;B2B/B2C销售专员;跨境电商物流专员;外贸专员。

2.提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在明确市场对于跨境电商主要职业岗位的设置以及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确定跨境电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适应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分析。针对每个岗位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合理化构建课程体系基础性工作。

3.确定课程具体设置方式

在构建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时,课程具体设置方式要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能充分突显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为此,在对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或订单培养模式等,结合跨境电子商务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科学化地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职业发展课程等,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高中起点3年制)课程体系分为以下四大模块。

(1)公共基础课程(通识必修课程)。包括德育、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商务英语、心理健康教育等。此类课程的开设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与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应用统计、市场营销、商品拍摄与PS处理、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跨境电商法律法规、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跨境电商专业英语等。此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专业基础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好基础准备。

(3)专业核心课程(技术技能课程)。包括跨境电商网店设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处理、跨境电商选品、跨境电商网络营销、跨境电商客户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电商B2B运营、跨境电商B2C运营等。此类课程开设要体现跨境电商职业岗位需求导向,引入校企合作项目和真实的跨境电商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包括移动跨境电商运营、网络创业实践等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编排要考虑到专业对应的行业特殊性,跨境电商行业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趋势,同时加强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因此,此类课程开设的目标就是校企联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也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明确市场的人才缺口,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科学合理地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本地行業发展态势和经济发展环境,构建符合地方职业院校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丽华.基于校企“双元”基础的现代学徒教学模式的实证探索——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12X).

[2]宋洁.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电子商务,2019(4).

[3]金贵朝,黄玉峰,刘作和.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杭州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6(10).

[4]操贝蒂,项桂娥.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J].池州学院学报,2019(1).

(作者单位:深圳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