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微信群

2020-05-25 09:07李忆锋
当代工人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同学口罩微信

李忆锋

群满为患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天成为特殊时期。这期间,在微信朋友圈发生的很多事,让陈辽生百感交集。

智能手机时代,信息通达。凡是用智能手机的人,谁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微信群。微信群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甚至一位主妇的购物群,都可能分成水果群、干果群、蔬菜群、肉蛋群……这年头,没几个朋友群,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

因为亲疏关系以及工作需要,有的大群又会“分裂”成若干小群。比如一个单位的工作大群又分成领导班子群、业务工作群等。党员大群之外,还有各支部的小群。有文件通知等,发一条微信,百人收知,效率高,这样的工作群很有用处。

喧嚣过后是沉寂,最初热热闹闹的群,到后来都是佯死不活地存在着。

陈辽生每天早起打开微信的第一件事,就是删除若干个群的若干条信息。最初是看过一遍后再删除,经大半年的观察,已经做到不需阅览即刻删除,他已经掌握了群推送的基本规律:第一条图片问早安,第二条本地天气预报,第三条早间新闻,第四条心灵鸡汤。大多数“鸡汤”过了保质期没营养不说,有的还掺有消极厌世“毒素”,根本不值阅读。

每天挨个删除群信息,都删烦了。群满为患,为群所困,尤其是那个小学同学群,让陈辽生有口难言。

进退两难

在小学同学微信群里,陈辽生认不全班里同学,因为他是插班生。六年级下学期时,父亲的部队换防,陈辽生转学到了省城。还没和全班同学熟悉呢,小学就毕业了。上初中后,又同校不同班,联系也不多。高中没毕业,陈辽生当兵去了大西南,和同学的关系基本中断了。

20多年后,陈辽生转业回省城,整天忙忙碌碌,也没心思联系同学。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辽生被一个女同学偶遇了——大街上,她先认出了陈辽生,拽着陈辽生的袖头,热切地自我介绍:我是你小学同学。没等陈辽生叫出她的名字,她行动麻利地拿出手机:快,咱俩加微信,我这就把你拉进咱班同学群。

偶遇了一位同学,就是偶遇了全班同学,于是,陈辽生被拉进了小学同学群。

陈辽生进群,引起一片欢呼声。陈辽生没认出几个同学来,因为大多人都用千奇百怪的网名。真名都对不上人,别说花里胡哨的假名了。

月仙说,陈辽生你那时长得白白净净,一说话脸就红,像个大姑娘。你那时要是开朗一些,我就追你了。

月仙是谁,陈辽生没印象。同学提醒他,就是咱班辫子最长的女生。

陈辽生进群后,有几位同学私下里加他好友,求他办事。虽说是干部子弟,但陈辽生家教严,他很是为难。

很快,陈辽生发现这个同学群让他不舒服:同学们总是发牢骚,专拣社会阴暗面的消息推送。陈辽生觉得这样做不好,建议大家积极向上,还用毛主席的诗词鼓励众人:“风物长宜放眼量”。不想他的“发言”引起同学的反感。这个说,敢情你是体制内的人,你过得好,所以你不发牢骚;那个说,你有社会地位,俺们是下岗工人,没你觉悟高。

陈辽生急忙解释,自己也不算什么。

上学时你能去当兵,还想咋地呀?有人反驳。

陈辽生又解释,凭自己的学习成绩,根本考不上大学,只能走当兵这条路。再一个,身体又弱,所以才让我去部队锻炼锤打,变得阳刚一些。

咋说你都是公子哥,俺们是老百姓,你就别得便宜卖乖了。有人根本不买账。

陈辽生觉得这样聊天很无趣,便萌生了退群念头。于是,陈辽生按下“删除并退出”键,退了群。

群主大刘立刻私信,你不能走。

陈辽生心说,谁也不是心理咨询师,没义务承装那些垃圾情绪。

大刘说,不要以你的标准要求别人。咱们这个班你是了解的,全是工厂子弟。大部分同学中学毕业后,接父母的班进了工厂。刚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赶上企业转制,下岗了一大批,日子过得挺辛苦。月仙开个小吃部,用的是自家一楼的房子,连装修都没有,就是维持生计。外号“老坦儿”的小个子谭志,靠理发挣钱,就是路边摊,这样成本低。他们是底层百姓,说点儿牢骚话没啥不行。你没必要和同学们解释,说不明白的。

听了大刘的话,陈辽生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一些,同意重新入群。

于是隔三差五,在群里就能看见@全体人的这样的邀请:咱班某某同学的闺女(儿子),某年某月在某地结婚,请同学光临。

这些信息都是月仙发的,她被同学封号为“社会活动家”。赶上“五一”、国庆,群里能出现五六份这样的电子请帖,陈辽生都一一微信随礼。

说心里话,陈辽生真的不认识给那些儿子(女儿)办婚礼的同学,但他还是微信转账祝贺,然后假意说,婚礼那天我不在本地,不能亲临现场,敬请谅解。同学收下微信礼金后,给陈辽生留言:你放心,你儿子结婚时,我一定到场。言外之意,我会把你的礼金返还给你。

陈辽生无奈地笑笑,这样的回复让他堵心。

他退了群

1月23日10时起,武汉采取封城措施,全国抗击疫情的大战打响了。于是,沉寂的微信群一下子复活了。很多群频繁发布有关疫情的各种消息,有的人不分真假,看到消息就转发,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陈辽生的小学同学群也是如此,标题党危言耸听,抱怨、谴责、诅咒,人心惶惶。陈辽生原本就焦虑、压抑,看到胡言乱语后更是气愤。他在群里说,希望大家冷静下来,各种数字以官方发布为主,不要人云亦云。

有同学反驳陈辽生:疫情严重,就是要弄清真相,不能一味地歌功颂德。

陈辽生退了一步说,咱要為群主着想,乱发信息群主要担责任的。为引起重视,陈辽生还把有关加强舆论控制的网管通知贴到群里。

对陈辽生的建议,赞同的少,不理睬的多,有人依旧推送乱七八糟的链接,不看吧不放心,看了之后发现上当受骗,更是怒火中烧。

既然说不到一起去,那就不说了。陈辽生再一次萌生退群念头。他私下里向群主大刘打招呼,担心大刘不悦,他又留下后话,疫情结束再入群。

这一次退群很顺利,大刘不再挽留。就这样,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陈辽生顺利地退出了好几个原本就想退但又不好意思退的微信群。

平时没人在意的口罩,在抗疫时期成了紧缺用品。别说医用的N95,就是普通口罩街面上也买不到。

陈辽生家里有几包口罩,是以前的存货。陈辽生妻子患鼻炎,春天怕花粉秋天怕冷风冬天怕寒气,长年累月戴口罩。妻子又是粗心人,口罩随手乱放,一时找不到新的,就再买一包。这回,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药品盒里、抽屉里等几个地方翻出好几个半包,也是解了燃眉之急。

小家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的难题让陈辽生心里放不下,怎么能帮上忙呢?

这时,陈辽生的微信响了,留学国外的女儿发来几幅照片,她和其他同学正在当地购买一批医用口罩,准备捐给国内。怕邮寄速度慢,就联系了“人肉行动”——在机场委托回国的中国旅客,每人一箱,把十来箱口罩带回国,请老爸去机场接货。

一瞬间陈辽生感觉到无比欣慰,自己心里那个四六不懂的小冤家女儿长大了。

陈辽生和朋友一起,开着小货车去机场接收,准备把这批珍贵的医用口罩送到市里的发热门诊。赶巧的是,在机场接机时,电视台的记者遇到这个场面,要做采访。陈辽生做事低调,本想躲开,但朋友说,这个时候不能低调,不能白瞎咱闺女的一片真情。于是,陈辽生就在镜头前说了几句,没有什么大口号,就是把口罩的来源和去向做了简单介绍。

因为口罩,陈辽生上了当天晚上的电视新闻。

很快,陈辽生的手机响了,是小学同学大刘打来的。

后来的事

大刘说,在电视上看见你了,这家伙,咱同学群炸锅了。同学们说,还得是人家陈辽生,能从国外淘弄回来高级口罩,还都捐献了。

接着,大刘把陈辽生退群后群里发生的事告诉陈辽生,那个呜呜喳喳总说要嫁你的月仙,去派出所了。

陈辽生吃惊,去派出所干什么?

做饭。派出所食堂原来的厨师过年回老家,赶上疫情回不来。现在派出所24小时备勤,随时吃饭,得有人做饭,月仙就去了。早出晚归的,还搭上自己的姑娘帮着择菜,都是义务的。

哦,陈辽生长出口气。

理发师“老坦儿”去医院了,给医生护士剪发,把长头发剪短,方便戴防护帽子。也是免费的。

陈辽生很感动。这个特殊时期,谁愿意往医院那个危险地方去。

咱班“老疙瘩”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儿,平时交水电煤气费都算计。水费28.9元,他就只交29元、不交30元的主儿。疫情时期,“老疙瘩”打开微信,把水电煤气费全都交费50元。他说,主动交费,也算为抗击疫情尽点儿心意。

听到这里,陈辽生沉默了。

大刘继续说,这么说吧辽生,假如你有100元,拿出10元来捐助,是你收入的1%。他们兜里有10元钱,拿出5元来捐献,是他们收入的50%。我说这些你懂吗?

我懂我懂,陈辽生连声说。

觉得复述太麻烦,大刘直接把群里的对话复制粘贴过来。

韩胖子说,“大鼻涕”他说他是党员,可我也是党员呀,我比他党龄还长一年呢。他有觉悟,我没有呀?他在社区执勤,是4点到6点的班,我是6点到8点的班。时间长短一样,可困难程度不一样。6点以后气温更低,我更辛苦。前天晚上,接班的人来晚了,我挺着没走,大雪天就在外面挺着,接班的人来了我才走。咋的,不比“大鼻涕”差吧。

看过几条对话,陈辽生心里一热……

大刘说,这些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平时骂骂咧咧的,但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咱同学好多是从厂子出来的,干过体力活儿。你虽说是当兵出身,可你是拿笔杆子,不是拿枪杆子。真要比起来,你还不如俺们呢。

陈辽生点头认可。

大刘接着说,咱同学做社区志愿者,查岗登记,戴着薄薄的劣質口罩,辛苦不说,也挺危险的。

陈辽生对大刘说,大刘你等着,我家里还有一些医用口罩,这就给你送去,你发给咱班同学。

大刘大声回答,得令。

放下电话,陈辽生蠢蠢欲动,是不是应该重新加入同学群……

猜你喜欢
小学同学口罩微信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The Most Ferocious Wolf
雾霾口罩
知识就是团结
微信
微信
微信
杀手也有小学同学
杀手也有小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