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绿色行动”呵护长江水

2020-05-25 02:28张青兰
重庆与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涪陵区涪陵乌江

张青兰

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作为工业大区、农业特区、旅游新区,经济总量在重庆名列前茅。

当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坚决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庄严承诺,通过积极实施“扶持、清源、保障”三大“绿色行动”,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綠、景美”。

扶持行动:让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鳞次栉比的大厦刷新城市建筑的高度,四通八达的交通更新城市开放的速度,民生领域的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涪陵,一座朝气蓬勃、活力迸发的美丽城市正悄然崛起。

聚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不为产值伤颜值,这是涪陵一直以来的坚持。

涪陵全面关停长江、乌江沿线小水泥厂、小煤矿类企业,累计淘汰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315万吨;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以及在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

因厂址原选在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触犯了环保红线,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险些下马。经多方努力协调,项目最终在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外涪陵龙桥工业园区落地,目前已建成投产。

2019年,涪陵区拒绝引进污染重的项目11个,完成三爱海陵环保搬迁,中化涪陵化工全面关停,沿江化工企业全部进入园区。此前,沿江企业曾一度面临艰难抉择:要么守着距离长江不远的老厂房,在生态环保高压线下艰难度日;要么顶着资金等压力选择环保搬迁,试着闯出一条活路。最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之下,企业选择了后者。不仅搬,同时升级企业生产设备,高标准建起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等环保设施。

“经济账”上的亏损,换来了“生态账”上的盈利。近年来,中国聚氨酯制品龙头企业华峰公司在涪陵区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六期己二酸扩建工程,聚氨酯树脂项目(10万t/a)和聚氨酯新材料项目(10万t/a)相继建设完成。开展包装物综合利用、污染物减排及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项目,不断提升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上缴税费逐年递增,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

清源行动:用决心保护绿色生态

初夏的杨柳溪畔,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处处皆美景。

然而,眼前清澈的杨柳溪,过去却散发着浓浓的臭味。

杨柳溪流经涪陵区百胜镇和江北街道,两岸曾聚集了大量榨菜加工企业,生产废水全部直排入杨柳溪。“那时的溪水,又脏又臭。”说起过去,附近居民皱起了眉头。

这臭味刺痛了涪陵区干部的心,他们下决心全力整治杨柳溪污染问题,关停了沿河十几家养殖场,将所有榨菜加工企业的生产废水统一收集,运送至污水处理厂,待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如今,杨柳溪的水质已经从劣五类上升至总体三类。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从会场传来的声音激励着涪陵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涪陵区政府投资3500万元,建成投运长江乌江涪陵段14个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00立方米,解决沿江人口3万余人污水直排问题;2019年,再投资3000万元,实施长江乌江10个生活污染源综合整治,建成江东街道菜场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涪陵区财政每年投入污水处理运行经费6000万元,保障各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建立污水处理运行绩效管理长效机制。“十二五”以来,涪陵区用于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建设资金达到20多亿元,建成一大批环境应急基础设施。

政府的治污举措也感染了企业,乌江边的华新水泥投资260余万元,新建一套30立方米的中水处理回用系统,将企业周边14家居民和两家餐馆每日约10吨生活污水统一收集至厂区集中处置,实现企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保障行动: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

长江边,有这样一群守护人值得被记住。

涪陵区四大班子领导全部担任区级河流河长,形成了由610名三级河长、97名河库警长、143名监督员、505名管护员组成的河长团队,建立了河长巡河等9项工作制度,编制完成36条区级河流“一河一策”、 形成三年综合整治行动方案,构建起“河长统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治水兴水格局。

涪陵区2017年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智慧河长”的思路,立足于解决河库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手段,统筹整合多部门信息系统,打造了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指挥调度智能快捷、实战处置科学高效的“互联网+”河长制管理系统平台。

“智慧河长”系统投用以来,涪陵境内水质大为改善,97个河库监测断面水质合格率由55%提高至85%,19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长江、乌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三类,出境水质总体好于入境水质。

涪陵区深知: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必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

2016年以来,涪陵区财政自筹资金29440万元,奖励关闭退出荔枝、江东、白涛街道的蒿枝坝片区、“319”国道乌江沿线、白涛武陵山片区等生态敏感区的18家爆破性开采非煤矿山(石灰岩矿山),关闭规模740万吨,关闭矿山矿区面积163公顷。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完成了乌江流域(涪陵段)6个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生态修复工程。

同时,推动长江、乌江水系生态涵养林建设,在长江、乌江两岸第一层山脊范围内实施植被恢复造林27.7万亩,退耕还林增加林地22.12万亩,境内长江两岸第一道山脊线以内实现应绿尽绿。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从“化工锁江”到创新驱动,从破旧到立新,涪陵既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又狠抓绿色产业增长的“加法”,涪陵段的长江水在新的航道奔涌向前!

猜你喜欢
涪陵区涪陵乌江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行吟乌江
净利润现五年来首降涪陵榨菜提价战略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吊乌江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
水中高考
乌江,乌江
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