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不能“变味”,“审美”不能“审丑”

2020-05-25 10:29陈彦霖
成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变味土味文盲

陈彦霖

张世英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審美为最高境界。”在低美感社会,许多中国人患上了审美匮乏症。其中,“土味视频”“土味文化”的审美追求令人深思。

近段时间,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平台方兴未艾,数千万人自制视频并分享,短视频如病毒一般在互联网爆发。在短视频中,时评家指点江山、煽动情绪、嬉笑怒骂,生活达人自娱自乐,分享趣味、博人眼球,“发明家”奇思妙想、奇技淫巧、以悦众人。社会上各阶层各领域各行业的人通过短视频展示自我,但现在这些短视频中又多了一群人,观众们用“土味视频”来概述他们的作品。土味视频的热度居高不下,更是掀起“土味文化”的新审美、新潮流、新时尚。

优秀的文化虽不要求人人都拥有“橙红橘黄,寒炉煮茶”的雅趣,但也应该是持久的、进步的、有内涵的,治愈人心的。最开始的“土味视频”,多是一些乡村青年拍摄的自己在乡村的日常,因视频拍摄者的口音、视频背景都充满着乡村的淳朴味道,因此人们以“土味”来称呼他们。乡村青年们用短视频的方式展现着他们的土味文化,让更多人对闭塞的村镇增添了一份亲切感,也让人形成了一种更开放、思辨、包容的思维方式。优秀的“土味视频”应该具备宣传的作用,有乡村小伙用土味视频展示了自己家乡的鱼塘、果田,吸引了商家前去采购;快手土味一哥“寒王”也将自己的视频的重心从土味黑社会、男女情感纠纷转到了传播正能量,呼吁大家热爱环境、热爱生活,从而换来了大量好评,实属社会进步。

但随着土味文化热度的提高,土味文化也渐渐变了味,变得低俗化、流量化,“土味文化“成了“怪味文化”,造成社会审美的变味、漫漶不清。多个“行为艺术家“做出了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有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喊“分手言论”,甚至用水浇头以表达自己的悲伤;有的则对着屏幕大喊着“社会语录”“土味情话”;更有甚者通过吃屎、鞭炮、活的小动物等来拉低下限,迎合猎奇者的低级趣味。总之,这些视频里无不充斥着低俗的审美追求,让众人陶醉其中。由此,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塞满了垃圾,密不透风,有价值的信息一点也进不去。

浅薄的心灵必粗暴,越多的“怪味视频”充斥在碎片化时间内,就越容易使人受到影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识字的非文盲倒往往有不少不分美丑的美盲!”在“变味视屏”周而复始、始而复周的流行疾病似的爆发下,社会文化毒草丛生,人们花时间在这些毫无内涵的“变味视频”,而不关心其他的优秀艺术创作,大众审美逐渐变得“审丑”。但长期传播毫无内涵的土味文化,只会让其走向衰颓。正如土味情话,一开始通过微妙的字眼和逻辑,受广大网友吹捧,可如今,土味情话已经被人们嫌弃。

诗人木心说过:“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只有更多的风味独特、形式新颖、传播真善美的“土味视频”出现时,“土味文化”才能成为一束积极的文化光源,一抹亮丽的文化风景,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变味土味文盲
《假文盲》的启示
第八章 不速之客(续)
“新文盲时代”
土味情话
现代生活的“桃花源”
现代生活的“桃花源”
“土味”不土
明证
看看米其林错过了什么 上海菜创新“变味”记
网约车细则发布,改革“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