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Ⅰ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剂量观察

2020-05-26 08:51苏俊
贵州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

苏俊

(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核医学科,陕西 铜川 727000)

当前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病变最大径≤10 cm且不伴有甲状腺外侵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很多患者伴随有淋巴结转移[2]。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约有30%左右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在术后会发生复发,主要发生在甲状腺床及局部淋巴结[3]。131Ⅰ作为甲状腺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给患者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合理选择治疗剂量意义重大[4-5]。本文探讨了131Ⅰ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剂量选择与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者76例,纳入标准: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单侧发病;在核医学科行清灶治疗且资料完整者;年龄16~70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及短期内计划妊娠患者;无法依从辐射隔离防护指导;合并其他肿瘤或者其他严重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13例,女25例,年龄(53.98±3.19)岁,病灶直径(5.28±0.49) cm;发病位置左侧20例,右侧18例;临床分期Ⅰ期32例,Ⅱ期6例。观察组男12例,女26例,年龄(54.01±4.09)岁,病灶直径(5.33±1.03)cm;发病位置左侧22例,右侧16例;临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患者均给予手术根治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分别给予131Ⅰ30~60 mCi(低剂量)和100~150 mCi(高剂量)。空腹口服131Ⅰ,同时舌下含化维生素C片,服药后2 h内禁食,间断咀嚼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

1.3观察指标 (1)治疗成功标准:131Ⅰ全身显像甲状腺床区无放射性碘浓聚,在治疗第1个月与第3个月进行判定;(2)疗效标准在治疗第3个月进行判断:治愈,临床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灶,131Ⅰ全身显像显示病灶完全消失;好转,131Ⅰ全身显像示病灶影减淡、缩小或病灶数量减少;无效,131Ⅰ全身显像显示病灶无明显变化或病灶影增浓、增大或病灶数量增多。(治愈+好转)/组内例数×100.0%=总有效率;(3)记录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颈部肿胀、声音嘶哑、恶心呕吐、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血促甲状腺激素(TSH)与Tg水平,TSH试剂药盒与Tg试剂药盒都购自Roche Germany公司。

2 结 果

2.1治疗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治疗第1个月35例(92.1%),治疗第3个月38例(100.0%);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治疗第1个月34例(89.5%),治疗第3个月37例(92.1%)。观察组治疗第1个月与第3个月的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观察组治愈33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颈部肿胀5例,声音嘶哑4例,恶心呕吐5例,味觉障碍6例;观察组味觉障碍1例。观察组颈部肿胀、声音嘶哑、恶心呕吐、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血清TSH与Tg比较 两组第3个月的血清TSH与Tg值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TSH与Tg比较

3 讨 论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大多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由于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预后相对比较好[6]。不过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不过颈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容易侵袭包膜及周围软组织、神经、血管,手术不易彻底清除,容易残留甲状腺和淋巴结,导致术后容易复发与转移[7]。131Ⅰ治疗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第1个月与第3个月的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剂量的131Ⅰ治疗都可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术后辅助131Ⅰ治疗给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该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的损害[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期间的颈部肿胀、声音嘶哑、恶心呕吐、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低剂量131Ⅰ同样可以达到和高剂量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低剂量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Tg仅由甲状腺细胞产生,能反应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有生成Tg的能力,也可反应残余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的大小[10-11]。本研究还显示,两组第3个月的血清TSH与Tg值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Ⅰ能够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降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整体病情[12-14]。

综上,高低剂量131Ⅰ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都有很好的效果,能促进血清TSH与Tg值降低,且低剂量131Ⅰ的应用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