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茶具与儒家礼仪思想

2020-05-26 01:50于华珍
江苏陶瓷 2020年2期
关键词:明代茶具礼仪

于华珍

摘  要  在明代,茶具与礼仪发生密切关系,往往体现出浓厚的礼仪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茶具用于馈赠礼仪、待客礼仪、婚丧礼仪以及祭祀礼仪。

关键词  明代;茶具;礼仪

礼仪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论语》中就有不少有关礼仪思想的记载。如“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上好礼,则民易使也”等等。在明代,茶具与礼仪发生密切关系,往往体现出浓厚的礼仪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茶具用于馈赠礼仪、待客礼仪、婚丧礼仪以及祭祀礼仪。

1  茶具用于馈赠礼仪

明代有关茶具用于馈赠礼仪的文献记载很多。如明·陈瑀文曰:“竹为清物,取而为炉。……况仿自王舍人清士,置之听松庵,处至又得至清之地。舜臣仿其制为二,一献其诸父冰壑翁,一以奉匏庵先生海月庵中。”盛虞仿效明初听松庵竹炉制作了两炉,其中之一赠送其伯父盛颗,另一赠送吴宽。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记载己卯年僧人纯一在云南丽江境内向他赠送茶具:“(己卯二月)初八日昧爽,大把事赍册书驰去,余迟迟起。饭而天雨霏霏。纯一馈以古磁杯、薄铜鼎,并芽茶为烹瀹之具。”明·朱曰藩《山带阁集》记载黄士雅向汪元蠡赠送茶炉(茶鼎):“汪子元蠡构绣佛斋,终日闭关,以炉熏经卷自适,又性有玉川之癖,倾游金陵,黄子士雅出所藏杀鼎赠之,形制绝古,余亦投以阳羡茗二串,元蠡甚喜,因邀士雅同赋。”

另有一些明代诗歌体现茶具用于馈赠之礼。在此可列举二三。如,刘嵩《遣送茶器与欧阳仲元》:“金樽翠杓非吾事,瓦缶瓷罂也可怜。急送直愁冲暮雨,远携应得注寒泉。”吴宽在《谢文宗儒以茶榼寄赠》中写道:“畴昔山崖与水滨,行时茶具每随身。俗缘未尽还分郡,清物犹存合赠人。……只今纸裹真堪笑,携去尤惊范景仁。”胡应麟《吴德符损饷宣德茶盂二枚,因瀹天池新焙赋二绝以赏之》:“筵中宣德新磁在,笑杀何郎食万钱。把赠双珍破寂寥,龙团翻雪乱云飘。”

明代帝王以茶具赏赐臣子,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馈赠。清姚之驷《元明事类钞》转引《卓异记》曰:“上最宠遇夏原吉,一曰赐茶杯,是白磁,公觉其异,为一注目。上曰:‘以赐卿,令卿子孙世世见朕也。今杯为其家世宝,无心视之内有永乐二字,久视不见。”此处皇帝是明成祖。

明代朝廷还向外国或少数民族政权赏赐茶具,这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馈赠。如《明太宗实录》载明廷向日本赏赐金银、茶具等物:“(永乐四年春正月)遣使赍玺书褒谕日本国王源道义……。”《明会典》载明廷规定向进贡的藏族地方政权僧人赏赐锦缎、茶具等物:“嘉靖六年题准,乌思藏、长河西、朵甘思、董卜韩胡、金川、杂谷、达思蛮、加渴瓦寺、松潘洮岷等处番人番僧,正赏折衣彩叚俱与一疋折给。……内府各衙门关造锦二叚……白瓷茶钟二个……”。

2  茶具用于待客礼仪

唐·陆羽《茶经》之《四之器》列举了二十四种茶具,但在《七之事》中又说:“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待客,茶具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二十四种茶具皆必不可少,缺一不可。

明代有关茶具用于待客禮仪的记载很多。如,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儒学案》记载明人罗汝方以待客礼仪中的茶具来比喻儒家的道理:“时方饮茶逊让,罗子执茶瓯问曰:‘君言照管归依,俱是恭敬持瓯之事,今且未见瓯面,安得遽论持瓯恭谨也?曰:‘我於瓯子,也曾见来,也曾持来,但有时见,有时不见,有时持,有时忘记持,不能如圣人之常不失耳。曰:‘此个性,只合把瓯子作譬,原却不即是瓯子。瓯子则有见有不见,而性则无不见也。瓯子则有持有不持,而性则原不待持也。不观《中庸》说:率性谓道,道不可须臾离……”之所以主客饮茶时会恭谨持茶瓯,因为这是一种重要礼仪。

明代小说中常出现茶具用于待客礼仪的内容。如明·吴承恩《西游记》描写杏仙向唐僧等人茶具献茶,以示敬意:“那女子叫:‘快献茶来。又有两个黄衣女童,捧一个红漆丹盘,盘内有六个细磁茶盂,盂内设几品异果,横担着匙儿,提一把白铁嵌黄铜的茶壶,壶内香茶喷鼻。斟了茶,那女子微露春葱,捧磁盂先奉三藏,次奉四老,然后一盏,自取而陪。”

明·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名妓李师师向宋江等人茶具献茶,以表尊重。“宋江、柴进居左,客席而坐。李师师右边,主位相陪。奶子奉茶至。李师师亲手与宋江、柴进、戴宗、燕青换盏。不必说那盏茶的香味,细欺雀舌,香胜龙涎。茶罢,收了盏托,欲叙行藏。”

若在待客礼仪中摔碎了茶具,则显得极其不敬。如,清·孔尚任《桃花扇》描写柳敬亭以茶杯掷地劝谏左良玉不可以兵犯阙:“(问丑介)足下尊姓大号?(丑)不敢,晚生姓柳,草号敬学。(杂捧茶上)(小生)敬亭请茶。(丑接茶介)(小生)你可知这座武昌城,自经张献忠一番焚掠,十室九空。俺虽镇守在此,缺草乏粮,日日鼓噪,连俺也做不得主了。(丑气介)元帅说那里话,自古道‘兵随将转,再没个将逐兵移的。……(摔茶钟于地下介)(小生怒介)呵呀!这等无礼,竟把茶杯掷地。(丑笑介)晚生怎敢无礼,一时说的高兴,顺手摔去了。(小生)顺手摔去,难道你的心做不得主么。(丑)心若做得主呵,也不叫手下乱动了。(小生笑介)敬亭讲的有理。只因兵丁饿的急了,许他就粮内里”。柳敬亭以杯掷地显得极其无礼,所以左良玉会发怒。

3  茶具用于婚丧礼仪

茶具在明代的婚丧礼仪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明·申时行等《明会典》记载皇太子婚礼要用到一些茶具,如纳采问名礼物包括“末茶一十二袋(用红绿罗销金袋一十二个)”,纳征礼物包括“末茶四十袋(用红绿罗销金袋四十个)”,回门礼物包括金器“壶瓶一对(六十两重)、酒注一对(六十两重)、盂子一对(二十两重)、贽礼盘二面(六十两重)、盘盏二副(二十两重)、托里胡桃木碗四个(六十四两重)、楞边胡桃木托四个(五两重)、托里胡桃木钟子一对(一十一两重)、撒盏一对(八两重)、葫芦盘盏一副(一十两重)、茶匙一双(一两重)、匙一双(五两重)、箸二双(五两重)”,银器“壶瓶二把(共五十两重)、果合一对(一百六十两重)、汁瓶二把(共五十两重)、茶瓶一对(五十两重)、汤鼓四个(八十两重)、按酒楪一十二个(四十二两重)、果楪一十二个(三十两重)、茶楪一十二个(二十四两重)”。

《明会典》记载的亲王婚礼也包括大量茶具的使用,如定亲礼物包括“末茶一十袋(用红绿罗销金袋一十个)”,纳征礼物包括“末茶三十二袋(用红绿罗销金袋三十二个)”,回门礼物包括金器“壶瓶一对(六十两重)、酒注一对(六十两重)、盂子一对(二十两重)、贽礼盘二面(六十两重)、盘盏二副(二十两重)、托里胡桃木碗四个(六十四两重)、楞边胡桃木托子四个(五两重)、托里胡桃木钟子一对(一十一两重)、撒盏一对(八两重)、葫芦盘盏一副(一十两重)、茶匙一双(一两重)、匙一双(五两重)、箸二双(五两重)”。

明代平民百姓的婚礼往往也是要以茶具为礼物的。如《儒林外史》描绘卜老爹将自己的外甥女嫁给牛老之孙,其中陪嫁包括茶具与茶。

明代丧礼也往往包括茶具。如《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年冬十月) 庚午,敕葬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于钟山之阴,给明器九十事,纳之幕中。 其明器钲二、鼓四……灶釜、火炉各一,以上俱以木为之。……盏、杓、壶、瓶、酒瓮、唾壶、水盆、香炉各一……茶钟、茶盏各一,筯二、匙一、匙筯瓶一、碗二、楪十二、橐二,以上俱以锡造,金裹之。”

《明会典》记载职官坟茔内的明器按规定包括“军器局锡造水盆一,台盏一、杓一、壶瓶一……茶钟一、茶盏一、碗二、橐二、灯台盏一副、碟十二、油瓶一、匙筯连瓶一副。”

4  茶具用于祭祀礼

明代有关茶具用于祭祀礼仪的记载更多。如《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年六月)丁亥造太匙二、筋二、茶壶二,茶钟二、香炉一,香盒一、花瓶二、烛台二,计金八千八百八十余两。先是,上欲造宗庙金器,因谕礼官曰:‘礼缘人情,因时宜不必泥于古。近世祭祀皆用古笾豆之属,宋太祖曰,吾先人亦不识此。孔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言可法。今制宗庙祭器,只依常时所用者。于是造酒壶、盂盏之属,皆拟平时之所用。”太庙的祭祀用品包括茶壶、茶“钟”等茶具。明太祖要求这些祭器的制造只依常时所用,说明这些茶具也是宫廷日常所用。

又如《明世宗实录》载:“嘉靖二十六年十月……己酉……树皇考圣制碑亭于小孤山庙中。先是,皇考舟次小孤山,制诗一篇,扁留祠中。至是勒诗于石,建亭藏之庙,故土民私建为小姑神女像,不应祀典。命改用木主题小孤山之神,赐庙额曰小孤山庙,令有司春秋致祭。以圣母先年舟过遣致茶果,留龙盘三、彩盘九,即用所留盘定式,龙盘一、飡食二、麦餅彩盘果五、蔬四,加羊一、豕一、帛一、爵三,著为令。”小孤山庙中用于祭祀的茶具有龙盘、彩盘等,用于盛茶果献祭。

明代民间也常将茶具用于祭祀。如,明·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描述:“且说秋先每日清晨起来,扫净花底落叶,汲水逐一灌溉,到晚上又浇一番。……直至干枯,装入净翁,满翁之日,再用茶酒浇奠。”文中秋先用茶瓯盛茶祭奠花儿正是这一体现。

参 考 文 献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明)吴宽:家藏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

[4](明)申时行,等.明会典[M].商务印书馆.1936.

[5](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中华书局.2009.

[6]新文丰出版社编辑部.丛书集成新编[M].新文丰出版社.2008.

[7](清)黄宗羲.明儒学案[M].中华书局.1985.

[8](清)孔尚任.桃花扇[M].岳麓书社.2002.

[9]明太祖实录[M].台北: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

Abstract: In the Ming Dynasty, tea se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etiquette,often reflects strong etiquette.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four aspects: tea set for gift etiquette, tea set for hospitality etiquette, tea set for wedding and funeral etiquette, and tea set for ritual etiquette.

Key words: Ming Dynasty; Tea set; Etiquette

猜你喜欢
明代茶具礼仪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品雅茶具
筷子礼仪
冯可宾买茶具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礼仪篇(下)
贾星儿的快乐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