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探讨

2020-05-26 01:59王越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定向运动训练高中体育

王越

【摘要】高中体育在培养学生身心素质,释放学习压力等方面的作用优势,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尤其是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地位显著提高。但作为体育学习重要项目,影响定向运动训练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教师教学理念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面对定向运动训练中的问题,还需从教学价值与原则入手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采取训练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高中体育 定向运动 训练

定向运动在体育界占据重要地位,可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对学生全面发展与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但受到教学环境等因素影响,定向运动训练仍滞后于国外先进国家。为确保教学成效,还需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达到高中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意义

1.释放学习压力

定向运动属于考验耐力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持久耐力与优秀意志力,以此胜任定向运动训练。但传统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之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独立性,表现对耐力运动的身心不适应。定向运动属于有氧运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更利于缓解学习与精神等压力,以此转化为学习动力。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定向运动综合了田径与地理等学科,可全面培养学生身心素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定向运动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团结意识、顽强进取精神与生存意识等,可砥砺心智,带动个性发展,以此强化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同时间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这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原则

1.目的性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通过定向运动训练,更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性;对此,体育教学的目的性更强。定向运动训练在野外等新环境下展开,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任务,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带动自身全面发展。

2.安全性

定向运动训练价值意义突出,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方位能力的作用。在外界环境中,仅利用地图与指南针完成运动任务,或是在教师参与情况下完成,安全性与团队意识随之提高,更利于运动训练有序展开。

3.可行性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定向运动训练,与其他的大型活动不同,属于简单越野运动项目,对设施等要求不高,但也需要物质基础,包括公园与操场等教学场地,以及指南针等基础设设施。这些物质设施都是能够方便得到的,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以此增强了定向运动训练展开的可行性。

4.趣味性

定向运动训练与其他运动项目教学趣味性更强,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包括性格特征与个人喜好等,展开旅行定向等相应的操作,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带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以此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趣味性教学,更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引导其发现体育教学兴趣,以此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定向运动训练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运动能力,但不能对其安全隐患的忽视。对此,在运动前与运动中,教师应当加强引导,确保定向定向训练安全有序进行。教学前加强教师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转变教学职责理念,提高教师知识储备与教学专业水平,为定向运动训练展开提供基础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定向运动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如在公园定向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要求设备可以保障学生安全。教师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安全常识培训,以此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媒介,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对定向运动训练的重视程度,为切实发挥教师示范引导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意义重大。

2.教学器材齐全化

定向运动训练展开,需要配置专业与适当的体育器材,同时对器材的精确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思维模式不同,方向判断感也存在差异,运动方向也存在差异,尤其是系数难度大的运动,针对于安全隐患应当加强评估,及时展开救援,防止出现意外事件;对此,确保教学器材齐全化与精密化,意义重大,尤其是定位设备。定向运动训练中,涉及到大量的仪器设备,确保定向运动训练高效与专业展开的同时,为学生安全展开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对此,精确性的设备是不可少的。如在旅游定向中,学生处于野外环境,难免会出现慌乱等表现,对精密化的定位设备依赖度提高。利用对讲机与指南针等设备,可培养方向感的同时,提升了生活常识,磨练了意志力,更利于定向运动训练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是障碍物的设置要求齐全与可靠,提升整合训练场地的安全性。对此,学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教学场地建设力度,夯实定向运动训练基础。

3.加强教学改革创新

新课标实施后,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步伐加大。传统以寻找目标点位、跑步为主的定向运动训练模式,俨然不能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要求;对此,加强改革创新意义重大。在运动范围与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定向运动训练的可行性,确保最佳体育教学效果。如在野外定向运动训练中,可展开寻宝、野炊、素质拓展等丰富的活动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定向运动训练中,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身心素质。随之高中体育改革的深入,定向运动训练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力度也会随之加大,使得教学模式多元化与可执行化成为可能,释放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在定向运动训练中,循序渐进的提高运动技能与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除此之外,加强定向运动教学体系的完善,除野外生存与饮食卫生等理论知识教学外,还需优化教学成果,通过逃生与体能等训练,全方位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切实发挥定向运动训练作用。加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播放优秀训练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定向运动训练内容与要求。在实际训练前,鼓励学生交流与讨论,分享与积累训练经验,提高定向运动训练的适用性,帮助学生进行思维与心态自然过渡。随后根据教学目标展开运动实践。在教学评价中,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此实现优势互补。

4.加强宣传推广

定向运动训练的展开,推动了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步伐,学校应当加强重视。在体育部门的推广下,加强校内运动训练宣传,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与观念,提高体育教学重要地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专栏与网站等途径,宣传定向运动训练的优势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学校应当定期举办定向运动比赛,加速学生实践成果转化,激发学生表现与成功欲望,确保体育教学顺利展开。

四、总结

定向运动训练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更适用于高中体育教学,可转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与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身心素质的同时,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但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要求教师加强教学设计,提前完成训练项目,发现并调整教学不足,确保其符合素质教育需要与新课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阳,何劲鹏.定向运动员识图过程中视觉搜索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8,(04) :122.

[2]朱瑜,许翀,郭立亚.体育专门训练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定向越野运动员与普通群体的对比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學报,2017,(06) :39.

[3]荣俊杰,阎智力.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问题及其优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

猜你喜欢
定向运动训练高中体育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