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优雅

2020-05-26 02:17
宁夏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斯特时装时尚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美的身影,但能成就时代美学的摄影师却寥寥无几。20世纪,时尚摄影大师郝斯特(Horst P. Horst)用他的摄影重新定义了“优雅”,他为《VOGUE》杂志拍下了无数经典佳作。麦当娜的单曲《VOGUE》便是致敬他在那个年代拍下的经典作品,重新演绎他镜头下的时尚精神。而这些为数不多的彩色摄影,更加凸显出郝斯特对时尚的敏锐触角和精湛把握。

2014年,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一场名为“Horst:Photographer of Style”的摄影展览,向这位大师献上自己的敬意。“在诸多艺术家、设计师、表演者们的作品里,我们都能看到许多郝斯特的风格印记:Bruce Weber、Herb Ritts、Robert Mapplethorpe等人,他们都深受郝斯特的影响。”当时的展览新闻稿这样写道。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摄影艺术家最初是作为俊美的模特出现在镜头前的。本打算未来做一名建筑师的他,青年时期在巴黎游玩时,误打误撞地与当时《VOGUE》杂志的首席摄影师George Hoyningen-Huene相识。

这次会面彻底改变了郝斯特的人生轨迹。很快他成为了Hoyningen-Huene的助理以及亲密爱人,甚至还作为模特出现在了后者的镜头下。Hoyningen-Huene最经典的作品——一张展现一对青年背对镜头眺望大海的照片——其中那个健壮的男模便是由郝斯特客串的。除此之外,Hoyningen-Huene还教授了郝斯特诸多关于摄影的知识和技能,并把他介绍给时尚杂志界的重要人物。法国版《VOGUE》最先刊登出了郝斯特转行做摄影师的早期试验作品,紧接着美国版《VOGUE》杂志也发出了拍摄邀请。在Hoyningen-Huene与《VOGUE》杂志的编辑闹翻并愤愤出走后,郝斯特自然而然顶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那个时代新的时尚美学定义者。

可能是早年主修过建筑学的缘故,郝斯特的照片布景总有着线条分明的层次感和逻辑感,并融合当时盛行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构成复杂与条理并存的空間结构。一般来说每次拍摄前,郝斯特都要花2~3天来精心布置场地。雕塑、相框、镜子等都是郝斯特照片中常出现的道具。例如1937年郝斯特为时装设计师Elsa Schiaparelli拍摄的一张肖像照,便既像设计师依靠在圆窗旁边,又如同挂在墙上的镜面折射出的倒影。

郝斯特之前的时尚摄影师,工作时常是事无巨细地展现拍摄对象的全部细节,尽可能把时装和人物的全貌都用镜头捕捉到。而郝斯特则是利用巧妙的布光技巧,简单展现拍摄对象的一个侧面,将剩余的部分用阴影隐去,使得拍摄的主题更显集中。“郝斯特打光的手法十分具有戏剧性”,策展人Brown介绍到,“比如如果要拍摄一件深颜色的时装,他会故意把光线全都集中在服装上面,而模特的面部则是被影子笼罩着。”美国版《VOGUE》杂志的前美术总监Mehemed Agha也曾讲过:“郝斯特使用拍摄打光的方式是博物馆展览布置时才会用到的技巧:三维立体化,充满戏剧化元素,又不会显得过于鲁莽。”

郝斯特的技艺高超足以叫那些最难搞的人物也不得不佩服妥协。传奇女演员玛琳·黛德丽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女演员总是指挥着摄影师要像自己信赖的导演那样进行打光。“黛德丽总有一套自己的主意。所以每一次拍摄,我们都要进行两遍:按她的方式来一次,再按我的来一次。”郝斯特晚年回忆道,不过最终黛德丽还是采纳郝斯特坚持的方案。

那个年代的拍摄,并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需要集中精力屏气凝神,才能确保每一张底片不被浪费,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得以保存。在《郝斯特:他的工作与他的世界》一书中,郝斯特曾生动地描述过自己的拍摄过程:“你需要先把模特定位好,再装好胶片和做好取景。在按下快门后,由于不知道确切的曝光时间,你需要同时盯住模特和相机,还要注意用秒表把握好时长,因为在这个过程里模特们连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有时甚至要持续几十秒),所以实际上我觉得拍摄人物也就像是静物拍摄一样。”Rizzoli出版社的《郝斯特:摄影60年》一书中则写道:“郝斯特像是个工匠,他常常一个人头天晚上就把拍摄的场景布置好,灯光道具都各就其位。拍摄过程中没有对模特们挑逗指挥,有的只是专心。”

郝斯特最出名的作品,莫过于1939年拍摄的“Mainbocher Corset”了。“当时我们是在深夜里进行拍摄,凌晨4点才离开摄影棚。等到早上7点,我已经乘上去诺曼底,再转机到美国的火车了。”这张郝斯特在巴黎被德军攻陷之前拍摄的作品,虽然行事匆忙,却因此增添了些许自然和微妙的紧张感。照片中,模特以背部示人,大部分的肢体和面孔都隐秘在黑白光影中,只有那一件Mainbocher的紧身胸衣,后面的系带半是解开着,似乎隐约透着莫名的仓促感。把照片放大,观众们还能清楚地看见摄影师故意将胸衣的腰部改紧一点的痕迹。修改虽然减少了原本松解胸衣的情色感,但也的确印证了战争来袭前的紧张情绪。而精巧的构图比例在后世的摄影史中,也常被人拿来模仿。

尽管郝斯特是以黑白隽永的风格闻名,但当彩色摄影成为时尚影像的主流时,他同样创作出了诸多叫人过目难忘的作品。1940年6月号《VOGUE》杂志的封面,郝斯特便是拍摄下了模特用肢体动作摆出“VOGUE”字样的身姿,深蓝色的运动装与黑色的背景衬托出模特宁静的神情;次年的另一张封面,则是展现了一位模特用双腿玩弄着粉红色健身球的样子。最终的成品中圆球还被巧妙用来替代“VOGUE”中字母O的位置,更使得这一作品被人深记。20世纪40年代末在拍摄Schiaparelli时装时,郝斯特则依旧将模特的大部分身形隐藏在了光影里,只留得背部扎眼的的“shocking pink”粉红色蝴蝶结装饰点亮整个画面。

郝斯特不仅仅是一位摄影师,他与镜头前的名流人物同样关系亲密。他是黛德丽等好莱坞女星最信任能帮助自己隐去照片中岁月痕迹的摄影师;香奈儿则表示郝斯特拍出了自己最爱的肖像照。“香奈儿一直拒绝媒体拍摄其设计作品,更别提她自己了。结果有一天《VOGUE》办公室惊奇地接到了她改口同意进行拍摄的口信,但要求必须由我来担任摄影师。”郝斯特在自传中回忆道。显然这些人都知道,郝斯特永远会捕捉到自己最好的一面。

郝斯特没有显赫的家境为自己提供充足的时尚修养教育,一切只是靠他的天生悟性和后天努力不断摸索出来的。“之前有人在做一本关于Dior时装的书籍,向我要过照片,结果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拍摄过的裙子里哪一条才是Dior的”,郝斯特曾经打趣道,“不像Huene,他出生贵族,从小接受过关于优雅、时尚的美学熏陶。我却需要后期从头现学,并努力用镜头捕捉到这些。”

而当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时,郝斯特努力塑造的精巧氛围很快也显得不合时宜起来。更何况在潮起潮落十分迅速的时尚界,人们对于图像效果的追求也常常是喜新厌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Richard Avedon、Willian Klein、David Bailey等人充满动感和颓废的风格成为时尚编辑和读者们的新宠后,郝斯特被挤出了潮流。

“时尚潮流更迭迅速,何况时尚杂志的摄影风格还常常被艺术总监和时装编辑们控制着,所以在后期郝斯特就显得有些落伍了。”Brown感叹道。但那是一段无法重现也无法再复制出来的优雅时光。像是在1992年的一部纪录片中,摄影师Bruce Weber讲的那样:“郝斯特的照片里人物总是给人一种难以触碰的距离感,就好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一样。你情不自禁地会对他们产生兴趣,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幻想同他们相爱。”

而对于郝斯特来说,从潮流中抽身而退似乎并没有那么不堪,重要的是自己从始至终对专一美学的不断坚持,而不由他人告诉自己该走何路。“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优雅这个词已经变得有些做作矫情。但对我个人而言,还是视其是一种吸引力十足的人格魅力,一种真正能达到身心统一的理想状态。”

猜你喜欢
斯特时装时尚
时装
漫画&时装请签收你的儿时梦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越努力越幸福
越努力越幸福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