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政教育的反思

2020-05-26 01:51任相峰
青年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反思大学生

任相峰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流派。它关注人本性中积极的一面,关注人的各种需求,尊重人的自我调节和完善,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也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野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实际上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分析当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政教育的一点反思,希望为新时代三全育人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政教育;反思

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人思想潮流的引领和未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运行的主体,其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政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媒介的发展;但即便如此,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附庸,无论其如何发展,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人”这一主体本身。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政教育工作也始终都是围绕大学生这一根本,因此“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无论何时提及都不过时,也都始终是最针对性和有效的理念。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早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其作为对当时主流的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抗争运动而产生,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奥尔波特、马斯洛所提出的各种理论无论在心理学界还是在社会、组织管理以及个人意义价值探寻方面都产生深远的意义。它尊重“人”本身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尊严、人格的完整和充分的自我发展。其中,罗杰斯在临床心理咨询中提到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共情等原则不仅是心理咨询者所尊奉的圭臬,实质在人际关系中的人际沟通中也富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奥尔波特所提出的“机能自主”、“自我实现”等对人天性中积极、有潜力的一面给予充分的肯定;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对人需求的研究,将人的需求分为从高到低,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更是在企业管理、社会发展中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价值分析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理想探寻以至奋斗的转折期,其身心的发展、理想信念的树立无疑也正处在关键时期,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诉求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保证,更是未来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保障。有人称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也就是说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跨进社会的准备时期。而当代大学生真正跨进社会仍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个人的技能的学习、人际关系的处理、各种环境的适应等等。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对人潜能的激发和认可,以人为中心的宗旨和原则无疑为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和理念指导。此外,人本主义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需求的重视,更加显示出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体现国家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显而易见的。

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大体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比如,内部因素遗传和特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早期童年经历、亲子关系、教育环境和人际关系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交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得以缩短和变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也缩小。信息的透明化,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更加的明显的暴露在大学生面前。外部世界的日益复杂化,使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潜在的矛盾等更加的尖锐。进而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往往问题的出现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大学生的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家庭问题

家庭问题实际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大学生家庭结构不完整,因为父母早逝或者离异,导致过早失去父爱或者母爱。还有一些父母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比如父亲酗酒、家庭暴力等,使其情感需求在关键时期没有得到满足,对未来产生悲观的情绪,对外界产生习得性无助,使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影响,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追求,进而影响到大学生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人际关系

因为学生自身特质,比如腼腆、害羞的性格,难以尽快的融入团体;或者新生在刚进入大学生活对大学的环境和感到陌生,面临相比中学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觉到孤独和无助感;不愿意在关键的时期踏出自己舒适区域。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固步自封、产生悲观的心理。

(三)恋爱以及学业失败

大学生正处于成年人早期,在这一阶段是追求亲密和避免孤独,体现爱情的实现的关键时期。恋爱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课。然而在感情世界里,没有人是“天才”,恋爱失败导致的心理问题也是日益增加,大学生恋爱问题这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大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难免会有学生一时不能走出失恋的低落情绪选择极端的解决方法。若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外,大学的学业不同于中学老师的耳提面命,更多的需要自我的规划和控制,若是不能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规划,部分对自己欠缺自制力的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业失败,导致接连的挂科,甚至不能正常毕业。

(四)沉迷于网络世界

刚踏入大学的学生,在“逃离”父母的管教之后,有些已经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沉迷于网游或者“网恋”,部分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常常会逃课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其学业,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或者产生精神疾病等。沉迷网络实际上是自己的不负责任,过分纵情于虚拟世界将阻碍个人的进步不利于自我的实现。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反思

人本主义十分重视对于人性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一种“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存在”,人本性是善良的;人性是自主的,是能够自我选择的,人能够通过成长过程而达到自我实现。从人本主义中“自我实现”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现状是很难达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眼中理想的“健康人”的状态。从大学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让大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应当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1.我们应该首先应该建设具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的未来道路的引路人,应当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格健全、知识丰富。教师队伍应当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知识作为高校心理教师的必修课程,掌握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和职业规划中的技能和知识,将其真切的运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针对因为家庭问题、人际关系或者网络虚拟世界沉迷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本主义心理中的咨询技巧为其解决提供了解决方法,教师及时的引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設则为其解决提供了保障。

2.积极引导学生将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的理想发展目标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在功能上是自主的。教师应当使学生将自身的“功能”的完全发挥,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心态,引导其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领域,针对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机会。即便会出现沉迷网络的问题,大学教师或许可以剑走偏锋转而引导学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成就一番事业,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发现学生的潜力,将其引导到有助于学生未来社会适应的方向,进而达到更加良好的结果,促进学生在最终在适合自己的领域达到自我的实现。

3.加强校园人本主义氛围的构建

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中所有的理念,最终都是源于对“人”本身的信任。针对大学生现存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既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现状,但仍要对大学生给予一定的自主性。而风气和氛围的营造无疑为这一思想提供了可实行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现阶段固然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过分的干预反而会使大学生减少自身的自主性。因此,在大学中积极倡导“以人为本”、“追求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的氛围和风气,也是人本主义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

自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的提出,其在不同的领域都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在实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或者实施程度都还没有像人们实际以为的那么重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一群体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发达。人本主义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目标,教育的成果不仅仅具有即时性,更具有延后性。人本主义的理念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也不仅仅在大学短暂的四年,长远来看大学生潜能的实现也将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兴旺。

猜你喜欢
反思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