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探究

2020-05-26 10:02杨钊余佳音
青年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幸福感

杨钊 余佳音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 年数据,探究60岁以上老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幸福感呈现正相关,女性的幸福感普遍高于男性;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幸福感越强烈;个体的身体状况越好,幸福感越强;个体的年龄越高,幸福感越强;家庭相对经济水平对幸福感具有明显正效应,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子女数量对幸福感影响同样显著,子女数量越多,幸福感越强。

关键词:幸福感;Logit回归;CGSS2015

目前,随着社会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学术界对于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增多。因此,本文采用最新公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选取合适的变量,构建多维度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并通过分样本的回归分析,深入探讨影响60岁以上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度调查问卷(居民问卷)。该调查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涉及全国 125 个县(区),500 个街道(乡镇),1000个居(村)委会、10000 户家庭中的个人。2015年调查数据共获得样本量 10965 个,根据本文研究对象特点,选取60岁以上人群作为研究样本。在确定符合本文研究内容的相关变量后,样本总数为3796个,剔除部分“缺失” “不知道” “无所谓” “无法回答” “不适用”答案,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792个。

(二)模型构建。因变量: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将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在调查问卷中对应题目为编号为“A36”,题目为“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由于在作答者中,回答“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与“说不上幸福不幸福”的数量明显较少,因此将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与说不上幸福不幸福共同赋值为“0”,标签设为“不幸福”;将比较幸福与非常幸福共同赋值为“1”,标签设为“幸福”。自变量:本文将影响幸福感的自变量分为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分为:性别、年龄、民族、教育程度与健康状况。家庭因素分为:户口状况、家庭相对经济水平、婚姻状况以及子女数。具体的自变量说明见表1。对赋值后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表2)。60岁以上老人幸福感平均值为1.72,标准差为0.598.可见,绝大多数60岁以上居民幸福感表现为幸福。根据本文研究对象和编码结果,构建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兩个维度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t回归模型,如下:

二、实证分析

表3为幸福感影响因素Logit分析的结果表。括号前为回归系数值,括号里为在95%的置信度上的显著性水平,也即Sig值。模型1-2逐步纳入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两个维度。

(一)个人因素

(1)民族的回归系数在两个模型中均不显著,且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民族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很小。这与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国策有很大的关系。(2)性别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男性的幸福感普遍低于女性。一方面,现如今,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男性从青壮年便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受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许多60岁以上老人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无法享受退休所带来的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在高龄老人中,男性的身体状况普遍低于女性,从而导致男性的幸福感低于女性,这与下文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相佐证。(3)个体的教育程度显著为正,说明教育程度越高,幸福感越高。本文的研究对象均为1955年之前出生的对象。这些居民当时所生活的环境是中国最为动荡的时期。当时的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教育机会甚少。而少数受教育居民对于幸福感的感受更为明显。可见,对于60岁以上居民来说,教育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十分重要。(4)健康状况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个体的身体状况越好,幸福感越强,且身体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十分显著。健康状况的降低不仅会在身体上给老年人造成影响,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导致主观幸福感水平降低。(5)年龄的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不同年龄对于幸福感的感知不同。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国60岁以上居民,可见,在60岁以上的居民中,年龄越高,幸福感越强烈。由此说明,在我国,高龄老人的养老防护效果十分显著,这与养老政策的不断推广有密切的关系。

(二)家庭因素

(1)在家庭因素中,户口状况和婚姻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户口状况的回归系数为正,而婚姻状况的回归系数为负。经济状况和子女数量对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且回归系数均为正。(2)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对幸福感的影响十分明显,且回归系数取值接近于1。可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首要任务。且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对于个体幸福感的改善十分明显。这一结论,与前人关于收入水平与幸福感的影响十分相同。收入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烈。(3)子女数量对幸福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有孩子的家庭相比无孩子的家庭更幸福,子女数量越多的家庭幸福感越高。现如今,中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社会,未富先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重要问题。且传统中国“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60岁以上居民来说,一方面,儿女绕膝不仅扩大其家庭规模,同时家庭内部生机勃勃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其老年幸福感;另一方面,有子女的相伴,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可以得到照料,且子女较多也能照顾周全,从而提升老年幸福感。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对60岁以上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性别与幸福感呈现负相关,女性的幸福感普遍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健康状况与幸福感呈正相关,个体的身体状况越好,幸福感越强;在60岁以上居民中,年龄越高,幸福感越强;家庭的相对经济水平对于幸福感具有明显的正效应;60岁以上居民的子女数量,对于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此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完善社区老龄人健康状况体检机制,尽力达到社区老人健康状况全方位掌握,做到病情及时发现,大病及时医治,小病社区解决的社区医疗体制。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许多老人自身得病不重视,甚至是慢性病发现较晚,从而难以保证其身体的健康状况。社区应该定期对社区老人进行体检,并尽力做到将体检范围全覆盖。以及时掌握社区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要加强慢性病的检查,以便能够对不同病情及时应对,确保老人的健康得到有效保证,从而提升其幸福感。

(二)开展“社区老龄大学”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慰问社区老人,保证老龄人紧跟时代节奏,教老龄人使用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产品,促进社区老人的知识体系及时更新。由于本次研究的对象,未能得到良好教育机会,从而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而成熟社区工作者拥有较为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知识体系与技能,同时较为耐心,可以確保老年人得到更加悉心的辅导,帮助其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体系。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老年人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生活。

(三)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退休金保障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依然是60岁以上居民倾向于“多子多福”偏好的重要原因。同时,健康支出仍然在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中占较大比重。因此,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可以明显减少老年人在健康状况方面的消费支出,这既保证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加上,不断完善的养老保险与退休金保障政策,可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生活水平,从而既免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也增加了其在生活享受方面的经济消费基数,以此来提升老龄人自身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詹婧等.身体健康状况、社区社会资本与单位制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J]. 人口与经济, 2018,3:67-80.

[2]张秀敏等.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7.3:88-96。

[3]郑思宁等.子女数量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基于性别和年龄差异视角[J].西北人口,2018,5:30-38.

[4]黄嘉文.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社会,2016,2:123-145.

猜你喜欢
幸福感
北京市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
结婚不是幸福的唯一途径
PRIZONE 随行冰箱
获得幸福感很简单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幸福感与感幸福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再谈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