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探究

2020-05-26 12:04杨森汤星雨
小城镇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乡村振兴

杨森 汤星雨

摘要: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与开展,有利于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对当下数字乡村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诸如基础设施不足、观念意识淡薄、专业人才阙如、要素资源缺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经验的基础上,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普及宣传、信息化服务体系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实现数字乡村的顺利推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实现路径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3.010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3-0061-0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Path of Digital Village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YANG Sen, TANG Xingyu

[Abstract] Digital village is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rural strategy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strong agriculture,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rich farm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g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village promotion, such as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weak consciousness, few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lack of factor resources. An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from four aspects: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information publicit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hoping to help realiz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digital village and to promote the rural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digital village; implementation path

引言

继2018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的概念后,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指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至此,“数字乡村”的概念真正得以明确。

“数字乡村”与信息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信息化,是指以信息和知识为载体,以通信、网络技术及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旨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不同于智能化,一般而言,智能化强调系统的自我判断、自我决策与自我行动能力,系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志”;而信息化侧重于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系统是在执行人的指令。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发展乡村数字经济,还是推进乡村传统文化数字化,抑或是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乡村信息化基础之上。换言之,离开了信息化的支撑,“数字乡村”的建设工作将会“无所适从”,甚至会沦为一场空谈。

《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背景之下,数字乡村显然已经被摆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数字乡村建设为之助力。

1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1.1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强”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农户家庭经营依然将会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这是中央立足于当下中国国情和农情作出的重要论断。借助于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逐步加强“互联网+小农户”的试点和推广工作,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农户的精耕细作优势,也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寻得了一条可行路径。郭永田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接近10%”[1]。數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效应,实现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换而言之,随着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的逐渐过渡,从“人”决策到“数据”决策的转换也已经成为了可能。例如,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而且能够对相关数据做出分析和计算[2],从而加强了对农业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防,实现了肥水管理的“自动化”,改善了农业自然资源的节约及利用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故而也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2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村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现阶段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必须取得阶段性成效的硬任务之一 [3]。借助于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逐步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测平台,既加强了对农村污染物、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力度,又推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及建设工作,从而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依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的模式路径,构建起乡村优秀文化数字化的资源共享网络,在保护与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迎来了美丽乡村的新风貌、新气象。二是借助“互联网+公共服务”,推进搭建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促进了村级政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多办”的服务形式,切实提高广大村民办事的便利性与快捷性。三是借助“互联网+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的流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四是借助“互联网+医疗”,不断提高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城市与农村医疗机构的资源共享。一言以蔽之,借助于“互联网+”,随着信息化逐渐渗透进乡村的各个领域,乡村同样可以享受到与城市相对均等的公共服务,“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图景也已变得“触手可及”。

1.3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民富”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有效消除农产品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无缝对接,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稳定农民就业,增加农业收入[5]。借助于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更多的电商平台将有机会登上乡村这座大舞台,为农民们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就业和财富机会,助力农民踏上致富的“快车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例如,农村电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作为生产者的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方便性及快捷性,加强了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保障了农产品收益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依据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产业链中的研发与销售环节,加强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与服务能够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简而言之,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逐渐渗透,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网络销售、手机下单突破了农产品销售的时空限制,既带来了更好的客户体验,提升了消费者的愉悦感和满意度,又提高了农民的利润空间,增加了农民收入[6]。

2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数字乡村的发展

数字乡村战略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提是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但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差距并已成为建设数字乡村的发展瓶颈[7]。通过《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网民数量已达8亿多,互联网普及率也已经接近60%,而反观农村,网民规模仅仅达到2.22亿,互联网普及率尚未达到40%,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除此之外,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道路交通依然比较落后,农业的生产与管理及农产品的加工和运输也多数停留在较为单一的机械化初、中级阶段,乡村基础设施亟待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转型。

2.2信息化观念意识淡薄,阻碍了数字乡村的推进

费孝通教授指出,从村民的观点来看,他们宁愿使用旧水车,不愿缴纳动力泵费用而自己闲搁数月[8]。一方面,多数农民缺乏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愿意采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来改变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即使他们已经意识到这可能将会给自身带来诸多便利抑或是好处,却因为囿于其“单纯”不愿进行新尝试的思维惯性及行为逻辑,而选择“弃之不用”。另一方面,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平台对部分农民而言尚且停留在一个新东西或者一种新概念的层次,在農民尚未认识到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产出成果之前,他们往往会持观望的态度,既“不愿”亦“不敢”轻易地在信息化方面进行投入。

2.3信息化专业人才阙如,限制了数字乡村的开展

数字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信息人才,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稳步推进,需要依靠农村中广大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来为之保驾护航。然而,就乡村现实而言,其情况或许并非那么乐观。一是源于长期以来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的不平衡,导致农村的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数字鸿沟”差距明显。二是由于农村的闭塞和落后,致使高素质、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普遍外流,为了摆脱条件艰苦的农村及收入有限的农业,他们往往会选择到繁华热闹的城市去工作和生活,且多数常年在外,鲜少回村。长此以往,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凋零与紧缺,数字乡村的建设面临着人才匮乏的严重考验。

2.4信息化要素资源缺乏,妨碍了数字乡村的进程

建设数字乡村,资金保障不可或缺。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文件来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并试图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及专项资金来推动乡村战略的实施,但是对幅员辽阔且信息化设施普遍滞后的中国农村而言,仅仅依靠政府的这些政策及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质言之,数字乡村的建设,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障,亦离不开市场及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然而,由于乡村各项条件的普遍落后,多数社会资本并不愿意进入乡村,从而严重制约了数字乡村的有效推进。除此之外,信息化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依然存在,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乡村信息化资源的极大浪费。总之,一方面是源于资源投入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资源的重复与浪费现象,数字乡村的建设完成便因此显得更为严峻。

3数字乡村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3.1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经验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先驱国家,美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信息系统AGNET。首先,美国政府每年有10多亿美元的拨款用于农业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这些稳定且足额的经费投入有力地促进了美国乡村信息资源高效地累积、管理与应用;其次,美国政府通过颁布《农业法》等各项政策法规,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切实保障了农业信息化主体的合法权益[9]。1993年,日本推出农业信息技术全国联机系统DRESS,日本农户可以通过此系统及时了解和处理各类农业信息,合理调整与安排自身的农业生产及销售活动;此外,日本政府也重视科技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了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推广及改良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并定期为农民举办信息网络技术培训活动[10]。以色列作为世界上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在数字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并设计出了一套低压滴灌节水系统,何时浇水及浇水量均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其农业生产自动化、数字化的进程。相对而言,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信息化程度诚然不高,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显得较为滞后,但在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其做法却颇具借鉴意义:印度通过采取公私共享的合作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力推动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利用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网络技术知识,从而使广大农民得以共享数字化的信息服务。

3.2数字乡村建设的国内探索

除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之外,各地亦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数字乡村”指导规划。例如,浙江省人民政府早在2003年便发布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云南省在2007年发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于2019年4月发布《2019年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也在2019年10月印发《广西加快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显而易见,数字乡村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关注,各地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也进行了诸多探索,有的现已初见成效。

浙江省是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同时承担着“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及“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试点”三项国家级试点任务,在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及生活数字化等领域均已取得显著成绩;浙江全省85个涉农县(市、区)现已全部构建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智能管控、检测分析、视频接入、产品追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一窗通”系统、无卡就诊系统及在线远程教育也在逐步开展和完善之中[11]。云南省在数字乡村建设中高度重视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新华社云南分社、中国移动云南分公司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三方的牵头共建与紧密协作,创建了“云南农村信息化扶贫暨农信通专家咨询服务平台”(“农信通”后更名为“三农通”),既为农民带来了实用的科技化信息服务,亦有利于云南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也为全国的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之路。

4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究

4.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乡村的设施水平

建设数字乡村,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是物质保障。首先,要加大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宽带通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在逐步提高乡村网络覆盖率的同时,也要切实做好网络安全普及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对电信诈骗等互联网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其次,要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农业领域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的转型[12]。例如,前有阿里云ET农业大脑提出“猪肉新标准:从200斤猪到200公里猪”,后有“京东农场”、百度“AI+农业”、腾讯“智慧农业平台”等众多电商平台竞相涌起,各大巨头纷纷涌入农业领域,抢占农业“互联网+”高地。有鉴于此,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迎接这股农业互联网洪流的同时,也应主动抓住机遇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加快农村电商与乡村物流的布局,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因势利导推动数字乡村的进程。

4.2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数字乡村的人才支撑

建设数字乡村,专业化的信息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农业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大量技术人才游离于农业之外[13],信息化、数字化在农村的推进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才匮乏考验。换句话说,人才,尤其是专业化的信息人才的紧缺无疑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坚持 “内部培养”的原则,开展针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与教育工作,就地挖掘和吸收信息化本土人才。从农民自身实际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信息化培训和互联网教育,开展诸如线上与线下、长期与短期、普及教育与私人订制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有效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二是貫彻“外部引进”的方针,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入乡村振兴,外部引入专业化的信息人才。加强乡村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实地考察与线上直播的形式使其真正了解农业,认识农村,逐步扫清社会对农业农村的观念偏见。与此同时,还应对数字乡村建设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及时地表彰与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投身于乡村数字化建设的热情,不断壮大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队伍。

4.3做好信息化普及宣传工作,厚实数字乡村的文化底蕴

建设数字乡村,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是根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宽带通信、互联网设备等硬件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农村的信息化氛围、农民的数字化素养等软件环境亦是不可或缺,它们起着一种润物无声地潜化作用,以无形之力推进着乡村数字化进程。首先,应结合实际情况扶持一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作为信息化宣传的窗口,并以他们为基点,将信息化、数字化逐渐地向村庄辐射和扩散,进而提高整个村庄的信息化水平。其次,要把握好线上、线下两条路线,“双轨并行”,协同推进信息化在乡村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具体而言,一是线上可以用微博、微信取代过去的广播和公告栏进行村务宣传,实现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创新,使群众在网络新形式下收获到新奇与愉悦,从而在乡村营造起良好的信息化氛围。二是线下可以通过建立一些数字体验馆、信息化示范基地,让乡村居民亲自触摸到“数字文化”,亲身感受数字的魅力,逐渐提高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此外,乡村数字化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久抓不懈,切不可因急功近利而导致数字乡村“重而无基”。

4.4健全信息化服务体系,优化数字乡村的要素资源

与其他行业相比,投资农业农村的回报率低且投资回收的周期长、风险大,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往往决定其很难青睐农业投资[14]。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数字乡村战略的政策支持力度,结合各地区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不同现状,制定更加精准的优惠政策与专项扶持资金。简言之,要进一步扩展“绿箱”政策的使用范围,调整与改进“黄箱”政策①,推进农业信息化设施的逐步完善。众所周知,政府在数字乡村的推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间接的政策引导,抑或是直接的资金投入,皆是建设数字乡村所不可或缺的。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行动的出发点应是基于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要尊重市场的主体作用,弥补市场的不足,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绝非是完全地替代市场。具体而言,一是要继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力度,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农业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化的项目中;二是应积极探索与改进政府与各种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模式,推动实现政府与市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更深层次地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就不同的村庄类型而言,譬如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村庄,应当实行差异化推进战略,分类、分阶段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协调分配现有要素资源,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避免信息化设施的盲目建设抑或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

5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紧抓住信息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15],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如前所述,数字乡村建设在基础设施、观念意识、专业人才、要素资源等方面尚存在许多短板,且已经成为推进数字乡村的重要瓶颈。鉴于此,笔者首先对这些问题和短板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其次对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些国际经验和国内探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冀可以为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些许参考或借鉴。

注:

①“绿箱”政策指的是对生产和贸易没有扭曲或仅有微小扭曲影响的农业支持政策,WTO《农业协定》既没有要求成员国削减此类政策,亦未限制将来扩大与强化使用这些政策;“黄箱”政策则是指对生产和贸易具有严重或比较严重扭曲作用的农业支持政策,成员国必须承担约束与削减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郭永田.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N].农民日报,2015-01-01(3).

[2]李梦.以“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的实现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5-16.

[3]张顺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9.

[4]章军杰.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基于梅家坞村的调查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4):118-128.

[5]马玉曼,张春玲.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河北省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8(29):92-93.

[6]张筑平.农村区域电商发展的模式、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9(12):80-82.

[7]赵晔.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N].学习时报,2019-10-04(3).

[8]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刘淑华,姚玉秀,尚丹,等.论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0-31.

[10]何迪.美國、日本、德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7(3):164-170.

[11]朱海洋.浙江: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J].智慧中国,2019(4): 85-87.

[12]王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乡村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7):44-49.

[13]文晓国.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N].中国民族报,2019-05-31(5).

[14]何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审视与思考[J].农业经济,2019(9):107-109.

[15]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数字乡村发展论坛上强调 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引领乡村振兴[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1):80.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