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清心倦听觉解湘西

2020-05-26 09:51雷洁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沈从文

雷洁

摘要:沈从文的一生从湘西走来,又向湘西走去,其散文集《湘行散记》最具代表性。声音是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从自然美出发探秘湘西文化中独特的水和动物声音,追寻道之自然;以人事活动视角分析声音在不同的年龄中传递出来相同的人文意蕴;在器物碰撞中品味湘西世界的简单质朴。由此整体感受三十年代沈从文创作湘西世界的文学气质。

关键词:沈从文;自然书写;人文倾听;器物碰撞;湘西世界

声音在《湘行散记》扮演重要的角色,多种美好的声音共同汇合到湘西的和声之中,这为沈从文的归乡路增添不少乐趣。从而构成了沈从文眼中“灵魂轻举永远赞美不尽”①P129的湘西世界!

一、自然之音 宁静而清脆的天籁

沈从文曾在回忆童年时写道:“我幼小时较美好的生活,大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②P36故水在他的记忆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水的描述也多以水声来展现。“一切声音皆像冷得凝固了。只有船底的水声,轻轻的轻轻的流过去。这声音使人感觉到它,几乎不是耳朵,却只是想象。但当真却有声音。水手在烤火,在默默的烤火。”(《水手们》),①P171水中融于自然的声息,自我的心如止水和周围的祥和结合,行船和烤火让此时此景变得朦胧,也让人沉浸到无际的回忆之中。

在《过新田湾》中鸡和牛犊叫在山谷里人家处不觉入耳,《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野莺与画眉鸟在竹篁间石头上百啭千声,这天籁就是美学层面上自然事物的感性形式及其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之美。其自然天成的鸣叫在当代繁杂匆忙的世界里正在消失,但在返乡路上则处处体现着人文洞穴之外的真理之光。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与外界的纷纷扰扰没有一丝一毫的牵扯,因为它有的是纯朴和灵动。他对自然状物有着细腻的刻画,这是欢喜大自然带来的一切,也是对大自然最始源的思考与追忆。

二、人文之声 驳杂但丰满的歌唱

“这次是小孩子带头的,特别娇,特别美。你若听到,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简直是诗。简直是最悦耳的音乐……麻阳人好像完全是吃歌声长大的。”(《河街想象》)①P177,满江的橹歌轻重急徐,各不相同,而又宛转悠扬,复谐成韵。沈从文对橹歌的描写几乎贯穿于他的整个归乡之途。小孩子领头歌唱,娇美稚嫩,不是操着粗话的汉子对歌河边羞红了脸的洗衣妇,也没有嬉笑怒骂间极不协调的互动,而是童声里所不自觉传达出的天真。

妇人也在浅斟低唱着。湘西离不开吊脚楼,吊脚楼也离不开烟火人家,妇人在喊着那个河岸边的丈夫,在喊着那个一心相守的美好。湘西女人的一生寄托于她们的男人,超越众声而上的声音反映的正是她们与丈夫悉心守护的这个小家,这“圣境”亦是超然人性的体现。

除却孩子和妇人,水手们互骂野话也成了归乡路上最别样的风景。在《忆麻阳船》中水手们见面打招呼、父子间相处以及行船时偶遇浪险,任何场景都蕴含着骂野话的习常,但他们并不会因骂野话而“言行合一”,而是善始善终,沟通融洽,“买肉酬神”就足以见得水手们对水的敬仰与行船中安全第一位的惦念和遵守,由此看来,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职业操守。

无论可爱活泼的孩子,还是热情持家的妇女,或是生性风流的水手,他们都是那么活灵活现,生动亲近。沈从文喜爱他们而描写他们,并且所向往的也正是他们那般放荡不羁的人生。

三、器物之响 物化且天成的碰撞

湘西世界里还能听到鼓声、炮仗声、唢呐声、锣声…湘西人民的生活里除了行船,呼喊和对骂,还有接媳妇的喜事。锣声通过敲击而发出婚庆开始的号令,唢呐通过空气流动与锣声产生共鸣,震聋欲耳的炮仗声加之,足以增加不少欢庆乐趣,喜庆的乐曲开始奏起来,湘西人之间的道贺必然少不了,一段夫妻佳话也由此生根发芽。湘西人民造情造景造气氛,声音里所传达的是对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始终热爱。

动静结合谓之一,沈从文的笔下亦有静,“使一个身临其境的人,想用一组文字去捕捉那点声音,以及捕捉在那长潭深夜一个人为那声音所迷惑时节的心情,实近于一种徒劳无功的努力…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鸭窼围之夜》)①P90,简单器物在摩擦交集中创造出细密精致的湘西画卷,在夜中捕捉声音的细小微妙,其中的安静足以慰藉人的心灵。沈从文对弄鱼的声音(鱼和渔人间的搏斗声音)极力刻画,展现出弄鱼人夜间劳作的不易,更说明沈从文将对湘西命运的感知升华到超感性的极度愉悦,即对崇高的体悟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王德威认为沈从文的作品具有“一种零余和散落的美学。这种美学不仅对《湘行散记》,甚至对于乡土小说作为一个文类来说,都至关重要。”③P280无论白日里锣鼓声中的欢庆,还是夜晚中擂梆子弄鱼的搏斗,都是“零余和散落”的表征。器物的声音每天都在这里发生,这样的人间故事也在这片大地上永远诉说着。

虽然声音没有颜色新奇,没有质料具象,没有形态可观,但沈从文笔下《湘行散记》出现的“声音景观”足以让人徜徉其中,体味良久。那个埋藏在内心深處的湘西世界“是他作品源源不断的养分,是确定、踏实,能让他解除焦虑的意象。”④P255通过声音的展现则变得更加立体化,在充分再现湘西文化生态的同时,也始终浇筑着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的文学理想。

注释:

①沈从文:《湘行散记》,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P129,P171,P177,P90。

②沈从文:《从文自传》,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P36。

③[美]王德威:《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老舍、沈从文》,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P280。

④沈从文:《还乡》,《沈从文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年,P255。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湘行散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2]沈从文.从文自传[M].长沙:岳麓书社,2010.

[3][美]王德威.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老舍、沈从文[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5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

[5]张新颖.沈从文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芦影.声音体验--关于设计的声音意识与听觉审美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2017.

猜你喜欢
沈从文
沈从文不把小事放心上
体谅
沈从文:不要把小事放在心上
沈从文曾言必自称“老子”,后因见到一“宝书”,才知道了自己的肤浅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民国才子沈从文的高调学术,低调为人
沈从文是一颗“星星”
沈从文的尴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