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地区79 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治分析

2020-05-28 11:42沈美琴朱燕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头孢曲松大叶性肺炎

沈美琴,朱燕文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宜兴 214221)

儿童大叶性肺炎是由单一或者多种混合感染造成肺泡的炎性病变,病变累及至少一个肺段的肺部组织,具有起病较急、病程长等特点,多发于年长儿,其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咳嗽、有时伴有气急、胸痛等,部分可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肺外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据统计儿童大叶性肺炎近几年发病率逐渐上升,支原体已成为大叶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体,重症及耐药病例报告也逐渐增多[2],需引起儿科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区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79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 例(53.2%),女性37 例(46.8%),年龄为3 个月~14 岁,平均年龄为(7.81±0.35)岁;3 个月~3 岁20 例(25.3%)、4~6 岁20 例(25.3%)、7~10 岁28例(35.4%)、11~14 岁11 例(13.9%)。

1.2 纳入标准

1.2.1 大叶性肺炎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即(1)临床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2)胸片表现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密度增高影或肺实质浸润性病变。

1.2.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大叶性肺炎诊断标准:在符合上述标准的同时满足《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的诊断标准[4]。

1.2.3 排除标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支气管扩张等气道异常疾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基础性疾病。

1.3 研究对象分组 入组患者均符合大叶性肺炎诊断标准[3];入组前均未服用抗生素的治疗药物。入组时患者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分组,单份血清MP-IgM>1:160的患儿入组支原体感染组(观察组,n=50),MP-IgM<1:40的患儿入组非支原体感染组(对照组,n=29)。根据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不同分为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联合组,n=56)和单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组(单药组,n=23)。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特征消失,肺部X线片肺部大片状阴影明显吸收;好转:发热、肺部啰音临床特征基本消失,轻微咳嗽的症状、肺部X线片显示肺部大片状阴影部分吸收;无效: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特征、及肺部X线片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症状、体征观察指标 发热天数、咳嗽症状时间、咳嗽剧烈程度、喘息症状有无、肺部体征严重程度、呼吸困难表现等。

1.6 辅助检查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或次日上午抽取肘部或颈部静脉血5 mL送检,在室温环境下放置30 min,3 000 r/min离心处理15 min,静置后分离血清,放置-20 ℃环境保存。所有标本于24 h内测定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谱和MP抗体滴度。住院当天行胸部X线检查。

选用迈瑞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仪器为QuikRead go;采用胶体金法(康华生物血清MPIgM试剂盒)检测血清MP-IgM;Olympus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所有操作均严格根据仪器配套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

1.7 治疗方法 在退热、祛痰、止咳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组采用头孢曲松钠针(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联合阿奇霉素针(东北制药沈阳第一药厂)治疗,头孢曲松钠50~8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 次/d,阿奇霉素1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单药组采用头孢曲松钠针治疗,头孢曲松钠用法用量同联合组。两组均持续治疗5~7 d。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采用(±s)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者率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9例患儿均有发热(100%),热峰(38.65±1.35)℃,平均发热时间(6.35±1.43)d;72 例患儿有咳嗽症状(91.1%)、平均咳嗽天数(6.75±1.43)d;42 例肺部闻及细湿啰音(53.2%);19 例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气促表现(24.1%);12 例有胸痛的表现(15.2%)。

观察组50 例中男性29 例(58.0%),女性21例(42.0%),年龄(91.64±19.53)个月;对照组29例中男性14 例(48.3%),女性15 例(51.7%),年龄(74.07±7.30)个月;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室检查结果:表1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说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心肌损害程度较高。分析原因为MP抗原与人心脏平滑肌组织存在相同抗原,当MP感染后,机体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心肌损害。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CRP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说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炎症程度偏高,当患儿持续发热、咳嗽,WBC、CRP偏高,要特别注意大叶性肺炎的可能,尤其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表1 支原体感染与CK-MB、WBC、CRP的关系

胸部X线片特点:所有病例X线胸片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状密度增高影或肺实质浸润性病变。右侧肺炎49 例(62.0%),左侧肺炎30 例(38.0%),胸腔积液10 例。

观察组胸腔积液7 例(7/50,14.0%),对照组胸腔积液3 例(3/29,10.3%),两组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

79 例经治疗43 例痊愈(54.4%),28 例好转(35.4%),8 例无效(10.1%)。临床总有效率89.9%。入院后经治疗平均热退时间为(5.35±3.21)d,肺部体征好转时间为(4.35±2.15)d,总平均住院时间为(6.31±1.33)d。

表2可见联合组和单药组相比,热退时间,住院天数及症状改善时间均相对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组相比单药组起效快,能更快地控制炎症,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观上联合组费用相较单药组稍低,可能系住院时间相对较短,花费相对减少。

表2 两个治疗组临床分析

本文研究对象出院后门诊随访,咳嗽完全消失时间平均为(24.56±16.75)d,有2 例患儿合并喘息症状,给予雾化治疗2 周后好转。

对无效者8 例进行电话随访,其中5 例在外院行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结果提示3 例支原体感染、1 例草绿色链球菌合并衣原体感染、1 例草绿色链球菌合并合胞病毒感染,外院治疗后转归良好。另外3 例因家长拒接电话失访。

3 讨论

大叶性肺炎为常见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是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组织炎症,病变分布多局限于一个肺段以上的肺组织,可为大叶性,也可为节段性。其起病急、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儿科专科医生偏少、基层医院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法的不足,给临床诊治造成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回顾分析79 例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资料,结合查阅文献,谈谈我们的诊治体会。

3.1 要早期认识儿童大叶性肺炎症状及体征 发热是大叶性肺炎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多数可表现为稽留热、弛张热、不规则热。我们收住的79 例患儿全部具有发热症状,热型不规则,平均发热时间(6.35±1.43)d,与既往郑茂和杨岚[5]的报道相符。

咳嗽为本病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我们收住的79例患儿中72 例入院时即明显咳嗽,部分咳嗽症状先于发热。典型的大叶性肺炎早期不咳嗽仅有持续发热,4~5 d后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继而多数咳嗽加重;日夜不分。可咳出白色黏液痰,偶含少量血丝,若咳出大量黄绿色脓痰,则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有时可出现类百日咳样咳嗽,这是MP吸附于呼吸道从而造成黏膜损伤,使黏膜下末梢神经裸露所致。

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不同于成人,特别是婴幼儿。常缺少成人大叶性肺炎的寒战、胸痛和咯铁锈色痰等典型表现,年长儿就诊初仅有发热或咳嗽,双肺听诊可闻不到啰音,我们的收治患儿中仅有不到半数体检可及啰音。婴幼儿起病时可仅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和发热均不明显。故对以咳嗽、发热、某侧呼吸音低为主要表现的年长儿以及呼吸急促为表现的婴幼儿,无论肺部是否有啰音,都要考虑到大叶性肺炎的可能性,及时做胸片或胸部CT以明确诊断。

3.2 要高度关注儿童MP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以及传染病的流行,儿童大叶性肺炎发病率明显增加。随着临床检查技术的提高,大叶性肺炎的病原谱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增多[6]。我们收治的79 例中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者50 例,占比63.3%。因此进行病原学监测及临床特点的观察, 寻求循证医学的依据,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儿科医生在临床诊治中,需考虑患儿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儿童感染病原体的概率也不同,细菌感染以3 岁以下的儿童为主,而支原体感染则在3 岁以上儿童中较常见。可能原因为:(1)3 岁以下儿童与外界接触较少,感染支原体机会相对较小,而其自身免疫力差,细菌不易清除;(2)3 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广,接触事物渐多,更容易引起儿童间交叉感染。我们的结果因样本量较少,年龄分布特点不能很好地体现。

3.3 认识MPP的临床特点 MP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革兰染色呈阴性,能耐冰冻,是最小的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无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后,多位于上呼吸道上皮内,通过产生过氧化氢、氨、神经毒素蛋白酶等物质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7],并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造成免疫损伤而产生间质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的相关临床症状。

采用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是诊断MPP的主要方法。尽管MPP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特点:①肺门阴影增浓为突出;②支气管炎改变;③间质性肺炎;④均一的实变影。但影像学检查要结合血清学检查,才能作为临床明确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依据。血清学检查MP抗体的检测时间窗为7~10 d(3~4周达高峰,2~4 个月消退)[8]。必要时可在患儿入院和入院1 周分别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查,比较抗体的滴度变化,有条件的单位可进一步开展MP抗原的检测。

通过本文临床总结,结合查阅文献[2,5-9],我们总结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是:(1)多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2)热度不一,可呈高热、中等度热或低热。(3)发热时间较长,可持续1 周以上。(4)本病早期咳嗽少,仅仅出现一过刺激性干咳,而后出现咳嗽、咳痰较重。(5)肺部体征不明显,仅可闻呼吸音粗或呼吸音低,病变多为单侧受累,肺外表现多,常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受累症状。(6)影像学检查肺部病灶比临床的症状出现早并较重,胸部X线检查及CT检查多见某一肺叶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以右下叶为主;(7)本病的外周血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但CRP增高明显,患儿具有持续发热,特别是WBC、CRP升高要怀疑MP感染存在。(8)住院时间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MPP临床症状较重,治疗较为困难,部分患儿需进行支气管镜灌洗术。(9)本病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需引起关注。

3.4 头孢类联合大环内酯治疗儿童大叶性支原体肺炎是一个较好措施 文献报道3 岁以下幼儿病原体以细菌感染为主,肺炎链球菌感染占主导,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菌也相对较多;3 岁以上儿童以支原体感染为主。儿童交叉感染的情况较常见,治疗时既要考虑抗菌治疗,又要兼顾抗支原体感染治疗[10]。

头孢曲松钠为三代头孢菌素,抗革兰阴性菌效果较好,抗肺炎链球菌、肺炎杆菌效果尤为显著,具有抑菌性强、组织液浓度高、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11]。阿奇霉素是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衍生物,自身具有良好的抗菌谱且半衰期长,药物效应动力学显著。另外,该药进入机体后能与病原菌核糖体50S亚单位相互结合,抑制RNA细菌转肽过程,阻止蛋白质合成,在既往临床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发挥了良好的抑菌效果[12]。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总体转归良好,联合组在住院天数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胸部X线片好转时间均短于单药组(P<0.05)。提示头孢曲松钠和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应该提倡及鼓励。

综上所述,儿童大叶性肺炎需要引起儿科临床医生的重视,充分认识其临床特征,及时开展影像学检查,及早诊断和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头孢曲松大叶性肺炎
盐酸氨溴索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咏松
“大叶”莲雾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头孢曲松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头孢曲松配合碘伏擦拭对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
大叶绿萝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