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2020-05-28 02:00周超刘佳宝赵颖孙诗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京津冀

周超 刘佳宝 赵颖 孙诗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一、引言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一体化是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中国经济体系具有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普惠金融发展是减少京津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缓解贫困的重要方式。“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且国务院2016年制订并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规划,指出应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会,减少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缓解贫困。发展的前提是了解目前京津冀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

二、文献回顾

董晓林,徐虹(2012)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仍不完善,大多数农民的最基本的金融需求和服务没有得到全面性满足。陈轲(2017)认为普惠金融助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阻碍。焦瑾璞(2018)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从大多数学者针对普惠金融发展及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本将通过描述京津冀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普惠金融目前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概念自2005年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后不断发展。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薄弱,普惠金融可使偏远落后地区融入金融体系服务之内,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也可得到与其他群体相同的金融服务。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展示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些许问题,普惠金融的创新仍需努力。

四、京津冀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经济下滑,农村地区贷款需求大

农林牧渔业贷款需求大。根据图表1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十年间的生产总值是在逐年递增,但是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总值却在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农林牧渔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可看出农村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农村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与内外部环境紧密相连。外部环境与天气、政策、市场等原因密不可分。内部环境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农林牧渔业成本增加。由此可见,农民存在一定的贷款需求。

乡镇企业贷款需求大。北京地区乡镇企业对小额贷款有一定需求。从2008-2017年北京市县镇企业个数逐年递减,当地乡镇企业多为私营企业由于技术不成熟、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造成了大批的倒闭。北京市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地居民带来的利润也是可观的。但是技术受限,没有资金做支撑难以延续。因此,北京市乡镇企业对贷款有一定的需求。

(二)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不足。

市场层面: 农业贷款需求旺盛,信贷资金供给不足。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本外币涉农贷款的数额每年随着货币发行量的增加而增加,北京市本外币涉农贷款的数额却保持上升趋势不变。津冀地区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随着人民币发行量逐年上升,在2009年-2014年呈上升趋势,自2015年开始,随着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在下降,由此可见贷款供给并不足。

业务层面: 产品趋同化,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各个金融机构发行的关于农村普惠金融的产品类似,多数关于贷款方面,没有根据农民的真正需求做出调整。农民的贷款需求多种多样,但目前市场上的普惠金融产品仅仅局限于小微企业。对于农林牧渔业的农户来说也需要承担天气等不可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需要一定的保障。所以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存在单一性,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层面: “数字鸿沟”和金融风险仍然存在。一方面,普惠金融基于创新性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但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普遍存在居住偏远、缺乏抵押物、收入低等情况,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使得金融服务越来越高效便捷,但拉大缺乏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弱势群体与主流社会的差距,这就产生了“数字鸿沟”的问题。

五、建议与总结

(一)发展多元化普惠金融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普惠金融产品的不同需求逐渐增加,为满足农户的需求,应拓宽业务覆盖范围,了解农户资金需求特点及方向,对于居民抵押物缺乏和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推动抵押土地的处置机制,银行应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扩展抵押范围,降低农民贷款条件。

(二)完善融资服务,提供便捷途径

各地金融机构应尽量减少农村普惠金融贷款程序,给农户提供便捷、通俗易懂的普惠金融贷款途径,例如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还未覆盖的偏远地区加快设立服务点,保障农村基本金融服务,充分利用pos机、银行便民服务点等农村金融机构网店,网上银行、网络借贷平台、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渠道,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

(三)推进完善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金融能有效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和克服基础设施障碍。解决普惠金融领域的“数字鸿沟”问题,既要有区别地针对各类群体开发合适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也要加强对技术知识弱势群体的教育与培训,强化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推广、普及。

(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大数据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更需要加强监管政策、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的合力,同时要适当地规避风险,强化风险分担,推动加大风险补偿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在农村地区加强信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信用意识。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②数据来源: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京津冀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