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中国化、现代化、本土化

2020-05-28 09:37王梓霈尔张瑞坤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

王梓霈尔?张瑞坤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以来内蒙古题材纪录片对内蒙古区域形象的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对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共分为五个部分:深入挖掘史料,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实践;传承促进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改变教育理念,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形成理论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体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思想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为深入探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问题、新路径、新方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新格局,“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学术年会”成功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及规律性的认识,它涉及新闻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根本性质、工作原则及运行规律等重要问题的基本观点”。[2]研讨会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的光荣传统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发展”为总议题。复旦大学教授童兵认为:“2018年新闻界大事特别多,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届满100周年……这些大事之下,切合马克思新闻观的主题之下开这个会,我认为还是不错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认为:“我们把延安作为中国化的另外一个起点,就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成果是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这也是一个标志,这个标志也是属于延安时期。所以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确实应该从延安开始。”从延安开始,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理论体系进行建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价值取向和政治内涵,对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本土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深入挖掘史料: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实践

延安时期完成了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早实践。复旦大学教授童兵围绕延安《解放日报》改版76周年回望及反思进行主题发言,他谈到:“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延安整风和党报改版是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内容大致有党报的性质和功能,党报的特征,全党办报方针,党报文风,处理政治与技术关系的原则。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努力,主要在依据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展开,突出‘四个自信,重点构建中国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3]华东师范大学李海波副教授借鉴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延安时期通讯员运动中宣传教化、组织调控、通讯竞赛等策略,对于这场工农群众“翻心”解放的文化革命,党组织和党报付出周密而艰辛的努力。

二、传承促进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形成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中国人民大学赵云泽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三次创新进行主题发言,他谈到,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其中有三次重要创新:延安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确立,改革开放后新闻业市场经济的介入,以及当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指导下的媒体融合战略的实施。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新闻思想进行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新闻思想与前后新闻思想之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的关系。在进行政权建设的过程中,一并考虑新闻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新闻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

郑州大学董广安教授围绕穆青“勿忘人民”的时代意义进行主题发言,以穆青在延安时期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成长经历为基础,从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时代背景出发,承担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加强新闻工作队伍人才培养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阐述穆青“勿忘人民”的时代意义。在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博古是主抓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将,重庆师范大学田宏明教授则以博古在《解放日报》创刊和改版过程中发表的《致读者》《党和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三篇重要社论为切入点,认为这三篇社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文献。

中国外文局李恒田教授围绕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展开论述,在中国不仅为中国革命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现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小康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实践中依然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不可少的一支队伍。”[4]延安大学郭小良副教授梳理出1948年4月至1949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西北局机关报《群众日报》读者信箱的内容,认为在“受众本位论”正在日益发展的今天,媒体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学习和借鉴读者信箱的服务精神。西安培华学院李引进教授认为,我们需要重温“延安作风”,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弘扬毛泽东精神,因为它传递的是生生不熄的民族和新时代精神的火炬。

三、呈现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中心的几代领导集体继承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发展为愈加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复旦大学黄瑚教授围绕“全党办报”进行主题发言,他谈到 “全党办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重要的一项创新性贡献。“全党办报”的提出,发展了无产阶级党报的党性原则,完善了无产阶级党报的通讯员制度,孕育了“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围绕马克思主義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沿革进行主题发言,她讲到:“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苏联特色的报刊理论与实践模式,而后中国共产党人又对‘苏联模式进行扬弃,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创新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思想。”

陕西师范大学朱清河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进行探讨,他认为,时代条件的变迁和历史任务的转换,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不断做出调整和变迁。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从“国家主导”到“国家—市场—社会”的话语体系转换都是因为时代条件的变迁和历史任务的转换造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构建出不同的话语体系,从而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时代特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我们今天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乡村”、共享“美丽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建设话语的集中体现。

四、改变教育理念: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

清华大学胡钰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挑战与探索为话题进行思考。他认为,中国的新聞教育借鉴过美国模式和苏联模式,而今迎来了创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新闻教育模式的历史机遇。思考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思路,办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对我国的新闻教育提升、意识形态领导权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温州大学傅守祥教授从媒介素养的视角出发,针对当代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增殖与后真相虐生现象,既要重视常态下的意义衍生产和价值创新,又要正视互联网中的主体从“想象的共同体”到“偏见共同体”与“行动共同体”的三级跳;尽快实现从后真相到后共识与后秩序的转变,用“意见博弈的正和思维”代替“零和斗争思维”,用创新性思维开创互联网文明的新格局。

中南民族大学陈明博士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选讲》的教学经历,认为国家要从课程设置上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地位,需制度化培训提升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理论素养,要了解学生接受信息喜好,全方位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上海剑桥学院新闻系主任马玉瑛认为新时代民办高校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要强化新闻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和价值观引领者的影响力,还要把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平台打造成为教学与德育融合等重要阵地,更要注重校企协作共建“育人共同体”,引导学生开展“服务性学习”,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新闻理想,争做优秀新闻人。

五、形成理论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体系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最重要的就在于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5]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和“8·21”讲话的理论创新进行主题发言。他谈到,“2·19”讲话是对党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做出新定位,对党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做出新表述,对党新闻舆论工作方针原则作出新论断,对党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作出新擘画,对网上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新部署,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新阐述,对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8·21”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和总结的“十五字”使命任务和“九个坚持”客观规律体现了党中央从新时代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对加强宣传思想,乃至整个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所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制度安排、深刻理论思考。

西门菲莎大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赵月枝从乡村振兴出发,围绕马新观热中的冷观察和新挑战进行主题发言,她讲到乡村振兴也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语境下,中国新闻与传播领域克服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和城市中心主义学术导向,在乡村振兴语境下把城乡关系视野和农民与乡村的主体性问题当作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有迫切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创新有全球视野和中国立场的学术话语体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邓绍根教授以人民网“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为切入点,从“党八股”词源入手,理清史实,探求其概念的历史变迁,不仅是精益求真的大学学风要求,而且是全党良好学风的体现。探索“党八股”的历史,发现反对党八股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风建设的艰辛历程,需要一代代人具有坚定的毅力,付出艰苦的努力。

重庆大学董天策教授围绕网络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进行主题发言,他认真剖析了网络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阐明网络群众路线不仅是方法论,而且是价值论、认识论,并因此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进而指出网络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多重路径的有机结合,包括干部个体践行、党政工作机制、专业工作手段,不同路径自有不同的规范,但科学性、专业性无疑是公共的基本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季为民教授谈到,认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创新发展要以解决理论和现实重大问题为导向,并对其建设问题和理论创新问题进行探究,要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基于媒介新技术和新闻实践新发展的理论探索、西方现代新闻传播思想等引进吸收四个方面来破解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发展创新问题。

“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6]厦门大学谢清果教授围绕人类文明交往观展开论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尊重,三超越”的人类文明交往观,深刻地把握住人类文明传播与发展的规律,塑造出中国作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者的高大形象,必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国家(地区)间“共商、共建、共享”新型伙伴关系的建构创造富有正能量的国内外舆论环境。湖州师范学院常凌翀副教授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野下的“两山”理念传播路径,应从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技术优势、积极搭建凝聚共识的传播平台、努力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资源角度进行全景传播和努力践行“两山”理念。中共厦门市委党校艾明江副教授梳理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内外的三种扩散传播路径,即政治学习、理论宣讲、媒体传播,探讨执政党理论创新是如何成功的在全体社会成员中达成广泛认知与高度认同。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本文中涉及专家学者观点凡未专门注明出处者,皆引自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与大会现场发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 郑保卫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7.

[3] 童兵.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延安《解放日报》改版76周年回望及反思[J].新闻界,2018(3)4.

[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847.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218.

[6]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J].求是:本期导读,2019(9).

【作者简介】

王梓霈尔(1989.9—)女,汉族,山东莱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与文化传播.

张瑞坤(1984.10—)男,汉族,山东菏泽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套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艺与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毛泽东延安时期改造干部学风的思想及启示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延安时期社会保障工作述论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浅谈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科学技术事业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
试论“自我虚化”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