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朗读魅力,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2020-05-28 09:43陈旭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语言

陈旭芳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便是在这片沃土上舞动不息的音符。它打开学生的耳朵,打开学生的嘴巴,打开学生的双眸,更打开学生的心门。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朗读,彰显语文的活力?

一、充分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美

语言,本身就具备音乐美。课本中的一篇篇美文,一首首诗词,都使语言显得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和语言直接交流,不用“言传”,不用“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语言带来的美感。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从朗读开始。朗读作为有声语言艺术,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教学《观潮》这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塘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再结合多媒体视频的观看,学生在充分地读中走进文本,体会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景。

二、指导朗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形象性。通过语言的描绘,我们往往可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语文教学中,单是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数量,还远远不够。朱熹说:“读书有三到,所谓心到、眼到、口到。”韩愈也说过:“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学生只有通过目视、口咏、耳听,心惟,调动大脑中所积蓄的生活表象,才能把无形的文字组合、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到上”。他们把看到的内容用口读出来,却不知其意。这时,教师如果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便可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

如我在观摩牛俊丽老师教学《如梦令》时,牛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把握住音、形、意、情的语感层次。在读中理解时,牛老师抓住一个“醉”字,让学生想象“溪亭日暮”的美景,读出因“美”而“醉”的人物形象;抓住一个“误”字,再现“藕花深处”的景象,读出因“醉”而“误”的情景;抓住一个“惊”字,再现人惊鸟儿,继而引起鸟儿惊人的场面,读出因“惊”而“喜”的热闹场景。

每读一遍,都会使孩子们增添一份感受,如在心里受到浸润的种子,渐渐地饱胀起来。这样的教学,淡化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感的获得与情感的陶冶,既读作品又读作者。通过朗读,使学生沉潜入文本深处,体味文本的内涵。

三、情境朗读,帮助学生体会意境

“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作品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意境是作者对生活的艺术反映,它是由生活中的景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熔铸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朗读情境,学生只有进入情境,才能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轨迹,体味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字中之情,做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教学《欧阳海舍身救列车》时,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利用多媒体将一幅画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急转弯,陡坡路,列车呼啸而来——伴随着列车“呜呜”的轰鸣声,学生仿佛看到列车在逐渐地逼近。“二十米,十米,五米——”我充满激情地配合着画面范读,这时学生的表情凝重起来,仿佛我们就置身于现场。“快把馬拉开!”一个男生忍不住大喊起来。“不错!一定要把马拉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欧阳海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出来。”这时,所有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放声读起来,他们读得短促有力,当读到“欧阳海却倒在血泊中”时,同学们的声音嘶哑了。教室里除了如泣如诉的音乐声,还有同学们的抽泣声。

“以情引读,读中悟情”,这样的朗读,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得到美的享受。

四、自由朗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强化语言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语言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可是,在课堂上往往看到这样一种情形:老师不厌其烦解析内容,传授朗读要领,而学生读时却不甚理想,症结何在,出路何处,我想:应该搭建学生自读感悟的舞台,只有通过不断地感悟,才能读出形,读出神。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指导朗读描写“大榕树”片段时,首先让同学们自读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然后播放舒缓、优美的琴曲或江南丝竹,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浸润。面对画面,耳闻音乐,指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自然而然学生从“真是”“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就像”这些词中读出了榕树之大;从“茂盛”“全部生命力”“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明亮地照耀”“颤动”“这美丽”等词句中领略榕树之美。激起了人们对大榕树的向往,效果不言而喻。

叶圣陶说得好,美文就是要美读。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去表现,去创造,他们将会创造许多奇迹。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表现出来的,就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

朗读,是我们语文课的主旋律,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产生共鸣,才能激发起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语文学活。语文课就是要书声琅琅,彰显朗读魅力,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溧阳市天目湖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语言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台上
我有我语言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