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尔菲法的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的构建

2020-05-29 06:30艾晓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界值均数子系统

■艾晓玉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尤其是文化需求的激增尤为明显。但长期以来,公共文化在供给方面存在各种问题,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本研究拟构建一个结构完整、运作顺畅的公共文化协同供给体系,该体系旨在针对需求、帮助协调、集中资源、减少内耗,从供给侧的角度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效率,明确公共文化供给的目标。

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如:傅才武(2012)认为公共文化供给原来的单向度关系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应予以改进,提出了“政府—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模式[1]。祁述裕等(2015)认为,“政府与市场”“管理与治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协调处理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2]。葛红兵、许婷(2016)以上海为研究对象,提出建立“大都会公共文化供给机制”,为其他的大城市的公共文化供给提供了参考,由于大都市的文化需求和消费巨大,所以必须做到文化需求引导和文化消费相结合[3]。马志敏(2017)[4]、纪东东等(2017)[5]皆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方案和路径。郑建明、孙红蕾(2019)明确智慧公共服务发展战略要素以及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提出“六位一体”(理论、技术、文化、人才、服务与治理)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战略框架[6]。

在以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实现公共文化的有效供给,本文构建了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以期提炼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文化协同供给体系,以此促进公共文化供给的升级,推动公共文化协同供给的系统化协同运作。

一、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的基本构成

本文从协同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将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分成以下5个子系统:

其一,公共文化管理服务子系统,包括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

其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子系统,包括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部门、广播电视台、艺术表演团体等。

其三,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子系统,包括各种文化信息网、数据库和文献中心等。

其四,公共文化金融服务子系统,包括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或融资担保的机构。

其五,公共文化人才服务子系统,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引进、交流、合作等。

二、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的构建方法

为保障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研究采取德尔菲(Delphi)法作为构建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从1964年开始运用以来,预测效果和科学性得到广泛认同和好评[7]。主要的考核尺度为满分频率、算术均数、变异系数,如果某个指标这三项考核皆不合格,将予以剔除;若某个指标有两项不合格,提交专家讨论后,经过慎重考虑后,再行取舍;若某个指标只有一个尺度不符合,原则上予以保留。值得注意的是执行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专家的意见。

表1 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的预测专家构成

三、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的指标筛选

(一)专家的选择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专家由来自公共文化管理机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文化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为保障调查的可靠性,选取的专家皆为正在从事公共文化供给的管理、研究工作或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对公共文化服务非常熟悉,对本研究非常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一直以来的研究都对公共文化供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为保障预测的准确性,经过遴选,选出专家16人,符合专家数量8-20人的要求[8],详见表1。

(二)问卷的初步设计

经过前人研究的经验和专家组的讨论,预设公共文化管理服务子系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子系统、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子系统、公共文化金融服务子系统、公共文化人才服务子系统5个一级指标,根据不同的指标要求,在这些一级指标之下共预设了27个二级指标。该问卷采取 Likert5 分量表,以 5、4、3、2、1 顺序表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请专家根据重要性对每个二级指标进行评判。具体见附表1。

1.第一轮咨询指标的筛选

将该问卷提供给16位专家,先对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如表2:

表2 第一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表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轮咨询后测试的协调系数为0.36,P值小于0.05,说明该轮测试的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专家们的打分协调性好,结果具有可信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数据进行运算,第一轮咨询的界值见表3:

表3 第一轮专家咨询筛选指标界值表

根据德尔菲法的指标筛选法进行计算,在27个指标中,不符合满分频率、算数均数、变异系数三项的有2项:“12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16出版报纸”。“12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的满分频率、算术均数、变异系数这三项考核的分值分别为0、2.12、26.32;16出版报纸的满分频率、算术均数、变异系数这三项考核的分值分别为0、2.13、24.36。这两项的满分频率、算术均数皆低于界值,变异系数高于界值,根据德尔菲法的指标筛选原则,予以剔除。

不符合算术均数、变异系数要求的指标有一项:“18公共文化热线”。该项的算术均数为3.43,变异系数24.11,由于其算术均数低于界值,而变异系数高于界值。经过研究和与专家讨论,认为这两项对问卷贡献不大,予以剔除。

2.第二轮咨询指标的筛选

经过第一轮咨询,删除了不符合德尔菲法界值要求的3项指标。之后对指标进行了整理,开始第二轮咨询,一周后反馈。得到数据后,首先分析专家评价的协调程度。详见表4:

表4 第二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表

根据表4,第二轮测试的协调系数为0.41,且P值小于0.05。说明该轮测试的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专家们的打分协调性比第一轮更好。接着,第二轮专家咨询的指标筛选界值详见表5:

表5 第二轮专家咨询筛选指标界值表

根据德尔菲法的筛选方法进行计算,不符合满分频率、算数均数、变异系数三项的有1项:“9广播电视台”,该项的满分频率、算术均数、变异系数这三项考核的分值分别为14%、3.73、21.42,不符合各界值的要求,予以剔除。

最后,经过两轮测试,剔除了4个指标,经过专家讨论,将第二轮测试结果为最终结果。

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型的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两轮咨询和测试,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型,具体如附表2所示。

五、小结

本文通过德尔菲法,建构了为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公共文化协同供给模型。按照这一模型,各系统条线、各部门(单位)、各层级体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可以得到有效统筹,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服务效能,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能力。为使该协同模式长久地运行下去,达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还需对该模型进行不断的培育、保障、升级、优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使公共文化供给随公众文化需求的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从而更加精准地实施决策行为、更加高效地完成公共文化供给。

附表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型的初步设计问卷

附表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型的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界值均数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加速度计在测量青少年身体活动中的使用
甲状腺细针穿刺洗脱液中降钙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关键信号设备检修自动盯控子系统研究
初中数学中绝对值性质的应用
部分国家和地区司机血液酒精浓度界值及相关处罚规定
关于均数与偏差
关于均数与偏差
IPv6环境下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