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累及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效果

2020-05-29 07:32曹秋颖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姚全军赵誉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位复查胆管

曹秋颖,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耿 翔,姚全军,袁 航,赵誉晴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08)

图1 患者男,65岁, HCC累及第二肝门区,TACE联合RFA治疗 A.CT显示TACE后肿瘤内碘油沉积; B.CT引导下RFA治疗; C.术后1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完全消融; D.术后1年复查MRI显示病灶略缩小,未见复发

第二肝门区肿瘤位置较深,距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较近,外科手术过程中暴露术野困难,易发生肝静脉破裂或空气栓塞,因而被视为手术相对禁区[1]。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2],且逐渐用于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3-4]。本研究旨在观察TACE联合RFA治疗第二肝门区HCC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349例于我院初诊HCC并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患者。纳入标准: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标准确诊;术前增强CT和/或MRI确定均无门静脉癌栓、淋巴或血行转移;无TACE及RFA诊疗禁忌证;无其他部位肿瘤史。其中41例肿瘤累及第二肝门区,男35例,女6例,年龄40~79岁,平均(59.3±8.9)岁;肿瘤直径22~188 mm,平均(62.88±34.03)mm;肝功能Child-Pugh A级39例、B级2例;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1.10~1 210 ng/ml,平均(374.43±75.40)ng/ml,35例≤400 ng/ml、6例>400 ng/ml;共115个瘤灶,其中44个位于第二肝门区。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Artis Zeego DSA机及GE 16排CT机。局部麻醉后,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并置入6F动脉导管鞘,引入5F导管至主动脉弓处注入托烷司琼 4 mg,之后行腹腔干、肝总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将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15 ml)与阿霉素20~40 mg、顺铂30 mg、丝裂霉素10 mg混合物,必要时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减缓。

于TACE后1周内行RFA,术前确认肝功能为Child-Pugh A或B级。全身麻醉后行CT平扫,结合术前MRI设计肿瘤穿刺方案。对直径<40 mm、40 mm~50 mm及>50 mm 瘤灶分别采用单针、2针重叠、多针重叠进行治疗。以RITA集束针(长100~150 mm,消融端展开直径20~50 mm)穿刺靶点,展针时重复扫描,确认子针不在可见的静脉血管或扩张胆管内之后行RFA(图1),温度85~105℃,额定功率 150~200 W,持续时间5~15 min。观察邻近血管子针温度,若始终不能升温,应考虑子针部分进入血管或胆管内,及时关闭并调整进针深度或角度。拔针前行针道消融,以防针道种植转移。术后行预防性保肝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1.3 随访及疗效评价 术后1个月行平扫+动态增强MR扫描,并复查AFP、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而后每2~3个月复查1次,检查项目同前;评价疗效及预后。疗效评价标准:完全消融,肿瘤消融区首次复查无肿瘤活性成分且肿瘤边缘消融完全,即影像学复查未见异常强化;不完全消融,肿瘤消融区首次复查显示肿瘤活性成分残留,即影像学复查于消融区域内见异常强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s表示。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与术后实验室检查指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1例患者共检出115个肝内肿瘤,22例存在1或2个病灶,19例多个病灶;肝内单个肿瘤最大直径19例>30 mm,22例≤30 mm。其中44个肿瘤位于第二肝门区,包括38例1个、3例2个病灶;第二肝门区肿瘤最大直径23例>30 mm,18例≤30 mm。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结果显示36个第二肝门区肿瘤完全消融(36/44,81.82%),8个不完全消融(8/44,18.18%);直径≤50 mm和>50 mm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6.84%(33/38)和50.00%(3/6)。

消融后17例出现疼痛(17/41,41.46%),1例出血(1/41,2.44%),9例发热(9/41,21.95%),10例一过性肝功能损伤(10/41,24.39%),2例气胸(2/41,4.88%),1例胸腔积液(1/41,2.44%),无死亡病例;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均在胸腔引流2~3天后痊愈,出血于注射止血针后好转,疼痛、发热及一过性肝功能损伤均经3~7天对症处理后缓解。

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血清AF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均降低,白蛋白(albumin, ALB)升高(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后1、2、3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5.12%(39/41)、63.41%(26/41)及21.95%(9/41),OS为2~48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图2A),PFS为1~41个月,中位PFS为10个月(图2B)。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内HCC总数及术前AFP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见表2、3及图2C、2D。

表1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

时间点AFP(ng/ml)TBIL(mol/L)AST(U/L)ALT(U/L)ALB(g/L)PT(s)术前374.43±75.4019.85±1.5987.95±15.7093.54±12.1738.90±0.7912.26±0.18术后1个月193.04±67.0315.98±1.1243.81±6.3451.44±10.7740.58±0.7912.32±0.16t值2.7492.3462.6542.614-3.109-0.499P值0.0090.0240.0110.0130.0030.620

表2 影响第二肝门区HCC患者OS和PFS的单因素分析

图2 TACE联合RFA治疗累及第二肝门区HCC患者的生存曲线 A.OS; B.PFS; C.术前AFP与OS; D.肝内肿瘤总数与OS

表3 影响第二肝门区HCC患者OS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消融治疗后第二肝门区肿瘤易存在血管旁残留,且消融易致血管和胆管系统损伤,故既往认为肝肿瘤RFA治疗禁忌证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5]。本研究于RFA术前采用TACE对肿瘤边缘进行示踪,使用集束消融针,根据子针升温情况调整消融范围,并采用垂直于血管胆管进针等方法,治疗第二肝门区HCC取得较好效果,且未增加手术风险。

本组对第二肝门区直径≤50 mm肿瘤的完全消融率为86.84%(33/38),低于PENG等[6]对小肝癌(<5 cm)的完全消融率(96.4%),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肿瘤位置,且本组为降低并发症,对部分肿瘤消融不充分,或未能达到足够安全消融范围。原强等[7]报道,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20%、81.70%、67.10%,本组分别为95.12%、63.41%、21.95%,可能亦与病灶位置有关。胡鸿涛等[3]以TACE联合RFA治疗第二肝门区肿瘤患者的中位OS为19个月,本组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PFS为10个月,亦存在差距,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多,随访时间相对较长,观察对象无合并门静脉癌栓者,且均为原发性HCC,未纳入转移癌有关。

RFA治疗第二肝门区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与设备及术者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该部位肿瘤消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肿瘤周围伴胆管扩张患者,不建议急于进行RFA或完全性消融,以防出现胆管狭窄和胆漏等严重并发症;②术前应仔细评估肿瘤与邻近静脉的关系,尽量使穿刺针道与邻近静脉垂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完全消融;③对于紧邻血管的瘤灶,应采用适当降低消融温度、延长消融时间、靠近而不进入血管等方法,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④先行TACE,之后在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最短时间内进行RFA[8],碘油沉积既可标记肿瘤,亦可提高消融效果;⑤TACE中应控制碘油用量,进行适量甚至少量栓塞,以显示肿瘤为目的,不追求完全栓塞;⑥对于较大肿瘤选择多个针道和重叠消融来提高完全消融率。本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发热、一过性肝功能损伤、气胸、胸腔积液、出血等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死亡病例,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手术切除治疗[9],证明了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内HCC瘤灶总数(包括第二肝门区)及术前AFP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既往研究[10]显示,AFP较高与肝癌肝内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血清AFP水平不仅反映肿瘤细胞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提示肝细胞坏死及再生状况。王小龙等[11]认为肿瘤数量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本研究结论与其相符。本组患者术后AFP、TBIL、AST、ALT及ALB水平变化,进一步说明术后肿瘤负荷降低,肝脏功能及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TACE联合RFA治疗累及第二肝门区HCC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尚需多中心及大样本研究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中位复查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