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奖励措施失效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2020-05-29 08:14戴小霞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失效改进方法

摘 要:班级奖励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其建立是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推动班级管理自动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奖励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奖励措施最开始效果显著后来却逐渐失效。

关键词:班级奖励措施;失效;改进方法

班级奖励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其建立是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推动班级管理自动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奖励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奖励措施开始效果显著,后来却逐渐实效,其原因如下:

(一)奖励机制单一

面向全体学生设置的班级奖励制度缺乏层次性,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安于现状或自暴自弃的心理。奖励的形式和内容的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容易造成两种现象,一种是学生失去兴趣和热情,不愿去争取和努力,一种是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望而止步,主动放弃争取奖励的机会。

(二)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奖励措施失效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划分为两种需要: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在满足高层次需要之前,首先要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对学生而言,爱和尊重的需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流派认为,人的气质类型分为适应型、慢热型、困难性。不同的学生气质不同,表现也各异。具体而言,面对新情境,适应型表现为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理解接受能力强,心智灵活,思维活跃,很容易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这类学生符合课堂专注、注意力集中的要求,为自己创设了学习成功的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赞许,备受老师同学的喜欢,因此他们获取奖励的机会较其他孩子多。这种学生很轻松就能获取奖励,他们也更愿意去争取奖励。慢热型则表现为适应新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缓慢;困难型缺乏主动性,适应慢。这两类学生因理解接受能力慢、困难,不能完全吸收或者没有吸收课堂知识。埃里克森认为,人格有8个阶段并在一生中不断发展,每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6~11岁即小学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和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不断受到成人的奖励,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人格。相反,如果儿童在学习或活动中备受挫折,则会产生不良的感情,容易形成自卑感和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很难想象自信心不足,自我怀疑,缺乏动力,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把奖励机制内化为自我规范的行为准则,激励自己前进。慢热型学生很可能会因此变得灰心丧氣,甚至最终自动放弃,不参与班级奖励活动,奖励机制对他们而言就失去了作用。

(三)个体的自尊水平影响着奖励措施的实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虚心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并且改正,积极进取争取奖励。还有一部分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却屡教不改,依然故我,消极反抗,自动放弃奖励。面对失败,高自尊者会通过自身的优点来肯定自己,继而继续努力。相反,低自尊者因为经历过失败,很有可能放弃第二次机会,不再尝试努力。同时,低自尊者得到关于自己表现的消极反馈时,会灰心丧气,丧失前进的动力。这种消极的反馈还会引发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同样面的失败,有的学生依旧信心满满、积极进取,而有的学生灰心丧气、情绪沮丧,很容易放弃下一次争取的机会。同学之间的互相评比,也很有可能引起这类学生的负面情绪,造成情绪干扰,最后不再参与甚至放弃奖励活动、机会。

针对上述种种奖励措施失效的原因,笔者认为应该进行如下改进:

(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学生自主制定奖励机制

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奖励措施作为班级管理的手段之一,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管理。因此,该奖励机制应由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最后共同制定、实施,践行、评价。相较于教师个人制定奖励机制,学生被动接受、认可,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制定的奖励机制更丰富,更加切实可行,既能兼顾不同个体的需求,又能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期盼。这样的奖励机制他们容于履行、遵守、认可。奖励机制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符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内在需要,真正契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善待学生

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轻松、被尊重和关爱。在其内心深处,会因获得尊重而对课程更感兴趣,更乐于接受新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主动发现、积极探究问题,也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师公平公正、坦诚相待、理解关爱学生,在学生做出努力时给予及时认可和肯定,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向激励措施,就是要因材施教,就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宜的激励措施,从而使其自觉践行班级公约,并内化为日常的行为规范。在此良性激励措施下,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秩序,并发挥自身潜能。

(三)及时反馈,创意表扬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或任务的情况、学生在班级、学校的表现,教师进行反馈时应明确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这样学生就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成功的努力归因。教师的反馈还要及时,行为和评价之间间如果间隔的时间过长,很容易时过境迁,这样的反馈的信息价值和激励价值都会降低。教师的表扬不应局限在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中,而应体现在“随机评价”中。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做出了良好的表现或表现突出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及时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令人信服的表扬,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表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会正确归因。表扬的形式还有多样化,要有创意,可以写表扬信、发喜报、举行颁奖仪式,颁发的除奖状外还可以是海报,附有颁奖词、获奖同学照片、班级公章,并刊登在班级报纸上,上传到电子班牌上。一方面激励被表扬的学生的斗志,另一方面也能给没有被表彰的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发展。

结语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班级的管理十分重要,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药善于运用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戴小霞,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机投小学。

猜你喜欢
失效改进方法
沧电锅炉受热面几种典型失效案例分析
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控制与应变能力刍议
浅谈某电力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改进方法及成效
谨防网络意识形态宣传“失效”
三伏贴“失效”三大原因
大学化学实验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再生处理研究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