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 努力建设情感性班集体

2020-05-29 12:30徐静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5期
关键词:班集体集体情感

徐静

朱小蔓教授是我国情感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创立者,她的理论是我国教育的宝贵财富,是建设情感性班集体的理论依据。近三年来,我一直在研读朱老师的著作,对情感性班集体的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情感性班集体的建设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也越发自觉地去践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并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可喜的成长。

朱教授的情感教育四分法则是我学习的重点,她的四分法是:1.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和集体的情感状态。2.根据情感状态,提出情感教育的目标任务,即情感品种。3.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和集体的情感品质和能力。4.用新的品质和能力来推动学生和集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四分法就是后来朱小蔓教授强调的情感教育的两大要义。)

一、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情感狀态

朱小蔓教授说:“情感教育就是磨砺师生具备一双美丽的情感眼睛。”班主任要具备这双慧眼,并善于用它去观察学生,发现班级里的一切能够挖掘情感力量的契机,逐步培养学生发现情感的能力,从而体会到班集体的幸福感。

在学生刚进入初一时,我便向全班同学发放了“向您说说心里话”的调查问卷,其中设计了大量关于情感牵挂的问题,例如:1.我心里最难过的一件事……2.我当前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3.我最害怕的一件事……4.请你向徐老师说说心里话。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了解到学生埋在心底的小秘密,并将其整理成一张“班级情感牵挂清单”。期中考试后,我又发放了一张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状态自测问卷,其中包含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班集体关系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感、责任感、自尊感、成就感等情感品质。

我们班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授予“百情图班”,特别是进入初三以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初三一整年的规划。

整个初三期间,我们不仅要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也要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因此,要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国家、学校对初三年级教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学习《初中三年级班集体建设指导》了解初三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以及朱小蔓教授对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理论。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学生和班集体两份“情感清单”,并且画好两张图,一张“情感路线图”,一张“情感地图”。

情感路线图结合了孩子们初中三年的一个变化过程,每个月的进步和退步都在这张图里面体现。每一年的下面,孩子们会写上这一年的不足与进步,这张表一直会做到他们毕业,当中考前,每一个人打开这张表,看着自己的起起落落,相信他们一定会珍惜自己的付出,一定会努力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第二张情感地图分别从几个角度展现了情感教育的四个维度,1.责任感;2.荣誉感 ;3.成就感;4.幸福感(见图1)。在进入初三的第一个月里,我就让他们画了自己的情感地图,希望他们用这张图来总结自己在过去的两年中的优点和不足,给自己打分点评,也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更加优秀。

深入调查研究,是发展优秀班集体的必行之法。班主任要练就这双敏锐的情感之眼,随时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

二、掌握归因方法,确定情感品种

几次调查研究之后,我基本摸清了学生的情感状态,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首先我先做了一些分类,找出孩子们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例如,有些同学因与父母有矛盾而苦恼,有些因与同学有隔阂而烦恼,有些因成绩退步而不安,有些因家庭破裂而难过……这些问题困扰了他们很久,他们无处宣泄,只能默默地藏在心里,渐渐地形成了心结,最终导致他们情感品种的缺失。为了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根据几次问卷调查,我想到了利用新的归因方法来把这些孩子进行分类。

1.内部归因

进入初中以来,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畏惧心理。有些孩子因为缺少集体感,导致缺少合作意识;有些孩子缺少自控能力,长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有些孩子因为课程的加深,反映听不懂上课内容,作业不会做,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因此,我把这一类同学归入了内部归因一类。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制的探索。全班49个人,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习成绩等分成8个小组。小组是一个高度整合的集体,这就需要他们具备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不仅如此,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制定自己的个人目标。每天,组内要进行自评和互评。每周,组间也要进行评比,获得优胜的小组会获得相对应的奖励。

2.外部归因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交际能力不同,自我控制力、约束力不同。尤其是初中三年,正是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三年,因此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品质显得格外重要。根据他们出现的各种因外部环境而导致的情感品质缺失,我把这一类孩子归成一类,并且在之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着重锻炼他们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在集体中产生归属感、依赖感,努力使他们在16班这个大集体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3.情感归因

中学生正是对于情感懵懂的时期,少男少女容易互相产生好感,甚至发生早恋行为。这一类孩子,很大程度上由于某种情感的缺失。在初中三年中,如何引导男生女生正确交往?如何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了孩子们广泛的兴趣爱好,体验了青春的美好,并且学会了如何与异性正确交往。

根据三方面的归因之后,我确定了这些孩子缺少的情感品种:他们缺少信任感、安全感、友谊感、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审美感……接下来,我就根据他们缺少的品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新的情感能力。

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情感品质和能力

朱教授说过:“情感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对那些关涉学生身体、智力、道德、审美、精神成长的情绪和情感品质予以正向的引导和培育。”面对学生缺失的情感,我要帮助他们生发出源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并逐渐形成情感品质和能力。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几个培养情感品质和能力的方法:

1.写好情之信,打造组织有序的学习共同体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发现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具有超长的时效性和超强的感染力。它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果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毫无意义的。步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让很多无法适应快节奏学习生活的孩子变得不知所措。为了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安心迎考,班会课上,我让每个孩子写一封信,收信人是“期中考试后的我”。在信中,你要在班级中寻找一个“他”,他是你的榜样,也是你的赶超对象。当然,你也可以寻找几个“他”,学习上的“他”,品德上的“他”,身體素质上的“他”。期中考试结束后,再打开这封信,看看自己完成了几个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就会获得相应的情感之力奖章。

当然,浓厚的情感文化氛围不仅在学生之中产生,也要在老师之间营造。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我们在考试后的一次班会课上,为任课老师颁发了证书,并宣读了颁奖词。任课老师高兴地说,这是他们拿过最特殊、最厚重的奖状。在这样的情感教育之下,组织有序的学习共同体逐渐生成。

2.架好情之桥,培养人际友好的交往共同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道德发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需要健康、积极的情感环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主动地参与班集体的建设过程,引领指导班级生活,构建积极的情感交往关系,让学生在惬意的教育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

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运动会,学生之间还存在陌生感。为了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我让每位同学都在黑板上写下一句对运动员的祝福。一开始只有几个大胆的同学走上黑板,慢慢地,十几个,二十几个,最后,黑板前被围得水泄不通。满满一黑板的祝福语让每一个运动员都深受感动,都力争要为班级得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最后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让孩子们写一封感谢信,送给最关心你的女性亲人。班上有个叫文轩的男孩子,父母离异,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临近新年,爷爷被查出肠癌晚期,奶奶既要照顾爷爷,又要照顾文轩的衣食起居。我亲眼看到文轩一边流泪一边认真地写着这封给奶奶的信。他在信中说:“《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唱出了你的人生,身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满脸的皱纹,没有肉只有皮的手还有一身的毛病。但是你还是一直操劳着,每月靠那800块钱生活,却从未亏待了我,现在,我长大了,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能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能为家庭担负责任了,可以骄傲地说:你的孙子,我长大了!”我不知道文轩的奶奶读过信后会有怎样的感触。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我,被这对祖孙之间浓浓的爱意感动了。

3.过好情之节,确立价值明确的文化共同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的实践证明,一个集体,越能在其各项活动中充分体现先进的社会思想,越能积极地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单位来开展活动,那么这个集体就越能起到教育作用。”近几年,社会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个大环境之下,我们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冬至吃团子活动、春节——晒晒我的手艺、女神节——给她的一封信、雷锋日——福利院送温暖、六一节——和福利院的孩子共度六一、端午节——给初三的学姐学长送粽子。第一次我们去福利院时,孩子们呈现的是惊讶、怜悯甚至有点害怕的情感。他们不敢与福利院的孩子接触,只是投给了他们怜悯的眼神。而随着相处机会的增多,他们也开始敞开心扉,热情待人,不仅送上了礼物,还和福利院的孩子手拉手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故意输掉,让福利院的孩子获得胜利。相比较第一次的陌生,现在的他们更像是朋友,在给予别人温暖的同时,收获了成长的快乐。

端午节前夕,我们班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学习了包粽子,并将亲手做的粽子送给了初三的学姐学长,祝愿他们今年能考上理想的高中;送给了初三的任课老师,对他们一年以来的努力表示感谢。那几天,校园里飘着清新的粽香,浓浓的情感之力在校园里流动。

4.激发情之趣,培育施展个性的发展共同体

集体是由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个体组成的,每个人的才能和天赋造就了集体。集体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价值观体系,而是集体中有一种被大家所认定的共同的价值观体系,这种价值观体系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个体在这样的体系中也能得到滋养和浸润。

16班无论是在学习、人际交往还是各项比赛中,都能通过积极发挥个体的力量来推动集体的进步。艺术节,美丽的插花艺术,富有创意的水果拼盘,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灵动奔放的舞蹈,都张扬出情感的美丽。科技节,一幅幅充满创意的科技幻想画,一个个废旧物品制作的作品,都代表着我们充满灵感的创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好成绩:军训队列会操一等奖,叠被子比赛一等奖,三届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广播操比赛第一名,两届艺术节一等奖,两届科技节一等奖。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所有同学的努力。他们精诚合作,奋发向上,遇到问题协商解决,遇到困难不怕难,他们拥有最挺拔的身姿、最自信的笑容,这都源于情感教育的不断渗透。

近三年来,在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方法论、情感性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的指引下,我们班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深知,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自我修养过程,所以,这条情感道路我会带领着16班的孩子们继续走下去。

徐 静   江苏省无锡市西漳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惠山区德育能手、教学新秀。曾获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全国领跑者”称号。

猜你喜欢
班集体集体情感
情感
台上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警犬集体过生日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