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中的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

2020-05-29 12:30徐晶星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5期
关键词:言行线下中学生

当下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而在现实中,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良好的班级生活对于学生群体的舆论、文化、行为方式有着无可比拟的正向影响力。因此,如何以“线下”的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线上”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值得研究和探索。为此,我们从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现状研究出发,与一些初高中班主任一起,关注和分析了学生平日的网络行为,研究制定了中学生“绿色上网”行为指南,并形成了热点讨论、“线下”演练、平台历练、协同共育等班级建设中提升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实践经验。

一、调研揭示: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有待加强

通过对1114名六、七、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男生594人,女生520人)的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做出过不文明的网络行为。(1)在言行自律方面,普遍存在说粗话或脏话、散布真假不明的信息、因一时好奇而探查别人隐私等情况,对于不符合自己观点或价值观的网络言论,能理性对待的占大多数,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毫不留情地批驳”;在同伴压力下,约1/4的学生会屈服而放弃“不传播虚假消息”原则;大多数学生通过网络比较佩服正面的励志人物和偶像人物,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电脑黑客或哗众取宠的网红感到佩服。(2)在自我防护方面,对于与异性陌生网友见面,学生普遍较慎重,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有极少部分学生对其潜在危险缺乏了解和认识。

由于对学生网络生活的不了解,许多学校甚至还没有意识到网络方面行为规范教育的紧迫性,没有将网络行为规范纳入学校行规教育范畴。因此,结合调研结果,我们意识到,必须重视学生的网络行规教育,要引导学生明确网络言行底线并形成自律信念。

二、对话讨论,制定中学生“绿色上网”行为指南

结合调研结果以及当下中小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与中学生展开对话、讨论,听取他们对网络行为规范的见解,同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辨、澄清,最终制定了中学生“绿色上网”行为指南(见表1),使学生明确文明上网的相关要求:对于中学生而言,网络生活中首先应学会“自我防护”,其次是“自我约束”,更高要求是“监督和提醒他人”。

三、实践探索,在班级建设中引导中学生过文明的网络生活

1.热点讨论:在主题班会中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每时每刻,都有一些网络热点话题被人们关注和探讨,一些话题甚至还与中学生息息相关或对他们影响很大。主题班会作为解决班级学生共性成长困惑的导向性教育手段,不应回避这些被学生广泛关注、影响学生的网络热点问题,尤其是具有争议的话题,而应就此与学生进行公开讨论和澄清,达成一些行为准则和观点上的共识,切实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条操作路径:发现学生热议的网络热点→组织学生思辨→教师适时引导→达成行为共识。如七年级吴老师在“王者荣耀or亡者农药”主题班会课上,从七年级学生感兴趣的《王者荣耀》网络游戏切入,班主任带领学生澄清了玩网络游戏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避免沉迷网游,合理安排网络娱乐行为。再如浦江高中韩老师在“正视‘新媒体的正能量和负能量”主题班会中,高一学生通过对“解救乞讨儿童”“快递小哥雨中爆哭”等网络热点事件的讨论,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功能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如何理性分析、看待网络所传播的信息、观点和思想。

2.线下演练:以正能量的班级舆论建设影响学生网络言行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班级舆论的良好与否对学生的言行具有重要影响。而同时,学生除了在诸如班级、家中的线下场所进行交往外,微信、微博等,也是中学生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但在这些网络社交平台上,学生言行不文明等现象也日益明显,如何引导,值得思考和研究。以线下班级舆论建设正向影响线上言行为切入口,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操作路径:发现学生网络言行问题→网络平台“改造”→教师平等介入与巧妙引导→建设班级正能量舆论→正向影响学生网络言行。如八年级刘老师做了创新尝试,将微博进行“改造”,引进到班级建设中,在教室特辟“微博墙”,学生只需一张便签条,只需花少则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在“微博墙”上抒写自己的内心,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同学可以随时回帖,或肯定、或鼓励、或提醒、或反对,观点上求同存异,情绪和态度上大家逐渐走向理性和文明,班级舆论变得积极、友善,充满正能量。不知不觉,学生将在线下班级微博墙中学到的分享、约束、监督、谨慎等品质迁移到了线上。这种线下影响线上的形式,实现了对学生如何在网上审慎思考、合理判断、文明沟通、理性表达的有效行为引导。

3.平台历练:在自主管理中促进学生担当网络责任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一直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沿着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开发班级微信公众号→学生自主运作→管理与评价的操作路径,很多班级都建设了班级微信公众号等班级信息化平台,将班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結合,促进学生在历练中积极担当网络责任。如高二年级潘老师就尝试让学生来自主管理班级微信公众号“1的36次方”,班级组建微信公众号负责团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亲民姿态,进行前期的调研、素材的搜集,将学校的大事小事、高中生的思想动向和正能量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传播出去,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还引起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在班级公众号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被赋予了网络建设、管理、监督的权利和角色,因而在其中加深了对网络责任的认知和体验,更得到了历练与担当,懂得了在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中,每一个网民都自觉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自觉接受应有的社会约束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自媒体时代每一位网民既是传播者,同时也是网管员(对自己传播的信息进行自我把关)。

4.协同共育:家班合力引导学生过自律的网络生活

学生上网的主要时间和空间是在家庭中,学生合理、有度的网络行为需要自己的自觉、学校老师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共同监督和提醒。例如,短视频、直播等网络娱乐方式的走红,让很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尤其是在周末、假期中,过度沉迷其中,过着不健康的网络生活。八年级徐老师就此问题,以量化的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网上娱乐行为是否在合理有度的范围内,是否有可优化之处,同时还调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和学生达成契约,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关于网上娱乐的知行合一。

当下的中学生在班级中,也在网络中生活、学习。我们怎样利用线下的教育,作用于学生的线上生活和学习规范水平的提升,让他们成为知行合一的网络时代合格公民,是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背景下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徐晶星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言行线下中学生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语录
ONE⁃MAN UNIVERSITY
线下的反击!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