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对策全力提升心理免疫力

2020-05-29 12:30黄百央何青楼晨梦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5期
关键词:防疫心理中职

黄百央 何青 楼晨梦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为我们用“心”防“疫”明确了方向。筑牢抵御疫情的心理堤防,全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免疫力,这是当前抗疫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去补“心”

我市共有5所职业学校,学生逾万,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校开展心理防疫工作,2月11日,全市中职学校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中职学生心理及生活状态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总共有22题,分别从学生对疫情关注、身心反应、心理调适、居家生活、网络学习、社会关系等6个维度,采用问卷星扫码参与方式开展调查,共有8965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问卷对象涉及高一至高三年段,其中男生占58.6%。91.1%的学生集中于农村或乡镇,省内学生占88.9%。所调查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没有确诊病例。有49位学生老家在湖北省内。

二、现存问题:防“疫”更要防“郁”

1.信息宽泛引发负面情绪

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从手机等智能终端获取疫情信息。调查发现,有78.5%的学生存在不停地刷手机获取疫情信息的现象;66.6%学生更倾向于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虽然这些社交平台可以为公众了解疫情信息提供便利,但也存在着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包括夸大的负面报道或谣言。高强度地接触大量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会使人长期处于压力中,不但没办法休息或放松,而且还严重消耗人的心理资源,引发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图1)

2.延迟开学催生心理压力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延迟开学,让学生宅家不能外出,给生活和学习造成了诸多不便。调查发现,45.55%的学生表示疫情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20.91%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如图2,学生在疫情期间感受到三大心理压力,来源分别是生活枯燥、疫情负面信息和学业压力。很多学生表示宅家时间过长,渴望早点开学。过长的宅家时间所造成的精神空虚、感官疲劳要甚于疫情所引发的焦虑情绪。另外,大多数中职生长期习惯于外控严于内控、被动压迫多于主动要求的学习方式,导致线上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担心学业但又无力改变,从而形成了内心冲突和心理压力。

3.应急反应出现不安全感

从认知层面看,21.5%的学生感觉没有精神,脑子变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9.4%的学生描述自己对身体的各种感觉过于敏感,会将自己身体上的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从情绪层面看,10.8%的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做任何事没有兴趣等抑郁情绪;76.4%的学生表示宅家时间过长,感觉生活枯燥、空虚。从行为层面看,疫情对生命造成的威胁产生强烈不安全感,让部分学生出现了强迫症状,78.5%的学生通过不停刷手机获取疫情消息; 27.1%的学生会非常频繁、持续地洗手。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出现心跳加快、胸闷、头痛等身体上的问题和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问题。(图3)

4.求助被动缺少调适指南

从图4看出,我市中职生应对自身心理问题时普遍采取自主调节的方法,例如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睡觉、吃东西等。在调节负面情绪方法论层面,缺乏资源意识,不太习惯向他人或专业机构求助。上述自主调节方法应对日常生活较小的情绪问题或许有一定的效果,但面对疫情期调适长期宅家生活产生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心理调适水平的提高。

5.作息异常连带习惯不良

对学生宅家抗疫期间最常做行为的多项调查结果为例,前三的居家生活习惯分别为:刷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占63.98%;使用手机、电脑等玩游戏占59.9%;看剧、看电影占56.38%。而写作业、看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可以看出,学生不良习惯包括居家作息不规律,生活习惯差,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过于依赖,不重视自我成长和身体锻炼。(图5)

6.亲子关系披上“温情”面纱

严峻的疫情使得很多父母都无法外出,增加了父母与孩子共处时间,83.9%的学生表示目前亲子关系良好。但是有23.2%的学生认为“家庭成员关系”导致自己抗疫期心情差。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次疫情引发的生存压力让家长的注意力更多关注于疫情,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亲子冲突;另一方面,家长面对原本学习兴趣不强的孩子,没有过高的学习期望,又缺乏先进的家教指导,因此亲子关系披上“温情”面纱,没有真正改善,在疫情控制住、正常开学后,亲子冲突概率会有一定的上升。(图6)

7.网络教学呈现两极评价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线上教学评价呈现出两极化。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担心在疫情控制之后学校可能会赶教学进度,而缩短双休日及其他假期。尽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潜能和本质需求,但落实到行动,则会表现出力不从心、吃不了苦、耐不了烦的“学困”状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为学业焦虑、担忧、渴望上学又无法实现的学生而言,线上教学像是一场及时雨,听见自己老师的声音,与同学之间趣味轻松的互动,都是学生在漫长假期中的心灵滋养。

8.复工复产恰遇顶岗实习

2月20日,浙江省宁波等大市相继发文,做好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处于攻坚的非常时期,中职生既要面对当前疫情,又要从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转型,悄然滋生新的实习压力。即使很多实习生乐意提前去企业参与复工期间的实习,部分家长却因担心疫情期间的安全隐患,亲子出现意见分歧,亲子关系紧张,更让青春期的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三、改进建议:六大对策全力提升心理免疫力

1.强化党建引领,让防疫心理服务更有高度

构筑职业学校心理防疫服务机制,务必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思政教育方针、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与现代心理学相贯通,引导师生坚定信念、坚定信心。疫情阻击战决胜的信心,来自党的坚强领导,来自中国制度的巨大優势,来自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来自人民群众的团结力量。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治理有机组成部分。为避免网上不实消息引发恐慌和盲目行为,学校建议学生多关注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疫情信息,提高对谣言的抵制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引导他们控制疫情获取时间,尽量每日不超过1小时。

2.坚持“共享”学习,让防疫心理服务更有厚度

心理服务严格遵守心理咨询职业伦理规范。1月31日开始,全市组建中职防疫心理服务学习群,天天网上值班,天天交流反馈,至今已坚持33天。选派心理骨干教师,参与市级暖心服务心理援助热线暨乡镇结对服务队,挂靠浙江省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定期接受省抗疫心理专家督导培训。丰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为心理老师开展防疫针对性心理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开通抗“疫”心理咨询援助热线,对于因与高危地区人员有接触史而被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的49位学生,心理老师白天线上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晚上在心理教师学习群督导分享个案,共享成长的乐趣。

3.推行“六四计划”,让防疫心理服务更有精度

推行“六四计划”,即开展“六力”提升,服务“四类”人群。深入开展心理关怀“六力”提升计划,借助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权威有效的心理防疫科普知识,全程渗透提升中职学生的搜索力、执行力、转化力、支持力、学习力、劳动力等“六个力”,分别对应理性思维、自我防护、正念行为、和谐关系、自主学习、生活技能等积极心理元素的行动力。

精准服务,深入开展心理服务“四类”支持计划。学校心理老师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分层次、分类别第一时间编制校心理防疫指南,针对四类人群(普通学生、升学班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湖北疫区学生)分别制订心理服务指南手册,从认识疾病的科普篇、心理服务技术的理论篇、实用心理缓压方法的实操篇等,让中职生保持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4.完善点播课堂,让防疫心理服务更有亮度

延迟开学,始终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每一位教师都学会做心理服务导师”的网络教学新理念,以关爱、积极和充满热忱的态度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各校想方设法开发出灵活多样的网络教学指导“一校一案”,努力做到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平衡。

有序推出心理防疫团体辅导10节点播课。心理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出系列菜单,如情绪的潘多拉、疫情与心态、疫情中的创新、企业观察、复工与挑战、我的抗逆力资源圈、人生第一次、选择我的生涯目标、优势学习、感恩的心等网络课。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跟老师互动,说出自己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困惑,心理老师“键对键”及时引导干预。

5.突出“家校企”联结,让防疫心理服务更有温度

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形成家庭心理联结,搞好“家校教育大合唱”。班主任利用钉钉、微信、QQ等多个平台和渠道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居家心理健康防护攻略,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关注居家孩子的情绪健康,发动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心理防护工作。

鼓励教师参与“云家访”“云家长会”“云企业访问”,与家长、企业带班师一起共同培育职校生10个好习惯的养成,如遵守社会规则的习惯、理性爱国的习惯、同情与尊重的习惯、匠心与细节的习惯、运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时间管理的习惯、志愿服务的习惯等,“学校-家庭-企业”合作培育学生的尊严感、秩序感、使命感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6.整合思政教育活动,让防疫心理服务更有深度

疫情除了带给我们一些恐慌之外,还让我们静下心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爱自己、爱家人和爱国家之间的关系。借助班主任、学科教师团队力量,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多渠道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挖掘疫情危机所带来的心灵荡涤。

疫情危机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契机。结合战“疫”前线中涌现的逆行者的感人事迹等真实案例,开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英雄教育等思政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

四、初显成效:防疫期间那些汇聚起的力量

1.校校筑牢并守护着心理防疫线

全市中职学校均开通心理援助热线、QQ咨询平台,先后编制《职校生居家防疫心理健康攻略》《师生心理防疫指南》等6本心理防疫手册。各校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校心理专职老师联系方式,由班主任转发给学生和家长。心理老师做好心理热线接听工作,建好来访学生的个案心理辅导记录,定时跟踪回访。

2.班班积极听课学习心理防疫技术

各职业学校针对疫情制订出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计划,供学生选择性地灵活点播听课。已录制推出情绪的潘多拉——戴上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阳光心态,静待花开等6节心理健康网络课程,已向学生传授躯体放松技术、“蝴蝶拍”四步技术、“愿望清单”技术、幸福“三件事”技术、艺术心理治疗技术等心理防疫技术,累计观看点击量逾万。

3.人人勇敢参与心理防疫共同体

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班主任、任课老师、心理专职老师、同伴、家长等都是心理防疫共同体中的一员。特别是心理专职老师已四次参加“腾讯会议”,定时接收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专家赵国秋教授、傅素芬教授以及相关省内心理、精神医学专家的培训指导和案例督导。

4.篇篇暖心报道传递着战疫先锋团队好故事

我市多名中职心理老师先后参与浙江省抗疫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心理名师工作室抗疫暖心服务队等心理援助热线。8篇战“疫”典型案例文章,已先后在《中小学班主任》杂志、《宁波晚报》《现代金报》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报道。2月28日,该心理暖心队荣获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的第二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战“疫”先锋团队。

黄百央   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职教成教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中职德育先进个人、全国班集体建设特别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浙江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学科带头人、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等称号。

何 青   浙江省慈溪市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樓晨梦   浙江省慈溪市技师学院心理专业老师。

猜你喜欢
防疫心理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豪华防疫包”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心理小测试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心理感受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