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职业体验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2020-05-29 12:32宋佳
天津教育·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宋佳

【摘  要】职业体验课程是实现职业理解、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一种联系生活的课程形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到相关的职业活动中,将体验式学习与未来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获得较为全面的职业知识,引导学生从科学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职业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探索职业体验课程的最佳实施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职业体验;校本课程;校本化实践

一、职业体验课程校本化实践的现实指向

职业体验在最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中被清楚地定义为“学生在实际工作或模拟情况下实习、实践,体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如军事训练、学工、学农等,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职业规划能力”。职业体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职业体验课程校本化”有两层含义:一种是调整原有的课程内容,使课程的设计教学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并且更符合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另一种是自主开发符合《课程指导纲要》的职业体验的课程。本文主要以我所在学校开展职业体验校本课程为例,讨论更符合课程纲要的自创课程。

二、职业体验课程校本化实践的价值诠释

与所有的校本课程一样,职业体验课程也是在学校的领导下,由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依靠学校生活化的物质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实践性的校本课程。教师在自主设计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的同时,也必须充分展示学校特色,体现学校教育课程的价值和具体实施特色。

(一)践行学校办学愿景的课程平台

1.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的办学愿景。

我所在学校以“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为办学愿景,以各种方式将这些活动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逐渐地了解它们的意义,学会交往,学会共同生活。

2.促进学校重塑教学目标。

职业体验课程作为实践性的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职业体验校本课程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坚持生活的取向,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他们所在的真实的生活世界,真真实实地感受所要学习和了解的职业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职业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价值观,培养职业兴趣,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前做好规划。

(二)培育特色课程教师的生成平台

职业体验课程作为一门完整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不应成为单一的活动体验,而应是一门系统的开发课程,应具有系统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的指导教师不仅应该有综合实践教师,还应组建多元的、个性化的、优质的教学团队,形成学习共同体,成为系统的教学过程。多元的职业体验校本课程的实践可以为教师提供展示、发展、突破和不断实现自我的平台。学校应长期组织讨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为他们成為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教师、项目课程优秀指导教师奠定基础。

(三)达成学校培养目标的生长平台

职业体验活动课程是在经验基础上,强调体验各种职业的属性和职业的价值观,学生应该主动思考、表达和及时沟通,增强他们的生涯规划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职业体验活动通过学生在不同岗位的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体验、反思、规划职业生涯,其本质是通过体验建立学习生活与职业生活的联系。从单一的学校教育到综合教育,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让学生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好奇心和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职业属性,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职业经验活动是学生参加劳动过程,面对面地活跃在特定情况下,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方式,感知努力工作以及工作的成果,考虑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的观念,并迅速找到未来的职业取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新时代的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职业体验课程校本化实践的理论基础

学生通过四肢对真实事物的触碰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知识。职业体验是一种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或岗位任务的环境中,通过特定的活动设计,促使学生获得职业认知、职业倾向和职业态度,它是学生认识职业、了解职业的体验性活动。职业体验活动作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之一,必须具备综合性实践课程的特点。开放式社会生活中的学习具有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开放性、学习活动方法与过程的开放性、评价与结果的开放性、职业体验课程的独特性等特点。

四、职业体验课程校本化实践的规范程式

我结合所在学校的职业体验校本化实践,具体阐述职业体验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一) 组织人员

学校在设计职业体验特色课程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级各类资源,形成校内以综合实践专职教师、项目课程指导教师和财商课程指导教师为主的课程开发教学团队,并聘请周边企业职工以及家长资源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一同为学生打造职业体验特色课程,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体验。

(二)开发与实施

学校成立职业体验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认真学习《课程指导纲要》,展开理论研究。学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职业体验校本课程安排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结合项目课程以及特色职业体验活动,主要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由学校专兼职综合实践教师及项目课程特色教师负责具体实施。

(三)课程内容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学习方式之一,职业体验课程的设计既要遵循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原则,同时也要突出职业体验课程的关键要素和独特特征。充分理解小学职业体验的内涵和特征,有助于为职业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我所在学校职业体验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同步展开。

(四)课程评价

职业体验校本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依托“大数据”“通行证”“成长袋”等评价方式,形成学生自主评价、生生相互评价和家校共同评价的多维评价方式,让评价的数据客观化、评价过程可视化、评价导向科学化。

1.推行“清英币评价法”。积极开发建设虚拟币,学生可以利用虚拟币在学校内参与各类职业体验活动,进行货币流通,打开职业体验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链接,让课程统一化、可流通化,真正开启职业社会生活。学生在实施职业体验课程及活动的过程中,依照一定的发放或奖励标准,鼓励学生通过自身表现来获取虚拟币。通过每月评定大富翁等方式,来了解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尝试研发“通行证评价法”。在职业体验基础课程中逐步形成各年级的通行证评价方案,以校园护照、通行证等作为载体,及时给予评价。

3.实行“大数据评价法”。结合互联网技术,学校使用“魔法棒”评价手段,记录学生每天的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评定学生兴趣发展趋势和能力培养方案。

4.实行“成长袋”评价法。充分关注学生体验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及时记录学生的活动情况和课程开展情况,活动中的每一次活动感悟、活动过程、体验细节、照片、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收入档案袋中,在每一个阶段课程学习结束后,再次进行反馈与评价,使职业体验课程成为一个值得反复推敲演绎的校本课程,并能及时记录学生成长进步的点滴。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王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样态与深化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3(1).

[2]黄琼.中小学职业体验活动要抓住关键要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职业体验”主题解读[J].人民教育,2018(Z1).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