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化视域下中学校园欺凌现象的防治对策

2020-05-29 08:17田金鹏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立法法治

田金鹏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校园欺凌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带来严重生伤害。文章基于调查,分析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成因,探究基于法治视角防治中学校园欺凌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校园欺凌;法治;立法

一、中学校园欺凌现状

(一)校园欺凌呈蔓延态势

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现象愈加严重。笔者以环县第五中学为例,对甘肃省环县的458名中学生进行书面调查,调查显示,其中40.6%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遭受各种程度的“欺负”。有19.8%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校园欺凌。在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中,超过70%的是女生、留守儿童,他们是校园欺凌中受害的“主角”。调查结果分析可见,校园欺凌主要呈现暴力化、群体化,受害者中年龄偏小着所占比重偏大。不可否认,校园欺凌已使校园不再平静,校园欺凌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校园欺凌危害广泛且严重

不可否认,校园欺凌的确是由青少年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而起,但是,校园欺凌事件造成的悲剧却匪夷所思。调查显示,89.4%的受欺凌者认为受到过肢体上的虐待,72%的受欺凌者认为其颇受精神上的折磨,46.6%的受欺凌者认为其受到的伤害还被欺凌者当做其“炫耀”的资本,这些欺凌事件给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在校学习、人格发展乃至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从调查结果看,校园欺凌的危害广泛而严重,给受害者带来难以估量的痛苦和损失。

二、中学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法制教育欠缺,青少年法律信仰缺乏

学校法制教育有所欠缺,使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法律信仰。学者朱苏力曾说过,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需一种言词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的他/她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青少年对于法律的淡漠,一方面导致其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行为偏激误入歧途,另一方面导致其缺乏权利的观念,不能正当的采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对于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刻不容缓,但由于学校课时有限、科班法律教师少等原因,难以进行。

(二)家长教育观念错误,权利本位思想作祟

家长的错误观念的言传身教助长了校园欺凌不正之风的形成。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但权利本位、专制特权等有悖于现代法治精神的法律观念依然在传承。家庭之间存在着贫富差距,社会地位差距,一部分家境优越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会产生“高人一等”、“唯我独尊”的观念,从而产生欺凌他人的思想。同时,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因自尊心或其对金钱的向往,产生极端情绪甚至采取各种不法手段表达内心的不满,走上犯罪道路。

(三)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一,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当前社会网络发展迅猛,我国网络使用者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由过去的传统“纸媒”转向新媒体。网络上信息纷繁复杂,青少年还未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一旦接触到传播暴力信息的书籍、影片或者沉迷于暴力游戏后,在长时间的不良文化的浸染下,会把一些诸如用暴力行为欺凌他人是得到他人尊重的错误观念当做自身行为准则,在校园中欺凌他人以“称王称霸”.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如周边的黑网吧、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营业场所屡见不鲜,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禁止此种现象產生,当前的文明城市创建中此内容也是对未成年项目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标准,但实际取得效果远不尽如人意,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顿,仍要下大工夫。

三、中学校园欺凌治理的法制化思考

(一)尊重法律权威,引导学生信仰法律力量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因此,让法律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信仰法律的力量,尊重法律的权威是防治校园欺凌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透过普法漫画、公益广告、反校园欺凌微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在社区和校园内设置法律咨询和援助中心,搭建网络普法平台,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法律APP等宣传平台,在线上线下为学生及社会大众免费提供关于校园欺凌和其他相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和帮助。学校通过开展法律宣传讲座等形式开展普法教育,帮助学生增加法律知识积累、明晰法认同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

(二)确保有法可依,倡导校园欺凌专项立法

有法可依是治理校园欺凌的前提条件。首先,厘清校园欺凌的行为边界并列举校园欺凌的常见形式,例如围殴暴打、强制脱衣、言语侮辱等均属此列,规定与之相应的法律责任,明确对欺凌者的惩处和受欺凌者的法律救济。其次,规定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在防治校园欺凌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职责,明确相关主体失职的惩处措施,规定旁观者具有的报告义务和法律责任。各省也应制定专门的地方法规,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行为规范和处罚规定。

(三)强化追责机制,优化校园欺凌防治体系

基于依法治校、建设文明校园的要求,学校应从制度建设、事件上报和处理追责三方面着手优化校园欺凌防治机制。首先,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在防治校园欺凌中的职责。其次,设置各级通畅的举报渠道,一旦发生校园欺凌,旁观者应立即上报并及时干预,遏制校园欺凌的进一步恶化。再次,一旦发生欺凌事件,学校应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和处理程序进行善后,并将相关调查报告和处理情况向教育局汇报。若欺凌者触犯刑法需负刑事责任,学校应及时让司法机关介入立案查处。政府在防治校园欺凌中的职责也许通过立法加以明确,包括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制定防治校园欺凌的应急预案,统筹协调反校园欺凌行动,定期对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问责履职不力的学校相关负责人等。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立法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试论我国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的构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