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2020-05-30 10:05邹成功冯浩陈兵
医药前沿 2020年5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邹成功 冯浩 陈兵

(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急救医学科神经外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高血压危重症,是由于持续性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坏进而导致出血引起,通常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临床认为,对于出血量达到30ml或以上的患者,单纯内科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明显效果,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外科治疗的常用方法包括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方式[3-4]。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已逐渐被淘汰。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对象,依据患者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同时依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穿刺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每组各25例。早期穿刺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4岁~68岁,平均年龄为(56.3±6.7)岁。晚期穿刺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43岁~69岁,平均年龄为(56.9±6.8)岁。早期开颅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45岁~71岁,平均年龄为(57.1±7.2)岁。晚期开颅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7岁~69岁,平均年龄为(57.2±7.1)岁。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上经头颅MR或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具有高血压既往病史,脑出血量≥30ml,符合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全;(2)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并同意积极配合相关手术治疗的安排。排除标准:(1)怀疑合并其他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脑癌等肿瘤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急性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力衰竭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患者;(3)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传染性疾病的患者;(4)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检查的患者;(5)合并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脑部动脉瘤或脑干出血的患者;(6)合并脑疝的患者;(7)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依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穿刺组和小骨窗开颅组,微创穿刺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详细情况如下。

1.3.1微创穿刺引流术:所有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随后以血肿中心为靶点进行垂直进针,穿刺针进入血肿周边后引流血肿,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功能区域。

1.3.2小骨窗开颅术:所有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随后在距离血肿中心最小处做半径为1.5cm的骨窗口,“十”字切开硬脑膜,并进一步对血肿进行清除。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定义GCS中轻度意识障碍为12~14分,中度意识障碍为9~11分,昏迷为8分或以下分数。定义GOS评分患者痊愈并正常生活为5分(优),患者中度残疾但尚可独立生活为4分(良),患者重度残疾且生活不能独立为3分(一般),患者长期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为2分或以下(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患者术后GCS评分对比,早期穿刺组GCS评分优于晚期穿刺组,早期开颅组GCS评分优于晚期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期不同手术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总体治疗效果优于晚期。见表1,2。

表1 对比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患者术后GCS评分(±s,分)

表1 对比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患者术后GCS评分(±s,分)

注:a表示相同时期不同手术方法相比,P>0.05;b表示不同时期相同手术方法相比,P<0.05。

组别nGCS评分早期微创组2511.23±1.35早期开颅组2511.57±1.21晚期微创穿刺组2511.38±1.17ab晚期开颅组2511.47±1.16ab

表1 对比不同手术时机患者术后GOS评分[n(%)]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样[5]。长期高血压容易引起一系列血管并发症,导致血管重塑。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6]。持续高血压可以导致脑部小血管纤维样变性或玻璃样变性,严重时引起破裂出血。出血后血肿通常在脑内蓄积并引起颅脑占位,并对周围正常脑组织造成积压,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颅脑缺氧缺血[7]。在造成积压的同时可以引发多种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水肿、变性、坏死,进一步损伤脑部功能。手术治疗是有效缓解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手段。传统开颅手术虽然较为成熟,但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现临床上已应用较少。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由血肿最小、最浅处开窗并行减压清除,创伤小、出血少,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进行颅脑减压和血肿清除[8]。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另一重要方法,同样具有创伤小的优点,通过引流可以有效降低颅脑压力,阻断脑细胞凝血酶级联反应的毒性[9-10]。本文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组GCS评分及GOS评分均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穿刺组和小骨窗开颅组间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诊断并针对性治疗对于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效果意义重大。虽然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上争议的热点,但本结果显示这两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差异并不明显,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血肿的位置、血肿大小、手术者自身技术水平以及患者基础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对疗效影响较大,而手术方式的不同对疗效影响不大。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