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偏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2020-05-30 10:05郭亚张鹏鹏
医药前沿 2020年5期
关键词:力反馈上肢偏瘫

郭亚 张鹏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庆 400010)

儿童急性偏瘫综合征(AHS)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后天获得性综合征[1],常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着儿童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发病率的增加,偏瘫患儿日益增多,其后遗症较为严重。患儿不但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对智力、行为、心理社会功能以及其他生活质量都有着长期的负面影响[2]。目前单一的OT治疗方式和漫长的后遗症康复病程,导致家长和患儿在治疗期间易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患儿康复治疗,家长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并且治疗的依从性也会越来越差[3]。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接触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业活动越来越丰富,对于上肢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上肢的康复,一直是儿童康复较为困难的一部分。对于儿童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结合儿童特殊的需求,我们引进上肢力反馈康复机器人,将患儿的上肢训练和游戏紧密的结合起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7月收治的30例儿童偏瘫患者,年龄8.497±3.396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纳入标准

(1)中枢性损伤导致偏瘫;(2)病程小于6个月,年龄3岁以上,并且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3)坐位平衡三级;(4)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

(1)存在严重认知障碍并且无法完成训练者;(2)注意力障碍不能坚持20分钟治疗者;(3)上肢骨折不能做强烈运动者;(4)上肢关节不稳、存在出血倾向或者脱位者;(5)6个月内接受肉毒素注射或者服用降肌张力者;(6)期间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OT治疗30分钟/次,一天1次,每周5次,训练8周。常用方法:Bobath疗法;ROOD 技术;强制性运动疗法;双手整合训练;ADL训练;入学前训练。PT治疗30分钟/次,一天两次,每周5次,训练8周。针灸30分钟/次,一天一次,每周5次,训练8周。常用穴位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八邪,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阴陵泉、悬钟、太冲等。

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上肢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训练。训练方法:上肢力反馈康复机器训练系统,英文名Fourier M2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是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将患儿的上肢训练和大脑的认知训练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屏幕上出现不同的场景比如吃水果、打鸟、打地鼠、找相同的目标物等,患儿握住机器人手柄像打游戏一般,通过移动机器人手柄去获得追踪目标,从而达到康复训练目标。运动模式有等速、主动、抗阻和助力模式。根据病情的变化,定期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训练期间家长参与一起训练并且和治疗师密切观察,可以用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充分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完成训练,以保证治疗质量。训练时间,20min/d,一天1次,每周5次,训练8周。

表1 两组偏瘫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采用Brunstrom分级,分为Ⅰ-Ⅵ,分级越高表示功能状态越好。

评定上肢及手部的运动功能采用FMA-UL评估量表,项目中0分表示完全不能,1分表示能部分完成,2分表示能充分完成,总共33个项目,总分66分,分数越高表示上肢功能状况越好。

评定儿童日常活动功能水平采用WeeFIM评估量表,其中运动功能包含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认知功能包含交流和社会认知,运动分数91分,认知分数35分,总分数126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训练前后Brunstrom分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Brunstrom分级量表评价比较 (±s,级)

表2 两组Brunstrom分级量表评价比较 (±s,级)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时间Brunstrom(上肢)Brunstrom(手)实验组15入院时1.600±0.7121.400±0.800治疗后3.600±0.8003.267±1.062对照组15入院时1.867±0.9571.733±1.123治疗后2.933±0.8542.333±1.300

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过10周的治疗后,Brunstrom分级均有提升,实验组分级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

2.2 训练前后FMA-UE和WeeFIM量表评价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FMA-UE和WeeFIM量表评价比较(±s,分)

表3 两组FMA-UE和WeeFIM量表评价比较(±s,分)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n时间FMA-UEWeeFIM实验组15入院时14.267±13.40354.133±24.374治疗后44.267±11.42382.8±22.844对照组15入院时12.6±13.97350.2±33.216治疗后28.467±17.55871.067±26.975

经过8周的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均有改善,实验组得分优于对照组,即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偏瘫患儿上肢康复现状

偏瘫患儿训练方法很局限,集体训练很难在儿童中实现;同样,认知参与需要一定的认知水平、注意力和配合程度,这对智力障碍或低年龄儿童而言更加困难[4]。目前较有效地治疗方法为强制性运动疗法[5-6]。主要原理是通过强制性治疗改变患侧上肢的废用性强化过程,重复使用和强化训练引起控制患肢的对侧皮质代表区扩大和同侧皮质的募集,导致功能依赖皮质从组[7]。偏瘫患儿,除了康复治疗外,康复治疗师也需要为肢体障碍的儿童设计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开发儿童康复机器人设备是必然的趋势[8]。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游戏训练能够激发患儿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学者认为这种强调主动参与和有控制性的运动训练是中枢神经损伤后有效的训练方法[9]。在上肢力反馈康复机器人的引导下,患儿和家长在治疗整个过程中,更加具有积极性和趣味性。为工作人员的治疗管理以及患儿顺利出院奠定了良好基础。

3.2大量重复运动的有效性

儿童的脑损伤发病率增高,留下的后遗症康复时间较为漫长,而上肢康复尤为困难,留下的后遗症也较为严重,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对于偏瘫患儿,提高患侧肢体使用的次数和质量是关键[10]。在各项康复训练中,不断重复运动,向中枢神经系统输送了大量的本体感觉冲动,大脑在这些本体感觉冲动的刺激下,侧支循环不断重建;同时,在正常运动模式的刺激下大脑内部病灶周围的细胞不断发生代偿以及重组,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项功能也得到逐步恢复[11]。患者不断重复运动可强化、锻炼大脑皮质活动的能力,增强神经系统的反应性以及兴奋性,从而最大程度恢复运动功能[12]。

3.3 上肢力反馈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常规治疗的效果分析

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治疗后,两组疗效均有提高,然而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上肢力反馈机器人的联合治疗下,患儿有20分钟的大量重复运动时间,并且在机器人的引导下,不断促使患儿实现肩膀的水平内收外展,肘关节的屈伸,腕关节背伸和屈曲等的分离运动,并且有力反馈,方便治疗方案的递进调节。所以实验组中的Brunstrom分级和FMA-UE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游戏的速度变化和内容丰富度的变化,不断刺激患儿的运动速度、手眼协调性以及运动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与谷露[13]等的研究基本相符。

综上,常规治疗联合上肢力反馈康复机器人的治疗对儿童上肢的运动障碍有显著改善,并能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回归家庭和入学入托做好准备。然而,因为年龄和认知功能的限制,入选的样本量很少,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同时,早期康复,患儿手功能得到了较快而且较好的改善,回归家庭和学校后是否能维持手部功能,还需继续进行观察。

猜你喜欢
力反馈上肢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液力反馈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
一种三维力反馈训练仿真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基于磁流变液的线控转向力反馈装置探究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力反馈技术水墨扩散仿真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