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的压力变化

2020-05-30 10:05苏航李玉兰涂发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5期
关键词:套囊气腹插管

苏航 李玉兰 涂发平(通讯作者)

(1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 四川 南充 637000)

(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全身麻醉时常采用气管插管以保证通气,预防返流误吸。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年来小儿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多,既往研究认为气管导管套囊压可能与气腹有关[1],本试验拟观察小儿腹腔镜手术期间气管导管套囊压的变化,籍以为小儿腔镜手术麻醉中套囊压力管理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儿8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9个月~12岁;②身体质量指数(BMI)<23kg/m2;③ASAⅠ~Ⅱ级;④预计气腹时间>45min。排除标准:①术前2周内有呼吸系统感染;②哮喘病史。

1.2 主要仪器

钢丝加强气管导管,普通喉镜,54-04-000套囊压力表,迈瑞N15型多功能监护仪,GE Aelite NXT麻醉机。

1.3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禁食6 h以上,禁饮2 h以上,均不使用术前药。麻醉前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后依次推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麻醉深度和肌松满意后行气管内插管。插管人员均为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麻醉医师。气管导管型号(ID)为:①1~12个月患儿用3.0~3.5;②1~2岁患儿用3.5~4.0;③年龄大于2岁患儿按照公式(年龄/4+4.0)计算得出导管型号,如计算值在两型之间的,选小型号导管。插管深度为:①1~12个月患儿11~12cm;②1~2岁患儿12~13cm;③2岁以上患儿按照公式(年龄/2+12cm)确定插管深度。插管成功并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后将患儿置于仰卧位。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设为10 ml/kg,吸呼比I:E=1:1.5,通气频率根据患儿年龄调节,监测并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Hg。术中气腹压力均设置为9mmHg。手术开始前追加芬太尼1μg/kg,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按需追加罗库溴铵和芬太尼。术毕待患儿清醒,满足拔管条件后拔出气管导管,拔管后常规面罩给氧,最后患儿送回小儿外科监护室。

1.4 观察指标

测定套囊充气后即刻(T0)、气腹建立后1min(T1)、气腹建立后10min(T2)、气腹建立后30min(T3)、气腹解除后(T4)四个时点套囊压。套囊压力均在机械通气呼气相末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患儿一般资料(±s)

表1 患儿一般资料(±s)

例数 性别(男/女)年龄(月) 体重(kg) 气腹时间(min)8079/1146.9±37.917.8±9.939.9±13.2

2.2 患儿不同时点套囊压比较

T0时套囊压为(26.02±12.19)cmH2O,最低为2cmH2O,最高为51cmH2O。T1、T2、T3、T4时患儿的套囊压力显著高于T0(P<0.05),T1、T2、T3、T4之间套囊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儿不同时间点套囊压比较(±s,cmH2O)

表2 患儿不同时间点套囊压比较(±s,cmH2O)

T1、T2、T3、T4与T0比较,P<0.05

T0T1T2T3T4 26.2±12.1928.2±12.15 28.33±12.1628.33±12.16 28.05±12.5

2.3患儿不同区间套囊压与人数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套囊压分布情况表

3.讨论

合适的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具有预防返流误吸,减少吸入麻醉药泄漏等优点。套囊压增加是引起气管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当气管黏膜受压超过当气管黏膜受压超过6cmH2O时可致黏膜水肿[2],套囊压力>22cmH2O将导致气管黏膜血流量减少,若气管黏膜淋巴管受压超过30 cmH2O时可出现气管黏膜坏死[2],若套囊压力达到50cmH2O并持续>15min时可阻断气管黏膜血流,造成黏膜严重损伤。由此可见,气管导管套囊压过高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可引起局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缺血损伤,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咽喉痛、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甚至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小儿患者气道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较大的区别,气道黏膜组织较为脆弱,富含血管,气道组织在受压时更易受到损伤。因此,研究认为小儿术中的套囊压最好维持在15~20cmH2O[3],低于成年人术中的套囊压水平(20~30cmH2O)。

临床上常用的气管导管套囊管理方法有指感法、最小密闭容积法、压力-容积闭合法、控压法等。指感法是指在套囊充气后,插管者用手指指腹触摸压力指示小气囊,根据感觉到的气囊软硬程度来判断套囊充气是否合适,以此方法充气的套囊压容易受到插管者经验和手指主观感觉的影响。本试验中,患儿T0时点套囊压为26.02±12.19cmH2O,压力范围为2~50cmH2O,统计发现有65%患儿套囊压高于20cmH2O。Sole等[7]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套囊压进行测量后发现,仅54%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在正常范围内。Svenson等[5]对行气管插管抢救的急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后发现大约有58%的患者套囊压力超过40cmH2O。由此可见,应用指感法管理套囊时套囊压力波动较大,且多高于理想套囊压(20~30cmH2O),表明术中患者气管黏膜将承受较高的套囊压,气管黏膜容易受到损伤,拔管后气道并发症可能增多。罗雯[6]对ICU机械通气病人应用指感法和控压法管理套囊后发现,应用指感法的患者在撤机后1h、6h和24h咽喉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控压法患者。

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建立后,气腹压使隆突向头侧移动,由于气管内径结构整体是上粗下细的,在隆突向声门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套囊压力会逐渐增大。同时,二氧化碳气腹使肺膨胀受限,引起肺顺应性降低和气道压升高,导致套囊受压和套囊压升高[7,8]。Wu等[8]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气腹建立后套囊压力明显增加。王锋等[1]研究结果也表明二氧化碳气腹能使套囊压较气腹前明显升高。本试验观察到气腹建立后套囊压力明显增加,增值为2.18±1.09cmH2O,提示术中套囊压可在气腹建立后上升,可对患者气管黏膜造成损伤。Yildirim等[7]在比较成人开腹与腹腔镜手术中套囊压变化的试验中发现,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套囊压明显升高且术后12h咽喉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开腹组。

本试验不足之处:①术后未用纤支镜观察患儿气管黏膜情况;②未能随访患儿术后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气腹明显增加小儿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麻醉医生依据经验管理套囊易出现套囊压显著升高,术中应加强套囊压监测。

猜你喜欢
套囊气腹插管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锥形套囊气管导管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套囊压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套囊充气方法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影响
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管理的研究进展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