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5-30 10:05李国玉
医药前沿 2020年5期
关键词:低位良性病程

李国玉

(广西桂林市兴安两江医院 广西 桂林 541300)

甲状腺结节常见于颈部,中青年为主要患病群体,多数患者属于良性,通常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病程长、预后差的特点,经手术治疗后可改善症状。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对比了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分别设置对照组(45例)与实验组(4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8.5±7.3)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7±2.1)年;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9.5±7.8)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0±2.4)年。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活动在全部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展开;排除标准:①颈部手术史;②甲状腺恶性结节;③凝血功能障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分组进行研究。

1.2 方法

可为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取仰卧位,实施气管插管麻醉,让患者头部后仰,垫高肩部,暴露甲状腺以及颈部;于胸骨切迹上方行7~8cm手术切口,暴露肿块,对甲状腺结节特征、大小与位置进行观察,切除甲状腺结节,止血并缝合,留置负压引流。

可为实验组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取仰卧位,实施气管插管麻醉,垫高头部,双腿分开,于颈静脉切迹约3cm位置处行手术切口(2.5cm),将带状肌下层予以分离,暴露术野;置入鼻内镜,由下往上分离甲状腺,内镜下经由超声刀切断甲状腺峡部、上极血管、切除甲状腺结节等,取出组织样本;止血并缝合,留置负压引流。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指标为治疗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1)治疗情况:统计并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1];(2)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声音嘶哑、出血与感染[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实验组453.22±1.7641.29±2.4441.96±2.474.29±1.44对照组458.89±1.3386.38±6.8868.88±5.528.62±1.64 t 17.241741.435429.861513.3089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甲状腺结节在外科中十分常见,近年来,此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研究指出[3],此病与地域、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若是不及时诊疗,易发生癌变,危及生命安全,且当前多采用手术疗法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但不同术式疗效不一。

本次研究表明,较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更适宜于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主要表现在实验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P<0.05)。分析原因:传统甲状腺切除术需要反复牵拉手术位置[4],易造成机械性损伤,可遗留瘢痕,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加之手术创伤大,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整体疗效不佳。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切口为弧形,不易影响形体美观,加之术中以超声刀为辅助,可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并发症;此外,此术式无需与甲状腺直接接触,术野清晰,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低位小切口手术对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不易出现并发症,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低位良性病程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