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两种饮食护理效果比较

2020-05-30 10:05陈小燕庄合生
医药前沿 2020年5期
关键词:经口胃管障碍

陈小燕 庄合生

(苍南县人民医院 浙江 温州 325800)

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其中中重度吞咽障碍的病人往往需要借助胃管方可进食,而长期接受非生理性的经胃管饮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生理不适感,还会引起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变化,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可否选择经口进食的方式对经胃管进食进行替代[1]。本文评价饮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病人为本院近3年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排列法分成两组,各64例。对照组为38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年龄30~87岁,平均(62.5±7.2)岁;其中脑梗死34例,脑出血30例。实验组为39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年龄31~86岁,平均(63.7±7.3)岁;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护理人员学习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评估并通过康复师的指导开展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营养师全面评估后再决定摄入的食材和量。对照组经鼻胃管鼻饲,具体操作:将粥、鱼汤、肉泥、牛奶、蛋羹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作为主要饮食,鼻饲1次为200~300ml,1d进行5~6次,间隔鼻饲时间为2~3h。鼻饲前需对胃管处于胃中进行确定,同时胃残留量在500ml以上时需将鼻饲量、次数相应减少。鼻饲前后以20ml温开水注入到胃管中进行冲洗。鼻饲后协助患者保持30min的半卧位或坐位,临睡前1h不进行鼻饲。按照2次/d的标准进行口腔护理。

实验组经口进食,具体操作:①做好进食前准备工作:为患者提供轻松、安静的进食场所,确保其处于最佳进食状态中,将氧气装置、负压吸引器等准备好,对患者吞咽功能加以评估;②食物的准备工作:以藕粉羹、蛋羹等胶冻状或糊状食物为主,可将维生素、电解质丰富的食物加入其中,确保食物温湿度符合标准,最适宜的为偏凉食物,禁止生硬、刺激性饮食;③喂食工具和体位调整:以5~10ml容量的薄而小的勺子作为喂食工具,进食前协助患者调整为头正中直立的坐位,略微曲颈和后倾躯干;或选择健侧卧位,将床头抬高30°~60°,用枕头垫高偏瘫侧肩部。首先予以5ml食物,逐渐向10ml增加。由健侧进行喂食,缓慢的速度,确定患者充分咀嚼、吞咽后再进行下一口的喂食。出现咳嗽或哽咽时要马上将喂食停止,避免引起误吸;④进食后干预:进食后需要进行口腔护理,以确保口腔清洁度达标。进行15min的观察,避免出现食物反流或误咽。保持30min的半卧位或坐位,禁止在此期间吸痰、叩背或翻身。

1.3 观察指标

以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方法为依据对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其中相比于入选时评级升高≥3级为显效,1~2级视为有效,0级为无效[2]。

1.4 统计学评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上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对比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n(%)]

3.讨论

脑卒中发病后约50%以上者会出现程度各异的吞咽障碍,其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会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从而大大降低存活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管理作为开展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3]。

以往临床会以患者不同的吞咽障碍程度对饮食护理措施进行决定和选择,但经胃管进食和经口进食尚未形成统一定论,其中前者虽然可使误吸风险降低,但长期使用与患者的生理过程相违背,会影响其康复信念,增加吞咽肌肉废用性萎缩、口咽部感染的发生危险[4]。而早期经口进食,可确保营养充足和患者生理安全,提升其恢复吞咽功能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护理。并且只要护理方法适宜,则不会引起食物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安全可行[5]。

本次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吞咽障碍改善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脑卒中吞咽障碍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经鼻胃管进食或经口进食进行。

猜你喜欢
经口胃管障碍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