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化的英国文学史研究

2020-05-30 05:13戚健
语文建设·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个人化伊丽莎白

戚健

《英国文学:中古到伊丽莎白时期》一书是美国牧师、作家和自然主义者威廉·约瑟夫·朗恩(1867-1952)所作,原书出版于1909年,书名为《英国文学:历史及其对英语世界人民的重要性》,后由中国学者王小平翻译,于201 7年12月由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六个部分,主要讲了文学的意义、盎格鲁一撒克逊或古英语时期英国文学、盎格鲁一诺曼时期英国文学、乔叟时期英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文学等方面的内容。作者结合史实,通过赏析英国各时期富有魅力的文学作品、介绍具有代表性作家的生平事迹,叙述了辉煌的英国文学史。作者立足于一个宏阔的视角,论述也很客观。对要理解英国文学的中国学生来说,甚至对一般的英国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样一本文学史书是比较好的选择。

作者富于诗意地阐释了英国文学史上几乎每一个重要作家,在论述文学语言方面有其过人之处。例如,讲述史诗《贝奥武甫》时,作者使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引用的部分选择得也很精妙,让读者一下子就回到了那怪物肆虐于冰冷的海水之中,英雄既勇猛无比又带一丝残忍的人类远古时代;论述诺森布里亚文学的意义、诺曼征服的意义,也都有发人之所未发,很有启迪意义。此外,书中列出的学习莎士比亚的剧目单也实际可行,对读者如何接近莎士比亚作了指引。尤其是在论述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发展时,作者的语言与论述都把握得很好。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书中体现出作者对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他在前言中说,本书是个人化和历史性地诠释文学,也就是说,揭示一本伟大的著作不仅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民族历史理念。他抛弃了过去的那种“历史真实、历史决定论”的信念,认为文学史是个人化的诠释。这种进步的历史观是本书作为文学史超过同类著作的基础。文学史是历史,也是文学。光有好的历史观是不够的,在作者对英国文学的诠释中,我们特别能体会到作为文学史家的作者“既是学者,也是诗人”,既有对以往历史进行梳理的“彼岸关怀”,也有面对现实的“现世热情”。

总的来看,本书研究了每个前后相继的时期英国文学是如何稳步发展的。作者对文学有独到的理解,而写出来的著作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有利于掌握英国文学知识,更有利于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自己对英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个人化伊丽莎白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法兰克福书展个人化书籍走红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尚长荣三部曲”带来无尽思考——且说个人化艺术创造的价值
女性形象的个人化书写——严歌苓小说解读
英国文学经典化的溯源研究——回顾与启示
Brief Analysis of Wordsworth’s Conception of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