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考语文难在哪儿?为什么?你有哪些应对办法。

2020-06-01 07:26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文言文中考

我认为中考语文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课内学习内容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二是课外积累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课内内容比较基础,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到应知应会、牢固掌握、一分不丢,非常不容易,尤其现在的试题往往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创新,对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同学失分也是因为不会灵活运用。同时,语文是综合学科,对同学们涉猎课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较高。比如综合实践题,内容非常广泛,涵盖许多领域,需要同学们长期的课外积累。应对办法有四个:

一是勤背诵,多默写。

二是精阅读,多思悟。

三是多練笔,写好字。

四是多观察,增见识。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解佳宜指导教师王江春

现在的中考语文试题愈加灵活,考高分不易,使语文成为难学的学科之一。

难点尤其在文言文。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的表达方式,让天天说白话文的我们难以理解。我上初一时第一次读《西游记》,心情十分烦躁,连一节都看不下去。就是因为里面有好多文言文,甚至有一大半字都不认识,还有兴趣读下去吗?所以,遇上拦路虎了,我们就需要变通,得绕道才成。

怎么绕道呢?很简单,实词虚词不会?没关系,当时的我就是通过阅读《世说新语》解决的。《世说新语》在文言文中算简单的,都是短文。市面上的《世说新语》大多有注释与原文翻译,这两者是学习文言文的“高速公路”。日积月累,中考要求的那些知识不就都会了吗?

还有一点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课本上文言文的考查点很死,但这些实词、虚词、通假、活用等文言文独有的知识点有必要整理一下,一定得掌握这些最基础的知识。我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增长可以通过两本书来证明:经过一年的积累,我读《水浒传》已经游刃有余了,再读《西游记》没有太多障碍了。所以,积累是消除文言文阅读“拦路虎”的法宝。

中考语文的灵活性一般体现在占总分值一半的阅读部分。中考的灵活性题目越来越多,也许到我们这届,整张试卷全是灵活性题目,所以,必须要加油才行。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马健豪

我最担心的是名著阅读。现在的名著阅读不同于以前的选段阅读,考查重点是对整本名著的阅读。如果对考试范围内的12本名著没有切实的阅读,不清晰全面地了解,想拿满分无异于天方夜谭。

可眼下时间紧,无法全部读完名著,我的办法是对每本名著进行梳理,抓住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如《海底两万里》,在世界地图上勾画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在每一个地点写下重要事件;《西游记》《水浒传》根据回目整理出现的人物,总结故事梗概等。这样做既节省时间,还能使我对每本名著了解得更清晰。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李妍欣指导教师张秀玲

我认为中考语文难在了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需要我们培养语感并提高理解能力,我们应转换角度,根据作者的处境来揣测诗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心中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多进行课外积累。

至于文言文阅读,大多数同学是因为读不懂,从而导致无法做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注释,快速浏览文章,猜测出大致的意思,然后分析题目,找出关键词,这样就会简单许多。若该文章有标题,则可以先仔细分析标题,因为大多数的标题都大体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我们还可以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现代文阅读需要我们灵活地解决问题,根据已有的答题模式加上文中重要信息来答题。

以上就是我的体会和分析,中考语文乃重中之重,我们只要仔细审题,多加思考,认真分析,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山东省烟台市永铭中学八年级邹玉婷指导教师翟荣静

语文难在综合实践题、阅读题以及作文题上。这些题丢分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对题目理解不透彻、分析不全面,导致阅读的简答类题目扣分。对此,可以多读几遍题,联系文本中心仔细分析;二是实践类试题答题时往往措辞不当,甚至出现跑题等现象,答此类题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还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观察,并与题目联系在一起;三是作文扣分大多因为跑题,写作文要先审题,针对题目思考,寻找新颖的素材,构思独特的语句,从而语出惊人,这需要平时广泛阅读,充分积累与思考。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刘乃慈指导教师王江春

语文为王的时代逐渐到来,中考语文难度也逐渐增加,阅读题的难度在悄然提高。

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中考语文的阅读题

量加大,题材多样,涉及哲学、历史、科技等多个学科,课本上的知识早已不足以应对中考,导致部分考生做不完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课外扩展,包括古诗词、文言文、历史事件、现代政治等。

学好语文在于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多读、反复读,才能多读成诵;其次要强记,有目的地强制性记忆,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最后要勤写,不仅仅是写作文,还包括记日记、记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摘抄等。在现在的中考中,语文这门学科犹如气势磅礴的黑马,渐渐处于中考的中心位置,“得语文者得天下”,我会多扩展、积累、阅读,多做各类题型的阅读题,总结技巧,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充满信心迎接中考!

———山东省烟台市永铭中学八年级姜木菱指导教师翟荣静

我认为中考语文难在学生缺乏日常积累和临场理解上。

越来越多的新题型是丢分大项。不注重日常积累,刷再多题也治标不治本。我们摸不准试卷上会出现什么题型,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想得高分,光掌握方法也不完全有用,临场理解能力不好,方法运用再怎么熟练也只能写个大概。做题时需要从多方面分析作者的情感和想表达的意思,即使分析不出来也能根据理解凭直觉推断出来。

语文不像理科,不是只靠刷题和推理能力就可以攻克的科目。只要用心,愿意吃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陈馨玥

语文不要死学,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要能灵活运用,不靠死记硬背,而要培养文学底蕴,这需要日积月累。

要重视阅读,增加阅读量,没有一本书一本书的扎实阅读功底,哪能在中考作文中妙笔生花?所以学习语文要“不惧阅读,钟爱阅读”。另外,还要营造文化氛围,语文重在熏陶。浸润在充满文学气息的环境中,语文素养自然提升。希望大家不要只把语文当成一门学科,应当成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学习语文不能一味刷题,而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思考和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曹宇冠名指导教师张秀玲

中考语文最难的是古诗文!为什么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从小学开始,老师和家长就给我们灌输古诗文的重要性,它的难度使很多学生(包括我)对古诗文产生了畏惧。升入初中,这种“灌输”依然不停歇,各种资料、练习也越来越多。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古诗文翻译要严格按照书上的翻译写,古诗文中的通假字绝对不能写混……

根据我个人多年学习古诗文的经验,攻破这一大难题的最好方法还是“背”!朱熹曾经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指用心读,用心记,用心背。把“心到”放在最前面,我认为朱熹先生是想表达这个“到”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心阅读古文,更要用心背诵。

———安徽省淮北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李晟慧

我仔细分析了北京市近五年(2015—2019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这些作文题都包含两个题目,考生可以二选一。第一道题通常为记叙文,阐述对生活、社会、事物等的认识、感受等;第二道题通常为想象文,针对故事、传说、历史、生活、事物等,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

这两个题目的共性是,都要求考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比如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科学知识等,没有足够的积累,作文不可能有血有肉,生动充实。

除了共性外,它们也有个性。第一道题要求考生从对一些事物、故事等的叙述过程中提炼出事物发展规律,从而提升对社会的认识,受到某种启发,形成一些理念;而第二道题则要求考生具有开放性思维,不局限于现有认识,能够讲出完整的、独特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选择相当困难,这可能是很多考生中考作文得不到高分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除了学好语数外等规定课程外,还要多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多看各类书籍,积累经验和知识。同时要摒弃填鸭式教学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创造性和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初一谢刘露

我认为文言文最难。一是因为我涉猎的文言文很少,基础薄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言文离现在的生活比较远,又枯燥乏味,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文言文,觉得难以理解和记忆。后来我发现,文言文可以精简概括很长的文章,也有妙处。

我习惯拿个小本,将课本上所有文言文的语法和常见虚词实词的意思记下来,利用课余时间温习。这些零碎知识点,适合用零星时间背诵,不仅丰富知识,也节省时间。还有,要养成勤翻阅字典的习惯。像《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应该成为学习的助力,不必刻意背诵大量难词,只要每次遇到生僻词时翻阅词典,自然铭记于心。《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资治通鉴》都是老师推荐的图书。当你看懂一篇古文时,会和做对一道理科难题一样开心,这种快乐只有用心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当你用心时,文言文也亲切可爱得多。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王碘雅指导教师王江春

现在考试越来越注重积累,少了许多需要死记硬背的固定题目,这更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和分析做题,所以对一些语感不太好和不注重积累的同学会比较难。

作文题出半命题的概率增加了,我们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但是创新也有风险。选择题和综合实践题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还多次出现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还有书法的演变和各种字体特点的题目,不了解相关知识很难答题。

应对方法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就像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书看了一定会有用,不一定非要有什么具体改变,人往前走的时候未必会一直数着一二三,但无论多少步,都是一二三累积起来的。”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李畅指导教师孟美屹

中考语文最难的便是作文。

我的作文越来越口语化了,语言还干巴巴的,优美的语言基本与我无缘。而且我的作文开头、结尾写得很干涩,读来味同嚼蜡,给我的语文成绩拉分。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弥补这个薄弱项。

我采用了一个最实际的方法:摘抄、背诵。摘抄那些名言名句,一天记一两句,选择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更好记的。这样,作文开头一定写得得心应手。写作文结尾当然也可以用那些名言,但用得太多显得啰唆,所以我选择一个比较有技术性的方法:前后呼应。我得练习这种方法,学会灵活运用,我相信,很快,我的作文结尾就会写得很流畅。

最后还需要一个长期堅持的方法:读好书,将书读完整。只要我坚持读书,接受名人们的熏陶,文笔不会差到哪里去!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钱坑中学九年级林燕青

语文难在以下几方面。

从整体看,试卷阅读量大,留给作文的时间短。题目灵活多变,愈加开放,尤其是单选题,知识面广,更考查现场学习能力,令人难以琢磨。这几年古诗文阅读越考越偏,需要背的古诗文越来越多。作文的写作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依靠现场写作能力。

考生不仅要夯实基础知识,还要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更要拥有一定的现场应变能力。这就是现在中考语文的难点。

语文的基础知识主要靠平时积累,需要每天拿出大量时间落实,纯靠个人努力。而训练阅读能力的根本是读懂课文,读完一篇课文后给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再和同学讨论,这样能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完善做题思路。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初三刘腾翼

有些题型感觉比较难:

一是选择题(词义辨析)。主要是词语本义理解不透,或词语在句子或文章中的意思理解不准确。同学们对这类题的争议最大。

二是诗词赏析。主要指要求根据第一首诗词表达的意思,写出第二首诗词的思想感情等的那类赏析题型。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隐晦,尤其是课外古诗词,除了要翻译出来还要根据课内诗词进一步猜测,这种题难度一直较高。

三是小说阅读续写情节。这类题灵活性太强,若没有恰当理解文章真实意思,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做这类题难度很高。

四是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我在段落分层时经常弄错,应该分一个的,我分了两个,应该两个合成一个的,我却分开了,导致概括论点时不准确或完全错误,这种题我丢分较多。

针对这几个薄弱项,我在积累本上增加了整理词义的内容,并练习用词造句;此外,多阅读课外文言文与现代文,提高概括能力。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初三马喆恺指导教师罗豫

从我的角度观察孩子的语文学习,他还有两方面要加强:

一、名著阅读。现在的名著阅读考查得越来越细了,比如《海底两万里》要写出在哪些情节里,谁遇到了哪些植物或动物等问题,这需要非常仔细地通读才行,而孩子时间紧,性子又浮躁,难以充分掌握。

二、作文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平时孩子看书也不少,但作文分数不理想。审题不清、重点不突出、选材不吸引人的问题频繁出现。具体到写作中,细节描写不到位、粗枝大叶、一笔带过等毛病很影响作文质量。

希望他在冲刺中考的有限时间里能有所突破。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初三马喆恺的家長

我发现,古诗词理解是学生们比较害怕的一个考点。究其原因,一是他们习惯于背诵默写的学习方式,对诗歌内容和思想的理解不够重视;二是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方式灵活多变。

针对这一现状,我在完成了一轮系统复习并进行了一模演练后,采用了反转角色的复习策略。我先将诗歌按照主题分组,请学生分组认领本组的考查篇目。然后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设计判断题和简答题,并设计出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将学生的设计收上来后,我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和每组学生分别讨论,进一步完善。最后在课堂上请全班同学解答所有题目并讲解。

这种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转换到出题人的视角理解解题思路,进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效果显著。

———北大附中教师史笑菲

猜你喜欢
古诗文文言文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