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课堂中对德育的渗透

2020-06-01 07:26刘懿萱
北方音乐 2020年7期
关键词:立德融合创新

【摘要】德育不是简单的纪律常规管理,而是立德树人,音乐之所以能称得上是人心中的一股清泉,主要在于它可以很好地修乐立德,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德育的渗透。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尊重每个生命的平等与个性,让音乐使学生快乐的同时,更在实践生活中做学生的“引路人”。

【关键词】修乐;立德;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47-01

【本文著录格式】刘懿萱.浅谈在音乐课堂中对德育的渗透[J].北方音乐,2020,04(07):147,153.

卡尔威特曾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写道:“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不仅仅应该是智育,更多的应该是德育”。我认为,一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并且处处为育人之处,时时是育人之时。

音乐的魅力在于切入人心灵的中枢,是人心中的一股清泉,而美德也亦如此。德育不是简单的纪律常规管理,而是立德树人,而音乐之所以能称得上是人心中的一股清泉,主要在于它可以很好的修乐立德,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可以将品德教育与音乐教育相融合,那么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我试着将两者结合做了大胆尝试。

一、重视对孩子们音乐课习惯的培养

我觉得把音乐学科教学中的“育音”与“育德”有机结合,发挥隐形教育的力量是更好的德育策略。

第一,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良好习惯养成是需要点滴的积累。在教授低年级段的孩子时,我从不把自己自居为一名“科任教师”或者“副科教师”。和班主任一样,不论上课还是下课,都和孩子们亲密的接触,并以巧妙而不失和善的方式纠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比如音乐课和体育课都是出堂课,那么就要让孩子清楚下节课的科目,判断是否是出堂课以便做好课前准备后迅速排队到达教室,虽然下课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充分地利用好依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出堂课的有序、准时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播下一个行动,形成一种习惯,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要靠注意细节、点滴积累而来的。

第二,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为高年级更顺利的开展深度德育打下基础。养成习惯就是再不断地完善自我。就好像在打建地基,而品德教育就好像是搭建房子。只有“地基”打的越早、越稳,后期的“房屋”才可以盖得越牢、越高。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是鉴于好习惯和好行为之上的。所以音乐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一定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放松对课堂纪律的要求。我认为在必要时是可以暂时停下来将纪律进行整顿后再进行教学的。

第三,可以建立奖励积分制。一套良性的、合理的奖励机制是可以激发孩子对自我的约束及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这里简单说下我在某班推行的“music商店”奖励机制。它其实是一个设置在音乐教室的某一展柜中的奖品角,孩子们可以通过上课自身的良好表现得到相应的星星印章(印章分为“发言星”“纪律星”“表演星”“创造星”四种),得到的星星章越多,可以得到的奖品也就越丰厚,孩子们都为得到星星章而换取自己想要的奖品努力。这里要注意实施的持久性。任何一项规则的实施都要有持久性,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诚实守信、持之以恒的好榜样;要注意规则的合理性。制定规则要符合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不能千篇一律。不仅要结合班级特点,更要争得班级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做到“好做到”“能操作”。做到这两点,奖励机制才能更加长远有效的推行。

二、以学校的活动为契机,修乐立德

在音乐课堂中,既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感悟,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品德。其实,这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为契机得以实现。比如有一次学校组织公益关爱活动,某班级开展了为盲聋学校的学生献爱心活动,班主任要求他们分组为盲聋学校的孩子准备一堂课及一些小节目。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准备起来,有的准备教盲聋学生唱歌、有的准备教乐高、有的要表演魔术、有的要朗诵……他们准备的十分充分,可想而知这次活动很成功。而身为他们音乐教师的我,除了义不容辞地帮助他们排练节目之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将这种大爱的品德得以延续到课堂中得到升华。

我先是搜集了有关盲聋音乐人的励志故事。为孩子们讲述了古典时期钢琴家贝多芬、日本的作曲家辻井伸行、被誉为“灵乐之父“的雷·查尔斯、以及现代歌手杨光等人的故事,他们都并没有因为失明或失聪放弃音乐放弃生活,反而更加坚信了自己的目标与信仰,在音乐或某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次,我又找寻了许多有关“爱”和“希望”的歌曲进行教学。将孩子们此次去盲聋学校活动的照片做成了视频加入到歌曲中,把孩子们的情绪也带入到歌曲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在音乐中体会爱与希望;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盲聋孩子的生活,我带领孩子一起学习手语,用手语唱歌、用身体传达情感。用手语交流,深入体会聋哑孩子内心的声音。带上眼罩,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做一个盲人的感觉。为他们个性化地进行了因材施教,让孩子们进一步的用心感受到了人间的大爱。通过这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力,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升华,也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在音乐教育的同时融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所获得的教育成果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也更好地探究尝试音乐课程的新思路新走向。

三、学科融合,打破壁垒

教师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他人,自己也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我想,德育无处不在,需要所有老师共同合作的力量。跨学科教学探索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新课程改革重视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打破学科的界限就是新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提倡不同學科的交叉渗透和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

比如音乐和语文同上一首古诗,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可以齐上阵,让古典中国的诗意或在童声的吟诵中清新悦耳、或在笔墨的书写下别具韵味、或在钢琴的琴键上叮咚跳跃。以诗为媒,学习品行,感受韵律,吟诗起舞,修身养性,激发兴趣。在语文与音乐的课堂上不仅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古诗的美,更要关注孩子们内心学习情境的形成。让课堂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乐园,让古诗成为滋润孩子品德的甘露再比如,音乐与科学相结合探索声音是如何发出的、音乐与数学相结合学习时间与节奏的概念、音乐与历史相结合探究一件乐器的发展史……等等。教师可以在传授不同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对相同的德育目标的渗透,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培养。最终通过全体任课教师的努力,让孩子再学习中发现将各个学科连带的关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身为一个音乐教师,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尊重每个生命的平等与个性,不仅要努力让音乐使学生快乐,更要在实践生活中结合音乐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润物细无声,在音乐与德育的创新之路上,做一个陀螺,不停地为教育事业旋转!

参考文献

[1](德)卡尔·H.G.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出,2009.

[2]胡晓风收录.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立德融合创新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