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何曾为谁来

2020-06-01 08:02郑朝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榆荚花花草草白居易

郑朝晖

立春之后,雨水刚过,天气似乎还有些料峭,但是暖阳下花花草草并不因为人们还宅在家里而推迟萌蘖。站在阳台上一看,广玉兰毛茸茸的花骨朵已经缀满了枝头。忽然想起了白居易的一首小诗《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白居易的不少小诗很有意趣。在这首诗里,俨然有两个“阶层”存在。一个是“苑”中的梅花、樱花、杏花、桃花和梨花。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按照花序,依次开放,这是花朵中的“上流社会”。另外还有一个“底层社会”,那就是深村里的“荠花榆荚”。荠花,就是荠菜花。榆荚,则是榆树的新芽。这些都是农村里田边树上的寻常物儿,随处可见,甚至人人都可以视而不见。但是它们也觉得,春风就是为了它们而来到这个世间的。

这首诗的意思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概会有四种,先说两种。一种是站在荠花榆荚的角度励志自勉的——不要以为春风就是为了你们这些梅花、樱花之类的而来,我等荠花榆荚虽然微末,但同样是受着春风的眷顾的。这是一种不甘卑贱,奋发自为的精神。第二种解释是站在梅花樱花杏花的角度睥睨低贱的——春风当然是为我等梅花、樱花们而来,可笑的是那些荠花榆荚,处于偏仄的乡村之中,何曾见过世面,居然以为春风也是为了它们而来,其实那不过是夏虫井蛙而已。

这两种解释,关键是对“亦”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其实在汉语中,虚字的含义都很丰富。比如这个“亦(也)”,在这里可以是一种并列关系基础上的强调。比如著名的影片《泰坦尼克号》里面,杰克对露丝说:“你跳,我也跳。”在英文原版里其实并没有这个“也”字,但是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就有了,在英文里是通过逻辑重音(强调“I”)来解决的。“也”,也可以是一种嘲讽的情态,其实是省略了“居然”或者“竟然”的意思。将这个“亦”字放回到诗歌中,究竟讀者读出什么意思来,实际上反映的恰恰是读者的精神世界。

这两种解读,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肯定了一方面而否定了另一方面。那么可不可能对两者都肯定,或者都否定呢?当然也可以。

两者都肯定:春风其实并没有偏私,它既吹拂了苑中的花花草草,也吹拂着田边村口的杂树野花。这个境界就较之前两种境界要宽博舒展了,在诗人的眼中,春风对万物是没有偏私的。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平等的精神与态度,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种通达。

可不可能两者都否定呢?其实也可能。苑中的梅花樱花之类,觉着春风是为它们而来,村边田间的荠花榆荚又以为春风是为它们而来,都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揣摩春风到来的原因。其实春风并不为谁而来,该来的时候,它自然就来了,该走的时候,它自然就走了。大地万物因它的到来而欣欣向荣,那是一个客观的结果而已,所以不管是梅花樱花之类,还是荠花榆荚之流,以为春风是为它们而来,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这是一种看透了世界本质的冷静空寂的态度。

那么性急的朋友一定要问,究竟应该是哪一种解释呢?其实诗歌的形式特点决定了诗歌的意绪意脉呈现出思维的跳跃性。比如白居易的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的关联在诗歌中并没有明确表达,这就给大家解读这首诗歌带来了解释上的自由。上面讲到的四种解释,其实都在情理之中,所以古人要说“诗无达诂”。大家觉得哪种解释好,其实是和各位的心性、气质、修养、阅历、处境密切相关的。如果有人偏要知道白居易的意思,那就是另外一种学问了,那种学问叫作文学史研究,那就必须考证白居易的生平,这首诗的创作年份,那个时候白居易的生活状况、思想风貌等等,还要用诗人在同时期创作的其他诗歌来佐证,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不适合我们随着诗歌放飞自己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读诗歌,一定要有别人的解读,甚至觉得因为是某某人说的就很有道理,这是不好的。读诗终归是自己的事情。

猜你喜欢
榆荚花花草草白居易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花花草草染手帕
早春(节选)
榆荚新开片片香
榆荚新开片片香
榆荚新开片片香
榆荚盛开片片香
若想身体好,花花草草不可少
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