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07:53夏志方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工智能

夏志方

摘要: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国际贸易往来的桥梁,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介绍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定义和国际上主流模式,梳理了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概况、主要的建设实践,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面对的发展机遇,最后在角色转变、技术支撑、示范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 人工智能

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标准化理论,让参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方等各个主体,通过单一平台提交标准化信息和单证以满足贸易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政务部门会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申报者,实现精简通关手续,降低企业成本,最终促进贸易便利化。

早在21世纪初,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等国际组织先后提出了建立“单一窗口”通关模式的构想。2004年9月,联合国贸易便利和电子商务中心就通过了《建设“单一窗口”建议书》,建议各国将建设“单一窗口”作为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来落实;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于2005年公布的33号建议书《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单一窗口”进行了初步定义,即国际贸易和运输相关各方在单一登记点递交满足全部进口、出口和转运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的一项措施。在世界海关组织、联合国欧经委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的推动下,全球已经有70多个经济体启动了“单一窗口”的建设,但建设模式不完全一致,目前主要分为单一机构、单一系统和公共平台这三种模式,三种模式的情况对比如下表:

二、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概况

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3年,在世贸组织巴厘岛会议上中国政府作出承诺,要于2017年建成中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其列入“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内容,并被列入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

在机构方面,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了成立于1993年的国家口岸办公室,并将其口岸规划、审理职能交给海关总署承担。各地根据地方口岸情况,分别合并到不同的部门,多数省(市、自治区)合并到商务厅,对外统一为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2006年5月中央编办批复海关总署口岸规划办公室更名为“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各类对外开放口岸的整体规划及口岸规范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需求,组织协调口岸通关中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指导和协调地方政府口岸工作。

在系统方面,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推动建设,中央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侧重共性功能,地方侧重个性化功能,中央和地方口岸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共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功能定位在四个方面:一是方便开展业务交流,二是引导广大进出口企业根据需要选择各地方“单一窗口”办理业务,三是加强口岸执法单位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连接与数据交换,四是实现企业申报数据“一次录入”“跨系统共享”“多部门共用”。在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中,截至2018年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实现了与25家部委的系统对接和共享,包含60个应用系统,实现12大基本服务功能、对外提供服务495项,覆盖全国所有口岸和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单一窗口”注册用户累计达到220多万家,日申报业务量500余万票。

上海、福建等省市利用外贸港口、自由贸区及跨境综试区等优势,充分依托现有电子口岸平台,迅速推动“单一窗口”建设。其中,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上海自贸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成熟的电子贸易通关系统于2014年6月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系统经过不断升级,功能基本覆盖国际贸易活动主要环节,并进一步拓展了领域,提升了运营;截至2019年4月,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了22个政府部门,服务了28万家企业,实现增效降本,货物申报由1天到半小时,船舶申报由2天到2小时。福建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于2015年8月在福建自贸试验区上线试运行,该“单一窗口”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与海外“单一窗口”的数据交换,是国内首次开展了与新加坡“单一窗口”之间的首票数据交换,实现两国平台正式联通;截至2019年5月,經过近4年的努力以及多次系统升级改版,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联通43个单位,提供108项口岸政务和贸易服务事项功能,服务企业6万多家、单证日均处理量约27万票。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综合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单一窗口的定位目前局限于为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提供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只是起到“窗口”“过道”的作用;二是系统功能流程性偏多,缺少智能化的因素,目前主要实现货物申报、舱单申报、企业资质等业务流程类功能,业务办理过程所积累的数据尚未有效利用,全局视角的信息分析、集聚与呈现等功能尚不足;三是部分省市先行利用优势发展起来,从全国范围来看,存在各省的单一窗口发展不均衡、各省之间的衔接不够、技术体系和标准不统一。

三、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发展形势

(一)“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落实

从2013年开始,“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得到落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交往越来越紧密和频繁。据有关机构统计,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贸易量达到6000多亿美元,新增投资74亿美元。中国已与沿线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截至2017年5月);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了与全球31个港口的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截至2017年11月)。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落实,将带来更多的商品贸易、更多的服务贸易以及活跃的金融资本,亟待需要更加强大的技术力量作为支撑。

(二)新一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成为社会发展、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化技术全面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深度融合,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引领业务发展,推进人类社会迎来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能时代。考虑到形势需要以及业务快速发展需求,亟待需要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打造智慧化的国际贸易口岸服务。

四、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议

(一)以时代理念为指引,促进“单一窗口”角色转变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发挥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由“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暗示着,单一窗口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变化,由提供通关业务协同服务、贸易与物流业务协同服务逐渐转变成落地的口岸经济服务,“吸收消化”单一窗口通道经济的“营养”,形成多元发展的“落地经济”。未来口岸经济增长的发力点是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宏观上,积极培育“产业园区—港口—中心城市”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带,发展具有经济特色的高端产业集群和多功能经济区;中观上,支持沿边口岸推进如矿产资源等落地加工或者离岸就近加工,促进口岸内陆生产加工增值转型、物流业深度融合;微观上,为企业提供物流跟踪、业务分析等各类增值服务,如贸易企业经营决策支持、贸易融资信用服务等大数据应用的增值服务。

(二)以新兴技术为支撑,打造“单一窗口”智慧服务

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作为“单一窗口”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撑,引领“单一窗口”提供更具智慧化的服务,打造“智慧口岸”,促进国际贸易环节中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在线可查,提高口岸的运行速度和服务响应能力,如在国际贸易快件查验业务中应用深度神经网络,提高查验效率;共享与应用通关、物流、金融等国际贸易全流程数据,深挖大数据应用,实现口岸治理和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通过北斗定位系统等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精准定位,评估口岸通关时效,并针对性地做改进,实现业务全景展示与统一调度指挥;加速区块链技术应用,解决口岸“放、管、服”创新改革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与安全问题,为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以及企业提供可靠的可视化物流链技术支撑。

(三)以典型案例为示范,推广“单一窗口”先进经验

根据各类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和优质做法,吸收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单一窗口建设经验,体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核心理念,努力夯实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工作基础,着重以本地单一窗口业务应用为驱动,以解决当地个性化问题为导向,在政务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建成与国际规则接轨、符合中央标准版要求、具有本地口岸特色、業务覆盖国际贸易全过程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其次,积极开展口岸国内外合作,汲取国内外先进单一窗口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持续推进我国单一窗口工作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最后,为促进各省单一窗口均衡发展,加强对发展较为落后省份的政策、资金以及技术力量支持。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人工智能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的实践思考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