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二帝视角下的苏州运河景观与文化

2020-06-01 07:45吴建
档案与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康熙运河乾隆

吴建

摘要:康、乾二帝分别六次南巡至苏州,均沿运河游览两岸名胜,赋诗、题匾联。在康、乾二帝所关注的30处苏州运河景观中,寒山、灵岩山和虎丘等9处苏州西部山地景观,不仅在整个景观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还是展示苏州地域文化的舞台。

关键词:康熙;乾隆;苏州;运河;景观

江南是传统中国明清时期最辉煌的区域,苏州则以其富庶、繁华、精致和优雅著称于江南。康熙、乾隆二帝分别六次南巡至苏州,均沿运河而行。苏州运河哪些景观得到了康、乾二帝的关注?从康、乾二帝的视角来看苏州运河景观有何特色与魅力?以往学界或者鲜有关注或者语焉不详。康、乾二帝在沿苏州运河游览期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匾联等,本文采用定量史学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系統归纳和深入挖掘,通过二帝的视角对苏州运河景观与文化进行一定的揭示。

一、康乾二帝所至苏州运河景观的对比与分布

对康、乾二帝所至苏州运河景观进行对比发现:康熙帝六次南巡每次所至景观数量均有变化,乾隆帝六次南巡每次所至景观数量则比较均衡;具体到景观对象,虎丘、华山、邓尉山、灵岩山、穹窿山、支硎山、天平山、苏州织造府、狮子林、泰伯庙和言子祠都得到了二帝的关注,但是乾隆帝的关注点比康熙帝要广泛许多,如寒山、上方山、石湖和紫阳书院等。康、乾二帝对苏州运河景观的关注重点也有很大区别:康熙帝对虎丘关注最多,前五次南巡时对其均有赋诗,第六次南巡时对其所题匾联也比较多。乾隆帝关注最多的当属寒山,对寒山的千尺雪、听雪阁、法螺寺每次都要赋诗,对寒山别墅在第三次南巡时所题匾联也比较多。

康、乾二帝所至苏州运河景观,对寒山、灵岩山、虎丘、邓尉山、天平山、华山、支硎山、穹窿山、上方山和石湖等10处的关注度最高。其中,对寒山所赋诗、所题匾联共105首或幅,在30处景观中遥遥领先。综合10处景观而言,虽然景观数仅占苏州运河景观总数的1/3,但是康、乾二帝的相关赋诗、匾、联则分别占到对苏州运河景观赋诗、匾、联总数的82.9%、75.3%和78.2%。而且,寒山、支硎山、华山和天平山基本连在一起,位于苏州古城的正西部。虎丘位于苏州古城的西北,上方山和石湖位于苏州古城的西南,灵岩山位于天平山南部,穹窿山、邓尉山位于寒山的西部。在苏州西部100余座大小山体之中,虎丘、支硎山、寒山、华山、灵岩山和上方山串点成链、连绵起伏,环列于苏州古城的西部,俨然古城的天然屏障。

二、康乾二帝所关注苏州运河景观的历史与名人

康、乾二帝在南巡至苏州期间,苏州运河沿线富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景观一直是二帝的首选。康、乾二帝在游览灵岩山、虎丘等景观时,对发生在这些景观的历史事件进行评述,抚今追昔、嗟吁兴废。康、乾二帝在游览寒山、灵岩山、天平山、支硎山和石湖等景观时,对这些景观相关的历史人物予以褒贬,频叠诗韵、缅怀高人。

太伯、仲雍于商朝末年建国勾吴,十九世寿梦助晋伐楚,二十四世阖闾定都苏州,二十五世夫差自杀亡国,苏州作为吴国的都城前后41年。二帝抚今追昔的景观主要集中于灵岩山和虎丘两处,分别在18、15首南巡诗中反复吟诵。灵岩山高不过180多米,虎丘高仅有30多米,与国内其他名山相比实在不值一提。灵岩山与虎丘依然能够著称于世,与灵岩寺为吴王夫差馆娃宫的遗址、吴王阖闾葬于虎丘并陪葬3000把宝剑等传说有关。

康、乾二帝尤其是乾隆帝,六次游览馆娃宫旧址(包括琴台、响屧廊、吴王井、采香径等)皆有赋诗,灵岩行宫则题有较多的匾联。乾隆帝在第四次、第五次南巡时,一边在灵岩山临湖榭远眺太湖美景,一边感叹“吴颠越踬”[1]“越来由此曾倾吴”[2]。春秋后期,吴国与越国互为争霸中原的阻碍。先是阖闾趁勾践刚刚继位而伐越,两军在槜里(今浙江嘉兴)打了一仗,吴国因阖闾受伤身亡而退兵。三年后,越王勾践不顾谋臣劝阻,与吴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大战,败后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继而接受文种的建议向吴国求降。夫差一边被勾践伪装所蒙蔽,一边为北上争霸所累,勾践则经过十年休养生息而灭吴。康、乾二帝对吴越两国的兴替除了感叹之外,主要目的在于引以为戒,用乾隆帝的话来说就是“戒之在鉴古”[3]。在乾隆帝看来,吴、越两国相互攻伐,虽然先后称霸,但都没逃过亡国的命运,越国灭吴后到无疆时又被楚国所灭。

吴国方面,夫差中了“伐吴九术”第四术,爱上了苎萝山下的浣纱女西施,自此沉溺酒色、怠于国政。乾隆帝在六首诗中对夫差提出了批评,如“吴王声色徒,……日夕悦越姬”,[4]“艳歌复丽舞,欢娱廿三年”[5]等。在乾隆帝看来,吴国的灭亡还与夫差听不进忠臣伍子胥的谏言有着莫大关系,乾隆帝第四次南巡时在诗中写道:“杀谏国必亡”[6]。越国方面,在勾践灭吴称霸的过程中,范蠡、文种二人可谓居功至伟。助越灭吴之后,范蠡急流勇退,浮海至齐,自称鸱夷子皮,文种却被勾践赐剑自杀。范蠡父子在齐国辛勤耕作,财富积累到几十万。由于不愿在齐国为相,范蠡散尽家产后又至陶地,改名陶朱公,通过经商又积累财富几十万。因此,乾隆帝第三次南巡时在诗中写道:“馆娃池径迹俱在,奚如少伯乘桴征。乌喙共忧难共乐,子禽不去走狗烹。耕齐居陶又何谓,要之所止皆成名。”[7]

乾隆帝在12首诗中提到金精气、在三首诗中提到虎踞,金精气、虎踞其实说的是同一回事:相传,阖闾安葬于虎丘的三日后,墓中有一股金精气升腾而出,化为白虎之形,盘踞阖闾墓上。虎丘原本叫海涌山,虎丘一名便由此而来。关于金精气,乾隆帝诗中有金宝气、金气精、金宝、剑气、金精等不同用语,如“谁云金宝气,化作虎丘山。”[8]对于剑气化虎的传说,乾隆帝是不相信的,“四字宣尼曾不语,惜哉佳境溷愚凡。”[9]相传,阖闾墓不仅“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扁诸、盘郢、鱼肠之剑在焉。”[10]关于阖闾墓陪葬3000把宝剑的传说,在乾隆帝看来,“盖睥史语本无稽,而文人一时传奇,不无讹舛,率此类也。”[11]

康、乾二帝在游览苏州运河景观之时,前后赋诗共397首,诗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多达60余位。其中,与虎丘、天平山和寒山三处景观有关的历史人物与频率最多:虎丘有苏轼、王珣、竺道生、谢灵运、沈恭子、阖闾、高启、孔子、颜真卿、陆龟蒙、葛贤、李阳冰、皮日休、陆羽、沈周和清远道人17人,共出现37次;天平山有范仲淹、白居易、高启、富弼、文彦博、秦桧、贾似道、沈德潜、欧阳修、巢父、武王、伯夷、严光、李膺和慧远15人,共出现37次;寒山有赵宧光、支遁、孔稚圭、范仲淹、魏征、苏轼、吴梅村、庾信、米芾、皇甫希之和陶渊明等11人,共出现35次。

赵宧光、支遁和范仲淹出现了16—20次,出现频率最高。赵宧光乃宋宗室后裔,明万历年间葬父于寒山,三四年间筑成寒山别业,原本无名的寒山一举成为吴中胜地。支遁是东晋高僧,为当时名士所崇奉,曾隐居在支硎山,山名由此而来。范仲淹的高祖、曾祖、祖和父葬于天平山,纪念其本人的忠烈庙位于天平山,十七世孙范允临造天平山庄,后人范瑶改建高义园,乾隆帝第五次南巡时在诗中赞道:“七百余年地,天平尚范家。”[12]

三、康乾二帝视角下的苏州运河景观特色

康、乾二帝所至30处苏州运河景观,既包括山地、湖水、岛屿和植物等自然景观资源,也包括祠庙、佛寺、园林、桥梁、书院和道观等人文景观资源。康、乾二帝所至苏州运河景观的主类和基本类型,除了9处山地景观,佛寺、园林和祠庙分别以13处、11处和8处位居前三甲。二帝的关注点除了山地景观本身,更多的是山地景观所承载的佛寺、园林和祠庙等。

康、乾二帝所至苏州运河沿线佛寺,除了瑞光寺、开元寺、清凉寺和兴福寺,还有虎丘的虎丘寺、寒山的法螺寺、穹窿山的拈花寺、上方山的楞伽寺、支硎山的支遁庵、灵岩山的灵岩寺、华山的华山寺、上方山的治平寺及邓尉山的圣恩禅寺。其中,虎丘寺得到的关注最多。虎丘寺前身为东晋司徒王恂、司空王珉兄弟之别墅,后舍宅为寺。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在诗中写道:“短薄祠边寻旧墅,吴王邱顶礼云岩。”[13]虎丘寺原为东西二刹,位于山下,会昌灭佛后移建山顶,合为一寺。宋至道中改称云岩寺。

康、乾二帝所至苏州运河沿线园林,以行宫园林为主,且大多依山而建。一般认为苏州私家园林为明清时江南园林的代表,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4]。但是,康、乾二帝所至私家园林只有狮子林、沧浪亭2处,赋诗仅占苏州运河沿线所有景观赋诗的2.5%、0.8%。康熙帝南巡至苏州时的行宫仅有苏州织造署1处,乾隆帝南巡至苏州时的行宫达到6处,包括苏州织造署行宫、灵岩山行宫、千尺雪行宫、邓尉山行宫、华山行宫和支硎山行宫,其中有5处建于风景名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寒山虽然包括千尺雪、听雪阁、驰烟驿、绿云楼、清晖楼、澄怀堂、飞鱼峡、芙蓉泉和琳琅丛等众多景点,但是乾隆帝关注最多的当属千尺雪和听雪阁这一组景点,“独爱吴之寒山千尺雪”[15]。乾隆帝不单在北京西苑、热河避暑山庄和盘山静寄山庄三处皇家园林仿建了寒山千尺雪与听雪阁[16],还与董邦达、钱维城和张宗苍分别绘制了《盘山千尺雪图》《西苑千尺雪图》《热河千尺雪图》和《寒山千尺雪图》,共四套、16卷,存放于盘山行宫、西苑、热河行宫及寒山四处,方便自己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茗赏画。

康、乾二帝所至苏州运河沿线祠庙,除了文庙、三高祠、三贤堂、泰伯庙和言子祠,关注最多的当属天平山的范公祠。南宋绍兴年间,由于甘肃庆阳为西夏范围,宋徽宗赐“忠烈”额的庆阳范公祠便改奉天平山。万历四十三年(1615),范允临在范隋墓侧建别业天平山庄。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之后,范瑶对天平山庄进行了修葺,改名为高义园。范公祠得到康、乾二帝的关注,是因为范仲淹的政治能力、文学才华和高贵品格。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导湖入海、救济灾民、首办府学,任延州知州时多次打败西夏的进攻,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时主导庆历新政,因此在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获赐“济时良相”额。范仲淹1046年应岳州知州滕子京之请作《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在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时获赐“学醇业广”[17]额。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在诗中写下“载过文正祠,默读《义田记》”[18],第六次南巡时称范仲淹为“舜之徒”。《义田记》由宋代钱公辅所作,用来赞誉范仲淹对自己节俭却置办义田、养济族人的高风义行。

四、结语

康、乾二帝分别六次南巡,南巡至苏州期间虽然也有奢华扰民之嫌,但察吏安民、笼络士绅等举措对苏州的政治、文化等还是起到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对苏州运河景观而言,康乾南巡推动了景观的基础建设,丰富了景观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景观的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2](清)爱新觉罗·弘历:《临湖榭》,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76、408页。

[3](清)爱新觉罗·弘历:《灵岩杂咏四叠沈德潜韵右馆娃宫》,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77页。

[4](清)爱新觉罗·弘历:《灵岩杂咏五叠沈德潜韵右研池》,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10页。

[5](清)爱新觉罗·弘历:《灵岩杂咏用沈德潜韵·馆娃宫》,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16页。

[6](清)爱新觉罗·弘历:《灵岩杂咏四叠沈德潜韵右响屧廊》,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77-378页。

[7](清)爱新觉罗·弘历:《临湖榭咏古》,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頁。

[8](清)爱新觉罗·弘历:《奉皇太后游虎丘即景》(二),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页。

[9](清)爱新觉罗·弘历:《剑池》,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44页。

[10](明)高启著,(清)金檀辑注,徐澄宇等校点:《高青丘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612页。

[11](清)爱新觉罗·弘历:《虎丘寺三叠苏轼韵》,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35页。

[12][18](清)爱新觉罗·弘历:《高义园》,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21、279页。

[13](清)爱新觉罗·弘历:《游虎丘云岩寺》,见(清)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87页。

[14]陈从周:《梓室余墨:陈从周随笔》卷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81页。

[15](清)爱新觉罗·弘历:《御制盘山千尺雪记》,见(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二)》卷一百十五《京畿》,第1903页。

[16]乾隆帝仿建寒山千尺雪的具体情况,可参阅作者另文《选择与写仿:康乾南巡与江南景观的互动》,《江海学刊》2018年第6期,第162-171页。

[17]济时良相、学醇业广两额,见王卫平:《中日地方志与江南区域史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版,第206页。

猜你喜欢
康熙运河乾隆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老翁妙对戏乾隆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