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情 教给方法

2020-06-01 09:27张海萍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事例选材导图

张海萍

教材分析:

《围绕中心意思写》是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并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就安排有专门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汉字来写,难度就变大了。因为汉字的内涵极其丰富。所以,如何帮助学生确定习作的中心意思是本次习作的一个目标。习作的中心意思确定后,如何选择材料是本次习作的难点。要让学生学得到、用得上,在选材方法上就要力求“到位”,让学生不仅仅是“学过”,而且是能“学会”,且能运用到习作中。

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选择的学生虽然是城区学校的学生,但学生多为农民工子女,基础参差不齐。从学生预写的习作情况来看,全班有学生53人,在习作中能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并做到语句通顺、表达生动有趣的学生有19人,占全班人数的35.8%;习作只会从一个方面写,或是用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有一定文采的学生有28人,占全班人数的52.8%;仿写课文痕迹过重的学生有6人,占全班总人数的11.3%。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文字的表达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其症结是不知道“如何围绕一个汉字的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写”。因此,让学生学习选材是本次习作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用组词或扩充短语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一个汉字的中心意思。

2.利用同伴的优秀习作,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学习用“相反或相近”和“从物到人”的选材法“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进行选材。

3.围绕中心意思,修改习作,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审题,明确要求,了解同伴习作情况

1.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问题:此次习作要求写什么?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2.学生回答。(指名回答问题)

3.归纳小结。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汉字,围绕这个汉字的一个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完成习作。

4.出示本班学生预写的习作统计表,学生习作选择的内容有21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习作要求,强化审题意识。出示学生预写的习作统计表,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了解全班学生习作选择内容的情况。

二、表扬优秀,激发兴趣,在赏析中发现写法

1.教师出示习作的“光荣榜”,表扬此次习作中按照要求写得好的学生。

2.请两位习作写得好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同伴写了什么内容(从整体到部分来思考)。

3.教师出示两位学生习作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写法,并总结出“围绕同一个内容(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4.教师引导学生用示意图的方式画出作者的谋篇布局,发现同伴组织材料的方法。

从第一位学生的习作总结出作者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谋篇布局(如图一),而第二位学生的习作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中心意思把几件事串起来(如图二)。在第一位学生的习作中截取“动物忙”片段(出示句子:小动物也在忙着做自己该做的事呢!鸟妈妈忙着飞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寻找食物,又忙着飞回来送给孩子们吃。小鸟们也同样忙着学习飞翔。不论摔得多惨,小鸟们都在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母鸡每天都在忙着下蛋,发挥自己最大的用途。鸭妈妈领着小鸭到乡间,找到一个水池。小鸭子们忙着学游泳,鸭妈妈忙着将自己一生的经验传给小鸭子)引导学生总结出即使是分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即先总写,再按照从“天上—地面—水里”的顺序来写。

设计意图:用习作光荣榜的方式隆重地表扬学生,具有很强的仪式感,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同伴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大于任何一种说教!最有效的教法是学生教学生。用同伴的习作来教学生,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科学分析,聚焦症结,分步解决习作问题

1.统计分析,聚焦习作症结。

(1)出示学生预写习作的具体情况统计图,从选材上分析本次习作学生的选材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次习作中的症结:不知道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和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2.巧用习作,分步解决问题。

(1)确定汉字意思范围。

①教师依次出示词、词语和短语:

②学生阅读,分享自己的发现。

③归纳总结。选择一个汉字围绕一个意思写,可以先用组词和短语的方法把一个汉字的意思范围逐渐缩小。

④学生练习。教师出示“妙”和“迷”,让学生通过组词和短语的方式缩小汉字意思的范围。

(2)引导学生发现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选材的做法。

①出示学生习作选择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选择材料时可以从“相近的事物”考虑选材。如习作中选择的材料可以是“蚂蚁选择住址”“燕子选择住址”,也可以从“从物到人”考虑选择材料。

②出示学生习作《忙》的思维导图,说说作者在选材时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小作者在选材时从“同一领域的两个方面”和“从物到人”来考虑选材。

(3)引导学生发现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进行选材的做法。

①出示学生习作《忙》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选材方法。

②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盼》的思维导图,感受作者的选材方法。

3.例文诊断,互助解决问题。

(1)出示学生习作《累》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同伴修改,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材的。

(2)出示同伴习作《暖》的思维导图,学生讨论修改,并说说是怎样选材的。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选材方法。

设计意图:把学情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之上,提高了教学的信度和效度。聚焦习作症结,小步子、分阶梯来解决习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较强,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提高了习作课的教学效率。

四、依据要求,修改习作,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1.出示习作修改要求。

(1)根据所选汉字,用组词或用短语的方法缩小汉字意思范围,确定中心意思。

(2)用“相反或相近”和“从物到人”的选材方法来“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进行选材,画出思维导图。

(3)根据思维导图,确定组织材料的方式,调整、增减或修改习作中的材料。

(4)如果你对自己的选材满意了,就根据中心意思修改表述方式和习作结尾,让习作的立意更好一些。

2.学生修改习作。

3.修改后的习作展示,用猜中心意思的方法评议,教师相机表扬学生。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讓习作修改要求具体,便于学生操作,做到与教学目标一致,实现了教、学、评的高度一致性。修改后的习作展示用猜一猜的方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分享到了习作的乐趣。

猜你喜欢
事例选材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我爱你,妹妹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例”后有“析”方可取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选材“碰头”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