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英雄的气息
——《名人传》导读

2020-06-03 03:11文陈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4期
关键词:罗曼罗兰歌德

文陈 晟

名著信息库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听过罗曼·罗兰这个名字吗?这位作家可是一位名人,他曾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文学创作之外,他还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为争取人类的自由、民主与光明而进行不屈的斗争,被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誉为“世界的良心”。

对于这样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名望的人而言,什么人值得他为之立传呢?是长袖善舞的政治名流,还是功勋卓著的将帅领袖?都不是。罗曼·罗兰为之立传的是他心目当中的三个英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所认为的英雄,不一定要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但一定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要永远保持人格的尊严,恪守个性的独立,既不屈从于强权,也不盲目地随大流;要具有博爱精神,甘心为人类的福祉奉献自身。

要了解罗曼·罗兰写作这三篇传记的目的,大家可以关注《贝多芬传》初版序中的一段话:“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同学们,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名人传》,去呼吸英雄的气息吧!

当然,初初可没有忘记为大家准备好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示例图片是由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的裴源媛同学制作的,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梳理本书的内容。

阅读指南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名人传》有个别名,叫作《巨人三传》。三位传主都是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三篇传记也都寄寓着作者共同的理想信念。因此,初初建议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贯彻“先分后合,异中求同”的理念,分三步走。

第一步:分读“三传”

我们先分别阅读这三篇传记,了解三位传主。阅读时,请大家特别关注人物的个性,以及用以表现他们个性的典型材料。同时,作品中的大量引文和热情喷发的语言,也是我们需要留意的。下面就是初初专门为小伙伴们设计的阅读计划哟!

时间篇章读法第一周《贝多芬传》第二周《米开朗琪罗传》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章内容②随时记录心中的疑惑③师生讨论交流,消除疑惑第三周《托尔斯泰传》

第二步:同悟“一传”

这三位传主的共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是个人遭遇、生活环境、性格特点,还是道德品质?要想得到答案,我们需要在阅读时进行横向比较。除了以上几点,同学们也可以根据阅读需要,适当增改比较点。

第三步:再读“他传”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人,讲述他们人生的传记也非常多。那么,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与其他传记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再读一读其他人写的传记啦!比如,贝多芬亲述一生的《贝多芬自述》,法国作家娜丁·索德尔的《米开朗琪罗传》,以及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传》中的托尔斯泰部分;等等。相信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一定能更好地体悟罗曼·罗兰的写作特色和创作诉求。

经典赏析苑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帮助大家培养独立的思想和创新的品质。下面,初初就以《贝多芬传》中的一段文字为例,给大家提供一个批注的参考。

贝多芬传(节选)

君王与公卿尽可造成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能造成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旁批:两个“尽可”与两个“不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贝多芬精神的崇高和独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旁批:读zhòu,贵胄为“贵族后代”的意思)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扣子,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旁批:“挣脱”一词相当有力,刻画出歌德见到皇族时急于抽身行礼的急切;“背着手”“撞去”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贝多芬对皇亲国戚满不在乎的态度,集中地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计,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旁批:恩格斯认为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非常渺小”。此处的“深深”弯腰,实在显得歌德渺小而谦卑,但这并不能抹灭他本身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尾批:本段引自贝多芬的《致贝蒂娜书》,具体记录了贝多芬与歌德的一次矛盾。文豪歌德在此处成了一个反面形象,衬托出贝多芬的恃才自傲和狂放不羁。读罢这段文字,我们真的会有些纠结:一方面纠结于歌德面对权贵竟如此谦卑,另一方面纠结于贝多芬对前辈兼友人竟如此刻薄。也许这正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可能贝多芬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叛逆到近乎不近人情的性格,才能创造出那么多才华横溢的作品吧。)

拓展资源包

我们曾经敬奉之至的多少座丰碑都已坍塌、破碎,被动荡夷为平地;然而罗曼·罗兰树起的丰碑却挺过了枪林弹雨,穿过了唇枪舌剑,傲然屹立。它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骚动的世界上,一切具有自由灵魂的人,都集中到这儿寻求安慰。

——茨威格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困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傅 雷

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杨 绛

贝多芬的童年是悲惨的。他不仅家境贫困,还常常因外貌被人嘲笑。他的父亲总是用暴力强迫他学习。他的音乐也并没有打动心爱的女人。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生命创作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作品。贝多芬的不平凡的生涯,让我明白了坚忍不拔的意志的力量。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八(5)班 顾佳琦

托尔斯泰是一个永远在流浪的天才。他虽然出身显赫,但倍感羞愧,因为他看透了社会的黑暗和丑陋,痛恨腐朽的贵族生活。他想走到贫苦的人民中去,也想拯救在天地间受苦难的万千生灵。他的清醒与奋斗造就了他的苦难。这样的人,教我们如何不敬佩?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八(5)班 曾婧婷

一部高扬理想主义旗帜、彰显人道主义关怀的《名人传》,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读完了。同学们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接下来,初初就要考考大家啦!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绘制思维导图,用最易懂、最直观的方式来介绍这部无双的佳作吧!

请大家试着运用“经典赏析苑”中的批注方法,给下段文字进行批注。

贝多芬传(节选)

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乐队忽然中止;出其不意地一片静默;这使歌唱的开始带着一种神秘与神明的气概。而这是不错的:这个主题的确是一个神明。“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它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而它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时,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令人如贝多芬的那个朋友一样,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为之下泪”。当主题接着过渡到人声上去时,先由低音表现,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慢慢地,“欢乐”抓住了生命。这是一种征服,一场对痛苦的斗争。然后是进行曲的节奏,浩浩荡荡的军队,男高音热烈急促的歌。在这些沸腾的乐章内,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的气息,他的呼吸,与他受着感应的呼喊的节奏,活现出他在田野间奔驰,作着他的乐曲,守着如醉如狂的激情鼓动,宛如大雷雨中的李尔老王。在战争的欢乐之后,是宗教的醉意;随后又是神圣的宴会,又是爱的兴奋。整个的人类向天张着手臂,大声疾呼扑向“欢乐”,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

【仿写范本】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曲》与《第五交响曲》。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日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乎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两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随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范本分析】

范本将贝多芬的一生比作“一天雷雨的日子”,这个比喻真是既精妙又凝练。大家看,从“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到“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从“雷雨也随着酝酿”到“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贝多芬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不是像极了一天里诡谲的雷雨天气?将雷雨天气的多变描摹得如此形象已是不易,而将之与人生的起伏相映照,则更是高手风范,实在令初初佩服不已。

【仿写要求】

1.仿照范本,写一段话;

2.将外在环境的变化与人物的命运(心理)对应起来。

猜你喜欢
罗曼罗兰歌德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晚年的歌德
想象的空间与经验的几何
致罗曼·罗兰
罗曼·罗曼: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被大自然“回收”的豪宅
还有一只鸡
罗兰·希尔与邮票
我要歌德的书
爱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