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昆山王履绘画思想及其艺术实践的意义

2020-06-03 03:58李华皮建霞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2期

李华 皮建霞

摘 要:王履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他认为“意匠就天”的客观现实描绘是重要的,所创作的《华山图册》避免了概念化,他把师法自然作为创作法则,提出了“宗与不宗”“庶免马首之络”“意溢乎形”等美学思想。他的绘画思想及其艺术实践不仅对明初山水画的发展有开拓意义,而且对当下山水画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履;华山图册;绘画思想

中国山水画自发展成熟以来,在不同时代都会呈现出不同风貌,例如:南宋王朝“马一角、夏半边”的小景山水;蒙古族统治下的元代文人画以逸笔草草为特征;到了明代,山水画创作又开始趋向严谨不苟,不同的地方画派兴起;清代再次趋于复古和保守。每一朝代,总有一些画家不断开拓创新,使得中国山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元末明初的王履就是一位承前启后、积极创新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他创作出的《华山图册》,无疑为明代摹古大盛的山水画坛吹进了一缕清风。他提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艺术创作理论主张,再次向世人提出了艺术创作贵在创新、贵在师法自然的观点,这与唐代的张璪的观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非常相似的。他创作的描绘出华山雄奇险峻之势的《华山图册》就是很好的例证。他通过个人体验与创作实践阐述了“外师造化”的重要性,其目的是回归到“师心”这一具有划时代思想意义上来。王履提出的辩证绘画思想,从实景中汲取艺术创作素材,认为“意匠就天”的客观现实描绘是非常重要的,其绘画理论也具有着独特性与时代性。王履师法自然的理论为后人绘画指引了方向,对当代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王履《华山图册》及其艺术价值

王履的绘画作品现今遗存的仅有《华山图册》,据唐寅题跋的《王履华山图册》、李日华的《六研斋二笔》和汪珂玉的《珊瑚网》等文献记载,明代还存少量作品。《华山图册》可以看作是王履游览华山的纪实性日记,绘制了途径的西峰、南峰和东峰,止于玉女峰,描绘了华山大概几十个奇险景点和神会心得的奇观,共有四十幅图。该书作为一本或设色或水墨山水画册页,是王履五十一岁的定本。在其之前画华山的山水画家大有人在,但大多采用独幅画作形式,如五代末宋初山水画家范宽就有一幅《华山图》。从这本册页可以看出,王履山水画技法主要传承了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的遗风,但因其观照自然而得以彰显出个人的风格特征,其“处夫宗与不宗之间”的认识体现出他独特的艺术表现。王履的《华山图册》中的各图顺序,其实在历代辗转过程中已经散乱,后人根据《始入山至西峰记》《上南峰记》《宿玉女峰记》《过东峰记》四篇游记并参考《华山图册》中的一百余首记游诗,进行前后顺序整合,排列比较符合原貌的华山图册结构顺序,展示了王履对华山景色的深切感受。在四十幅山水册页中,王履通过深入其地描绘出华山的奇秀雄险、华山令人目不暇接的山峦沟壑,正如祝允明所感叹的“发卷便如携人到异境”,可见此画册是王履的苦心经营之作。

王履还一改传统惯用的以人物点景的做法,以游记的形式把自己和随行者纳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这种有人物情节的山水画卷也开启了明代地方画派的先声。例如,在《华山图册》里的《山神祠》中,居然还绘有游人五体投地跪拜山神的情景,探其人原来是陪同王履的沈生。在华山图册中,王履能够通过不同意境的营造展现华山各景的“雄特秀拔”之美,王履在游历华山中能够“遇胜则貌”,体物周详,画出了幽奥静僻、雄奇险怪、高耸云外等不同特色。如《苍龙岭顶》写华岳之高崇,《千尺幢》极状华山之奇险,《镇岳宫》突出了华山高远壮阔,《镜泉》彰显了华山深处的幽奥静谧,《日月岩》显现了西岳华山名胜的雄壮伟丽,《东峰顶望黄河潼关》展现了华山的雄浑厚重,等等,这些不同景致寄托了画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总之,王履的《华山图册》成功地创造了华山的高峻旷奥的景象。探究中国古代山水画,大都不是真实山水实境,也不是画家写生技巧不行,画家们所追求的绘画意境都是自己心中的山水。王履也不是把华山诸景画得形貌逼真,这也是画家的一种艺术追求,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境界。《华山图册》的笔墨技法大都采用了马夏峭拔有力的笔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如他以中锋和干笔小斧劈皴为主,笔调给人一种方中有圆、浑厚有致和锋芒较钝之感,完全不同于马夏的艺术表现效果。《华山图册》中有些是设色与水墨的作品,部分作品因水墨勾染较重和敷色较淡,故能做到了“色不碍墨”和“墨不碍色”,其“宗与不宗之间”的画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彰显了个人朴茂的艺术风格。

二、王履的辩证绘画思想

元末明初是一个变幻不定的时代,在绘画领域,也是一个画风经历变化的时期。王履不仅绘画实践经验丰富,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是非常杰出的。他因游览华山顿悟创作的《华山图册》,也汇集了他的绘画艺术理论观点和审美思想,体现出王履独到的“师造化”写生观。他通过对华山的“游于目而记于心”创作方式,将纪游和对景写生相结合,通过笔墨构图,以及《画楷叙》和《重为华山图序》两篇绘画理论,发表创作感言和辩证性的思想,表达了“法在华山”的思想主旨和“师造化”的艺术主张。王履师法自然的创作思想和精神内涵,奠定了其在山水画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师造化”的艺术创作观念留给后人山水画创作许多启示。王履的《画楷叙》和《重为华山图序》绘画理论主要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画楷叙》侧重于记述他师承南宋马夏及其创作见解,《重为华山图序》体现了形与意之关系、“宗与不宗”之传承、常与变等绘画理论。王履结合自身艺术创作体会提出了“宗与不宗”与“庶免马首之络”辩证绘画思想,一扫因袭守旧的画坛风气。

其一,王履提出的“宗与不宗”辩证思想说明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王履的《华山图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远、夏圭的影响,但也是有一定意义的。他将宋代文人的笔意不断融合,并用特殊的构图方式来凸显真实景色。在元末明初时,绘画表现方式有了一定的进展。明代初期绘画主要体现在摹古方面,宫廷绘画与文人画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客观世界的生动体现。王履在《重为华山图序》中提出的“宗与不宗”的绘画思想,是出于对画坛的反思。王履在《华山图序》中说:“夫宪章乎既往之迹者谓之宗,宗也者从也,其一于从而止乎?可从,从,从也;可违,违,亦从也。违果为从乎?时当违,理可违,吾斯从矣。吾虽违,理其违哉!……然则余也,其盖处夫宗与不宗之间乎?”可以看出不断学习与继承前人的成就是为宗,不桎梏于前人而能有所新的发展是为之不宗。在传统绘画的学习历程中都是一种不同的继承,只有这样艺术才得以持续前行。正如陈传席所说:“对传统的借鉴,是继承,反传统而行其實也是一种继承,不过是从另一角度继承罢了。”因此,如果只承继前人的所为,艺术创作只能千篇一律而不能有新的进展。王履对此观点是深刻了解的,主张在传统方面应持有“宗与不宗”的态度,他在描绘华山的特征时就已经展现出独特的个人格调。可以看出,王履对待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上,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或者加以取舍而有所创新,还要融入自然,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经验。这种辩证的艺术创作观点为他的艺术创作指明了道路。

其二,在《重为华山图序》中,王履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阐述了有关艺术创作的认识与个人看法,针对当时画坛山水画的缺乏个性现象,他指出创作山水画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景色特征体现其山水的独特个性,完全照搬以至毫无变化是不可取的,这种观点打破了元末明初山水畫坛的程式化和严重的摹古现象,于是提出了“庶免马首之络”美学思想。王履在《华山图册》中指出在艺术创作时既要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又要主张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艺术,但要尽量避免其概念化。《华山图册》通过描绘高崇险峻的华山独特风貌,凸显画家心中的自然山水和思想情怀,通过自身观察和体验到的华山与众不同,师心、师目、师华山的美学思想自然产生。同时也体现了王履“纵不宜规规然传神写照,亦岂宜泛泛然驾虚立空?非驾虚立空,虽不足以成文,然终无一主十客之理。务驾虚立空以夸其多,不亦虽多亦奚以为乎?不过庶免马首之络之弊而已”的创作方法,也呈现出山水画在元明之交的特殊转变。王履以独到的感受和体会,运用自己的绘画技法彰显了华山的特征,他通过艺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大胆创新,从而验证了“庶免马首之络”这一绘画思想的指导意义,也为当今画坛的创新提供了较大的指导意义。

王履作为元末明初画坛上开一代风气之先的画家,他的独抒己见与绘画思想告诫我们,不能一味地盲目摹仿古人,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辩证地继承并加以创新。虽然在自身绘画思想指导下创作的《华山图册》表现手法有传统承袭,但多出自王履对师造化的感悟,加之他的绘画理论著作《画楷叙》和《重为华山图序》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这对于当时乃至如今绘画艺术创作的理论及独特实践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下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李晓可.王履“师造化”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程灿.意匠就天:王履“法在华山”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

[4]彭锋.重读《重为华山图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2).

[5]周雷.明代王履艺术思想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

[6]薛永年.王履[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7]蒙高娃.论王履绘画思想之“宗”与“不宗”[J].内蒙古艺术,2011(1).

[8]潘运告.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9]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修订版[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10]王履.《华山图》画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华,泰州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齐齐哈尔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史论。

皮建霞,齐齐哈尔大学美术学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