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过程管理视角的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研究

2020-06-03 02:32范鸿德陈楠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建议

范鸿德 陈楠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要求不断提高。以高校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为例,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项目创建及宣传、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结束四个阶段中存在的战略规划不明确、传播宣传不充足、内部管理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完善等普遍性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双学位项目;中外联合培养;全过程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2-0147-03

源于1997 年《里兹本公约》的“双学位项目”是指学生在达到基础知识和语言考核标准后,在两所或者两所以上的具有合作协议的高等院校中完成所有学位课程,并取得学位证书的学习项目[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国际化大趋势的驱动下,众多高校通过双学位项目与国外高校建立联系,学习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增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之国家对于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如创新创业激励措施、落户政策、免税购车等等),众多学生的参与也促进了“双学位项目”的开展。

双学位项目在国内高校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以“2+2”或“3+2”的形式开展,即前两(三)年在国内高校学习,后两年赴外国高校学习,用四(五)年修足两校的课程学分,达到两校的学位要求,可同时获得国内和国外两所高校的学士学位。这类双学位项目既开拓了学生国际化的视野,也推动了中外高校间的国际合作。因此,研究探索中外高校“双学位项目”模式对于增强高校国际化水平,推动“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双学位项目”模式根据参与对象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本文探讨的“双学位项目”模式是指学生完成中外双方高校共同认可的学习任务之后取得双方学历学位证书的项目模式。

一、全过程管理视角下高校双学位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从全过程管理的视角下将高校的双学位项目分为四个阶段,从高校的角度,四个阶段分别为项目创建及宣传、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结束。相对应的,从学生的角度分别为项目信息获取、项目申请准备、项目学习实施、完成项目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如下:

(一)项目创建及宣传过程

1.合作高校之间信息沟通不彻底,缺乏战略规划。源于地理空间跨度大、时间紧迫、学校经费等条件的约束,部分高校在开展中外双学位项目的前期调研不充分,信息沟通不彻底。在项目创建时只是对项目模式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对项目的合作领域有一个简单的共识。而该领域是否可以内嵌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去,该项目可持续性、合理性是否能够通过论证值得深究。

2.宣传渠道单一,宣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双学位项目的宣传多以高校官方网站或国际合作处网站为主,配合宣讲会等形式,渠道比较单一。学生在有类似项目意向的时候才会更多地关注此类信息,存在出现学生错过报名时间等问题的可能。同时,双学位项目模式要求宣传人员充分了解项目内容,对项目开展过程有可能存在的困难、面临的挑战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宣传人员较高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英文水平、认真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等),但高校管理人员存在着的参差不齐的状况,极大影响了项目的宣传效果。

(二)项目计划过程

1.项目的规划与课程设计不完善。受项目创建之初的信息沟通不彻底、缺乏战略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进行项目的规划与课程设计时在项目的教育主体、课程设计、学位授予等一项或多项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为下一步项目的顺利实施埋下了隐患。参与双学位项目的学生在参与该项目完成相应课程之后能够获得两个高校的学位,教育主体的不明确,导致后续的高校福利能否同时享受等问题。

2.缺乏项目实施的信息反馈机制。任何项目从开始筹备到成功完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从项目的实施中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进而得到改善是最为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是在项目的实施過程中,出于地域、时差、高校管理等原因,导致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反馈困难,加之高校人力资源没有到位,导致信息获取及反馈困难,难以形成正向的反馈机制。

(三)项目实施过程

1.内部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牵涉部门众多,从高等学校内部的各个院系,到国际处、教务处、学生处等多个管理部门均有涉及。而且中外高校之间不同的管理理念、培养方法及管理制度,每个环节都需要双方不断沟通和协商。不同的高校都根据自身和项目的学科特点等积累管理经验,尝试制定质量管理的方法[2]。具体表现在缺乏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松散、缺乏反馈信息的收集等等问题。有不少高校存在着因管理实际分开而带来的管理缺位的问题,项目的内部质量管理无法得到保障。

2.缺乏价值观教育环节的冲突引导。双学位项目模式的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着“理想与现实”“集体与个人主义的”“功利与非功利主义”“法治与人治”“东方与西方价值观”“民族与外来文化”的冲突[3]。因为学生与高校信息不畅等原因造成的管理缺位问题,导致此类项目普遍存在着价值观教育环节冲突缺乏适时引导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在繁重课业的压力下,精神上的需求无法满足,甚至有可能产生极端想法。

(四)项目结束

1.缺乏系统考核指标,没有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目前,高校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以执行为主,对于项目的考核评价也仅限于统计申请人数、录取人数、就业率、深造率等简单指标,更谈不上系统的考核指标了。项目的运行情况到底如何,预设的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没有达到,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地进行改善。而系统的考核指标的缺乏就使得难以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进而难以根据项目的实施把握项目发展方向。

2.缺乏项目结束的后续指导。项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涯的结束。项目结束后的学生面临着就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而现实情况中,许多加入“2+2”项目的学生由于繁重的课业、两地学习的困难,与不参加项目的学生相比存在着错过就业黄金期、缺乏实习经验等问题。另外,如果想继续深造,国内统考制与国外申请制也存在不同的流程,参加双学位项目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暑期夏令营等国内高校保送研究生的机会。众多高校的此类项目中缺乏项目结束后的后续指导,使得此类项目结束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较大的困扰。

二、实现高校双学位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双学位项目培养模式设计

双学位项目培养模式在建立之初应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做出顶层设计。相关高校在进行“双一流”建设中应将国际化放在重要位置上,在与国外高校交流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学术交流上,应逐步开展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在项目开展中,不能因为双方更容易找到共同点,方便等因素就只在高校同专业或者相似专业展开合作交流,而应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为导向,既要开展相似专业交流,更要开拓跨学科交叉途径。

双学位项目的开展不只是高校国际合作部门的任务,同样是对各个院系和职能部门的要求。国际合作部门往往存在着人手不足、职责分散的状况,在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的今天,给予院系更大自主权,将有利于调动院系的探索国际化合作的积极性。此外,院系对学生负有直接教学和管理职能,对国际项目在学生中的推广可以采取更有效果的方法,并且,此举可以增强院系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院系国际化的发展大有裨益。

高校国际合作处、教务处和相关院系应联合起来制定合理的学分认定或整体认证方案,出台相关的本科生中外联合培养意见,在学校层面打通双学位项目的实施路径,从而实现学生在保送研究生、评优评奖、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了解,充分保障学生的权益免受损害。

(二)完善全过程管理的组织与制度保障

良好的目标需要完善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在项目定位明确、战略清晰定位的基础上要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学校层面上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施策。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抓好项目实施试点工作、发挥高校优势学科等方面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支服务精神好、工作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的核心工作团队;多方筹措经费推进项目实施和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规划和布局,落实项目全过程管理,为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强化项目执行控制过程,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

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在推行过程中由于涉及两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协作,需要进行持续的沟通,以解决出现的问题与困难[4]。一个健全流畅的沟通机制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并继续扩大和深化合作。此類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信息的沟通不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探索设立学校之间协调机制,指定专门的协调员,责任到人并赋予一定的自由度。此类项目也应广泛运用网络大数据等技术,采用微信、邮件等沟通渠道,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平台,按时、及时了解项目参与者的动态。破除信息资源障碍,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能够做到项目参与者的需求有及时回应,问题能及时解决。

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学业上,也应关注项目参与者有可能存在的“价值观冲击”等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也应将项目执行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用到项目完善中去,建立正面反馈机制,加强信息反馈,破除信息资源障碍,做到动态实时调整。

(四)建立完善培养模式的评估体系

项目的培养评价应贯穿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运用一定的手段,对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目标、过程进行监管。同时,评价主体不仅仅是学校,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评价主体也要增加到社会和个人。在确保全面的指标建立的基础上,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主体。完善的评价系统的建立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收集意见和自我提高,也可以为是否增大此类项目的投入力度等问题提供依据。

(五)鼓励学生深造和增加项目配套措施,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此类项目,建立项目的后续应增加配套措施如开通国内高校保研通道,采取一定的机制进行国内外高校分数转换或按比例评选优秀学生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从学校的层面与国外高校探索学生继续深造路径。为学生提供相匹配的就业咨询等,为此类项目多方面筹措资金,提升项目的资助水平。多方面的配套措施的开展将直接解决项目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提高了双学位项目的吸引力。

三、结语

高校培养是一个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为结束的闭环管理过程,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作为高校国际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是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有力举措。基于全过程管理视角的高校双学位项目模式研究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信息沟通等方面完善此项目的关键环节,对实现高校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发挥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新宽.H高校中外交流合作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2]  薛文正.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  崔鲁江.中外联合办学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4]  卜洁.北京地区高校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Research on “Double Degree” Mode of Sino-foreign Joint Training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FAN Hong-de1,CHEN Na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

2.Think Tank Center,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Over the past 40-year reform and open up,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requires more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s.Based on the Sino-foreign joint training project in the universities,wit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manage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four parts:project creation and promotion,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 completion.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strategic planning,propaganda,internal management,and related polic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ertinent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improving 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n Sino-foreign joint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s:“Double degree” mode;Sino-foreign joint training program;whole process management;suggested

猜你喜欢
全过程管理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创新分析
防范高校科研经费腐败的全过程管理
浅谈电子文件的全过程管理
企业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系统研发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