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绕家“呃嘣”

2020-06-03 09:09陈蓓蓓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

摘要:绕家“呃嘣”由贵州少数民族绕家世代传唱的民歌演变而来,音乐结构奇特多变,曲调跌宕多姿,歌词朴拙生动,演唱自由粗犷,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民歌特色。由于其极高的辨识度,在国内外演唱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绕家“呃嘣”   音乐曲调   演唱形式

中图分类号:J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011-02

绕家,自称“育”,史称“夭家”“夭苗”。是一个世居贵州省都匀市洛帮镇绕河村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的少数民族。绕家分为“上绕家”和“下绕家”。“上绕家”为都匀市洛帮镇绕河村,“下绕家”为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人口约四千余人。据《都匀民族志》记载,上绕家是約在明洪武年间由三都烂土迁居都匀洛邦镇绕河一带的少数民族之一。

“呃嘣”(音),“大歌”的意思,由上绕家世代口口传唱的民歌演变而来,是他们在婚嫁、造屋、祭祀等重大场合所唱的歌曲,演唱形式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无伴奏多声合唱构成。音乐结构奇特多变,曲调跌宕多姿,歌词朴拙生动,演唱自由粗犷,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民歌特色。

一、绕家“呃嘣”的音乐特征

绕家“呃嘣”曲调,在民族调式的宫、商、角、徵、羽里,属于羽调式和商调式游离调式,曲调时而忧扬、时而高亢,特别有震撼力,在视觉和听觉艺术表现力上很到位,让人心旷神怡。它在曲式结构上,与众不同,整体结构是根据歌词内容而定,没有固定的形式,属于多部曲式结构(A+B+C+D),以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第一乐段领唱起音为宫音,紧接着合唱部分以宫角音进入,落音在商音上;第二乐段领唱由角音起音,合唱部分以宫羽音进入,落音在羽音上;第三乐段领唱由角音起音,合唱部分以宫羽音进入,段落根据歌词内容增加,音乐结构相应有所扩充,落音在羽音上;第四乐段领唱由角音起音,合唱部分以宫羽音进入,音乐比前面乐段速度稍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序转入商音结束。这样的音乐结构很富有特点,在国内外民族音乐结构中很少见到。

实际演唱中,由于独特的绕家语言发音在歌曲中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绕家“呃嘣”的音乐识别度和感染力。

绕家语言系统有声母35个其中p、t为塞音,ts、tx为塞擦音。s、c为擦音,p′、t′为送气塞音,tstl′为送气塞擦音,有舌根音k、g′,小舌音q、q′两套及边音Φ。由于绕家语言系统的特殊性,在绕家“呃嘣”中,一般起音都较高,上滑音、下滑音较多。

绕家“呃嘣”在声调上的处理比较别致,它综合了整首歌的旋律、曲调、节奏和绕家语言发音特点,通过曲调随着语言声调处理,富有独特的绕家韵味,彰显新奇的艺术魅力。

此外,绕家“呃嘣”的演唱形式更进一步凸显了音乐的特征。绕家“呃嘣”演唱时一领众合,领唱者一般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众人合唱的部分在内容上承接长者说出来的话题,领唱者气息饱满、语气肯定,具有长者风范,合唱部分根据歌词内容,用自然、饱满的情绪表达歌曲的意思和情感,旋律上分为两个声部演唱,由于有两个和声声部以及复调声部的交叉使用合唱部分的旋律更显得色彩丰富、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二、绕家“呃嘣”的歌词特点

绕家一般会在婚嫁、造屋、祭祀等重要场合演唱“呃嘣”,通过歌曲传唱亲友的感情、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优良的传统等内容。现存的绕家“呃嘣”歌词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具有教化育人的特点。这类歌曲绕家语言叫“满依倍舍满依”(音),用绕家语言演唱,内容大致意思是: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养育和教育下渡过了快乐爱玩闹嬉戏的童年,像竹笋一样慢慢成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成立自己的家庭,我们现在要懂得成家以后怎么样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所以在小的时候,就知道一定要听大人的话,不能自作主张,要懂得礼貌、信守承诺、尊老爱幼,勤劳勇敢,要有教养,现在组成自己的家了,男女双方都要尊重对方家的长辈,做个好女婿、好媳妇。把我们一直以来学到的做人的道理用在家庭里,并传授给下一代。

二是具有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特点。起房造屋时,演唱“呃嘣”起房造屋歌,绕家语言叫“满爸倍舍满爸”(音),曲调与婚嫁时演唱“呃嘣”基本一样,用绕家语言演唱,歌词内容有所变化,大致意思是:我们每一辈人都要多种树、爱护树木,了解种树、护树的过程,护理树长大后,还要择吉日良辰,请师傅看树、敬树,才能砍树,砍来的树木,一些用来做房屋架,一些拿来解板装房子,建造成了今天这漂亮木楼房子。这个特征与当前提倡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突显了绕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和积极实践精神,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三是具有形式工整,利于传唱、记忆的特点。“呃嘣”的韵调一般很讲究韵律,绕家人认为的调是把演唱时音落在某一个字上,就把这个字音做为调,这种调与我们音乐创作的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现存的、已译成汉文的“呃嘣”歌词,全都是六字为一句的歌词,这样的组合特征在其它民族同类歌曲中极其少见,本身已经精妙无比,而用绕家语言咏读或是歌唱,无论是语气、气息,还是在配合肢体语言的使用上,更是显得高低错落、跌宕起伏、韵味十足、妙趣横生。这样的歌词特点,不仅利于歌唱者对节奏和情感的把握,更利于听唱者的记忆和传播。

三、绕家“呃嘣”的发掘

都匀绕家世代深居大山,大山连绵,沟壑纵深,交通不便。受地理和交通环境的影响,绕家“呃嘣”如同覆土碧玉,千百年来绕家“呃嘣”仅在绕河峡谷一带传唱。直到21世纪初,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开展“多彩贵州”系列文化大赛后,绕家“呃嘣”才得以发掘整理。

2008年,都匀市宣传部组织歌唱队伍参加多彩贵州歌唱比赛,分别邀请黔南州歌舞团国家一级作曲韦祖雄(现黔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授)收集、整理、编曲,都匀市民族中学陈蓓蓓(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负责排练、演出,州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王丁副研究馆员负责动作设计,都匀市文化局李忠辉负责道具及协调工作,队员来自都匀市洛帮镇绕河村村民和都匀民族中学,经过筛选,由16人组成,从2008年3月开始排练,通过层层闯关,最后拿下2008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金奖的好成绩;在2009年7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录制,并通过播放向全国推广;2009年10月参加了“贵州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荣获金奖;2010年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演出;2016年,经黔南州文化局组织,都匀市歌舞团参加俄罗斯索契节第九届世界合唱节演唱绕家“呃嘣”参加比赛荣获金奖。

目前,绕家“呃嘣”影响力与感染力己深入人心。绕家“呃嘣”申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现在正在申报國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绕家“呃嘣”的传承与发展

都匀市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水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2006年6月份以来,都匀市政府决定把当地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音乐等优秀民族文化汇编成教材,纳入教学活动计划中,这给绕家“呃嘣”提供了更广阔和更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是政府给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绕家“呃嘣”作为一部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品,目前相关教育部门也将其列入音乐教学中,使得绕家“呃嘣”走向校园,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的良性发展。都匀市洛帮中学、都匀市二中已经将韦祖雄教授记录整理编曲的绕家“呃嘣”列入音乐教学课程的一部分,他们先教绕语歌词、后教乐谱,采用了直观视唱法、分组练习法、集中合唱法,进行了良好的音乐教学实践,特别是洛帮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绕河村,他们演唱时,既能对歌词和熟悉的旋律朗朗上口,又能够理解歌词的内容和含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信地进行演唱,做到了声情并茂。

五、结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绕家“呃嘣”经过现代作曲家的二度创作,完成了从田野走向校园的实践,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的缩影。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使得绕家“呃嘣”在新时代拥有良好的传承和发展的环境。这不仅增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矩.都匀县志稿[M].贵阳:贵州省图书馆,2010.

[2]宋荣凯,许明礼,水文华.贵州都匀绕家民歌及其生态环境[J].怀化学院学报,2015,(07).

[3]都匀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都匀民族志[M].都匀:都匀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