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06-03 17:08肖志亮
科技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政治

摘 要: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背景入手,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以期给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

一、课程思政提出的时代背景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工作中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会议中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2]。这一要求进一步说明和强调了对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立德树人”原则的贯彻和正确价值导向的工作,它應该是整个高等教育,所有课程和所有老师应承担的基本责任,要培育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通过“基因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所有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到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彰显育人价值,让道德育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运而生。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其他各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虽然在学科属性、知识范畴上与作为育人主渠道的思政课程有很大的差距,但二者在“育人”的功能上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应当是同向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要求思政课程之外所有的课程在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课后感悟上,都应当融入“育人的元素”,从而被称之为“课程思政”。

二、课程思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国家非常重视,比如思政课程建设专项经费补贴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本科院校则每生每年不低40元,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思政课教师单独评聘,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等[3]。在此思政大氛围下,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所有课程都要求蕴含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思想理念没有完全转变

在全国上下思政大氛围下,各校也非常重视,但在实际中,还是难以落到实处。比如在校级层面、行政管理部门在政策制定、方向把握、氛围营造、队伍建设等方面,一时难以转心态、转状态,在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上把握不准。

部分专业课教师也还是不能完全转变观念,认为在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拥有一技之长,这才是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三观的树立主要应该是由思想政治老师的课堂上去完成,不能完全理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的关系。

(二)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

有些学校有课程思政的意识,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加几门课程,增加几章内容,搞几项活动就能实现,或由各专业课老师自由发挥,刻意加入思政元素就能实现的。课程思政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思维方式。从学校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性质层层体现,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政课程体现。在这方面,上海提供了比较成功的可借鉴意义,比如上海大学项晓英工作室系列品牌课,讲大势传大道;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通过物理讲思政,上海出版印刷高专课中课教育教学模式等,都值得各校借鉴!

(三)教师育德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能否实现课程思政,全员育人,教师是关键。在目前高校中,有相当一部份教师,或本身自己缺乏思政意识,或缺乏生活阅历、社会实践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牵强附会或生搬硬套思政案例,不能隐性的渗入思政元素,不能把一堂非思政课上出思政味来。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思想理念先行,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高度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对人才培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认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和根本任务,围绕德智体美劳的培养目标,着重研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认识[4],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政策制定、方向把握、氛围营造、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和转心态,把握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从上到下,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二)强化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就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而言,要紧紧围绕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实施的目的和要求来考虑,设计和实施。而不是由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理解或自己所善长的内容自由发挥。要减少随意性,就必须加强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这种设计应当紧紧围绕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立德树人”的原则、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等要求进行,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学校党委及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统筹。学校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思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5]。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上课,讲大势、传大道,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同时,把课程思政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它不仅仅要求转变教育的观念,而且也要求优化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的方法,他还涉及到学校的各种课程,不仅限于特定的专业,为此,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改革布局,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要建立起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机制[6]。

第二,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设计。课程思政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上,要与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相联系[7]。比如我校现代商贸类专业,结合本专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紧紧围绕着“国家与民族”“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担当与奋斗”等进行具体内容的设计。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离不开传统思政课程的引领示范,离不开通识课程的改革创新,离不开专业课程的设计创新,架构课程思政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形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8]。

(三)分类指导,围绕课程性质设计课程内容

首先,教学与课程的文化背景相联系。所有的课程讲解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必须与课程的文化背景相联系。这种背景既可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是炙手可热的现实生活。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构建的背景上,当然也与各门课程的内容有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比如在讲课中,可以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或自身的经历,谈历史、谈思想。以自身为榜样,告诉学生老师是如何读书的,是如何选择这个专业的,在大学时候的心路历程等。其实学生最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过程的引导,思想的熏陶、观念的转变。

第二,与本专业有关的名人名事联系授课。选择与本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知名人物及其事件作为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创新的题材;也可以选择典型的校友创业、报效国家社会的家国情怀为内容进行设计。

第三,挖掘与本课程有关的思政元素。把课程置于学校发展的特色与背景之中来挖掘思政元素,比如结合学校红色办学历史、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服务于祖国重大战略需要等,各个学校都有可以挖掘的丰富内涵。比如我校会计专业可以围绕“红色文化、职业道德、廉洁奉公”,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围绕“红色文化、吃苦耐劳、工匠精神”等,围绕具有家国情怀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而展开的总结与提炼,与思政课程做到润物无声的渗透、自然有机的延伸、无缝无痕的融合,将思政课程之“盐”渗透到学校教育之“汤”。

(四)切实提高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

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于老师。老师不仅是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依赖于教师的实施。第一个考验是教师的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建设一支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较强的“德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力资源保证。学校根据本校师资情况,或定期专题讲座,或外派学习,或企业实践等,切实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学校要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要明确德育和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为国家、为社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包秀敏.试论构建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03):75.

[2]吴玉程.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35-37.

[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4]田心铭.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J].红旗文稿,2018(19):4-7.

[5]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16-19.

[6]李國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7]韩鲁安.论21世纪体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课程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02):4.

[8]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路径建设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肖志亮;项目编号:XJK19CZY052,课题组成员:高玉泉、李闻、赵海明等)

作者简介:肖志亮(1977-),女,汉族,湖南涟源人,本科,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