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匠人的文献研究综述

2020-06-03 02:39顾雪婷金晗
经营管理者 2020年5期
关键词:匠人技艺工匠

顾雪婷 金晗

本文对2011到2019年间发表在不同学术期刊的102篇关于匠人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综述,从发表时间、学科分布状况、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指出这些文章在理论和研究上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

伴随着党中央的号召与领导,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中国梦的逐步实现,大国工匠精神越来越广为人知,发展的时代要求更多的技术人才,更多专注、精益、创新的人。特别是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此,匠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匠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着非物质文化的传播、社会的进步。因此,本文对102篇论文进行分析。

研究状况

各年份的研究状况。经过整理研究,笔者发现,自2013年开始,发表的论文篇数开始增加,由3篇到4篇到8篇,2016年直线拉升到34篇,占比33.3%,2017年更是到达了一个顶峰,直到2018年开始下降。

学科分布状况。笔者从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得出,关于匠人的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与人文学科(32.3%)、工程科技(22.6%)和社会科学(20.0%)方面。首先,匠人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有特殊的价值观指导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匠精神,所以对他们的哲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是首要的。其次,匠人是拥有独特技艺的人,此技艺与众不同、拥有独特地位且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掌握,所以对于匠人技艺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再者,匠人是社会人,是与其他人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的,在这种社会联系中发展、壮大,因此匠人是社会学重要关注的一个群体。同时,可以看出,对于匠人的经济与管理科学的研究达17.4%,匠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经济一定有独特的贡献,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个群体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匠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52.3%),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是匠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不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

研究内容。将102篇论文归纳整理后,笔者发现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工匠精神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等,共有42篇,占总数的41.2%;其次是对于作品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共有17篇,占总数的16.7%;然后是单个匠人的访谈以及对于不同传媒方式中匠人形象的分析,分别为14篇和12篇,占13.7%和11.7%;最后是匠艺的特征,占比相对较少,有7.9%。

研究方式。经过分析发现,以往研究者主要使用的是内容分析,占比达48%;其次是二手数据分析,占比26.5%;再次是实地调研,主要是走访某一类群体或某个人,采取访谈法,并加上文献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一手数据再进行分析,总体上是科学的,但是调查的样本量过小,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占主要篇幅的是内容分析,此方式过于主观,是非实证的研究方式。

关于匠人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研究各论文的主要内容,发现他们都在讨论以下内容:

单个匠人。以单个匠人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论文有14篇,以访谈资料为主。

江滨认为生态设计师杨经文先生是一个自信、自律的匠人,他注重人工与系统的生态整合,提出了人文主义城市的构想。杨芝发现皮雕匠人陈红波是因热爱而行动,是专注、刻苦,精益求精,不断钻研进步的人。徐笑晗在采访医科大学教授玄振玉时,认为他有情怀、有理想,为中医正名,博学笃行,骨子里充满匠人精神。

综合以上内容,笔者认为,各学者研究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业者,而是将匠人的概念扩展到了具有匠人精神的各个领域的人,比如视侦匠人、杏林匠人设计师匠人等。

技艺特征。研究工匠的技艺特征的论文共有8篇,主要是探究不同工匠独特的技艺特点。

孟琳在分析了吴文化视野下香山帮的发展脉络之后,分别考察了他们对于园林、民居、寺观园林的不同的营造技巧,认为香山匠人在园林建造上有“一法多式”的特点,在民居建造方面注重细节变化,在寺观中注重精巧。张昕在研究了五台山石作工具和从业人员的变化之后,发现该技巧由传统的风土匠作正在向现代化转变,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崔爱兰认为传统剑川木雕技艺精细,但效率较低,如今正在面临传统与现代化的碰撞,作者提出了将技艺融古开新的观点。

笔者发现,在研究技艺特征的文章中,往往伴随着对技艺传承的关注。研究者呼唤大众提高对于匠人的关注,指出匠人面临的窘境并给出合适的建议。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离不开技艺的传承,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显然较少,说明保护传统技艺的意识还不强烈。

作品赏析。对于匠人作品赏析的文章共有17篇。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形成这种独特性的原因也是值得探究的。

陶娜在通过对天津3个世纪砖雕的实地考察之后,认为天津砖雕色彩朴素、立体感强、构图饱满,与其他地方的砖雕有明显差别,体现了文化的融合。黄德荃在研究紫砂壶的发展历史时,发现紫砂壶由朴素向典雅转变,后来又逐渐与文人的气质相合,再到今天的用古开新和文人性。王树声用“全人”的视野看中国建筑营造,他认为这种营造体系是文人和匠人共同創造的,重环境、弱建筑、近人情。

笔者发现,所有关于作品的赏析不单单是在欣赏作品,研究者往往探究促进这一时期作品发展的文化、经济、政治因素,从而使得研究更加全面、科学。

传媒工具。关于传媒工具中匠人形象的文章共有12篇。近年来,一些新兴的传媒方式对于匠人的拍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他们的成就的分析的文章也有相当数量。

陈阳从技术、文化、商业逻辑方面解读了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成功,莫青认为该纪录片以小见大,传递正能量,展示了匠人的优秀形象。黄锋认为《庄子》中的匠人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他们是以技言道,专注、崇尚自然的。许瑞分析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匠人形象,认为他们具有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德育意义。

书本、电影、电视等传媒工具中的匠人形象是正能量的,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引起大众的关注,帮助解决匠人面临的难题。

工匠精神。关于工匠精神的文章有42篇。工匠精神是专一、创新、精益,研究者对其实际应用有独到的见解。

甘丽卿将工匠精神与中职教育相结合,认为中职学生需要工匠精神,而培育这种精神需要社会的认同、学生的职业情怀、关注课堂、融入校园文化。时统宇认为记者与工匠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都讲究精益求精,好新闻是走出来的。潘墨涛更是将匠人精神与政府系统结合,提出了匠人政府的概念,认为政府要以公共利益为首,从体制、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实现匠人化政府的变革。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一个概念:工匠精神适用于各个行业,无论是教育、设计、媒体还是政府,都需要这种踏实、专注的精神,而各学者对于工匠精神的概念的解读以及对其应用的提议则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发展。

反思与总结

我国关于匠人的研究是从21世纪开始的,主要集中在2015年以后,5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为后人奠定了一些基础,但仍然存在不足。

研究方式单一。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实地研究、文献分析和内容研究这三种方法。实地研究中大多是个案研究,没有一个对于总体的较为广泛的认识,导致研究结果不具有代表性,得出的结论比较浅显。另外一方面,在文献分析和内容研究中,大多偏向于人文艺术,带有主观色彩,缺乏科学性。

研究领域太小。虽然已有对于匠人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建筑科技、经济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的领域还是非常有限。一方面,目前的研究大都停留于表面,得出的结论理论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当前学术界集中关注的是匠人技艺以及工匠精神,对于匠人团体的社会学研究较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匠人团体的主体性。匠人团体作为一个主体,具有其特殊性。匠人团体具有建设的自主性,他们具有建构自身经验的能力。 第二,匠人团体的差异性。匠人团体外部和内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其差异性是非常具有意义的。第三,全球化思维。网络技术带给匠人信息和资源,但他们的传统工艺相对机器制造仍处于劣势,大部分匠人要得到长期稳定的工作并非易事。全球化环境在给匠人团体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大众对匠人的关注,但是大多数人仍不知怎样去保护,而且年轻人不愿花长时间学习技艺,光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匠人的技艺传承仍是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共同并且持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江滨、杨凯雯:杨经文:专注生态设计的“匠人”,《中国勘察设计》,2015-6-15.

[2]杨芝、刘怡然:皮雕匠人陈红波的“雕刻”时光,《宁波通讯》,2017-08-23.

[3]徐笑晗;玄振玉 至精至诚,杏林匠人,《民主与科学》,2016-12-20.

[4]孟琳:“香山帮”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13-09-01.

[5]张昕:世界文化遗产地匠作研究——五台山石作技艺与组织经营机制的演化与发展,《华中建筑》,2011-10-10.

[6]崔爱兰:融古开新—当代剑川木雕发展个案,《中央美术学院学报》,2017-5-20.

[7]陶娜:天津砖雕考察报告,《中央美术学院学报》,2011-08-22.

[8]黄德荃:宜兴匠人,《装饰》,2017-08-15.

[9]王树声:“全人”视野下的中国建筑营造意匠,《时代建筑》,2014-01-18.

[10]陈阳:PGC+UEM:微纪录片的生产模式创新——以《了不起的匠人》为例,《中国电视》,2016-11-01.

[11]黄锋:《庄子》匠人之喻及其美学内涵探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06-01.

[12]许瑞:初中语文教材匠人形象教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05-04.

[13]甘丽卿:中职教育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2017-01-25.

[14]时统宇:记者的工匠精神,《青年记者》,2016-05-10.

[15]潘墨涛、李寅月:“匠人政府”的源流演进、系统内涵与当代建构,《理论探索》,2019-09-01.

猜你喜欢
匠人技艺工匠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传授技艺
工匠神形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青年匠人
致敬!老工匠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