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爽:踏上三尺讲台,打开“奇遇人生”

2020-06-03 02:37叶爽
天津教育·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浩学生

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和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85后姑娘叶爽在天津市南开区育智学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奇遇人生”。七年来,叶爽带着这份喜爱与热情,用真诚书写“教师”二字,将母亲般厚重的关爱与博大的胸怀转化为日复一日的耕耘,浇灌出了一片学生成长的绿洲,也成就了一段不同寻常的遇见之旅。

遇见特教,人生开始不同

“这三尺讲台是我自己选择的,我要用一生的心血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叶爽向记者讲起了她刚工作时的经历。那天,叶爽刚走进教室,就看到一个男生正举着作业本在等她。他叫伟伟,是班上的听障生,由于听力上的障碍,说话都还不太连贯。一见到叶爽,伟伟赶忙跑上前,脸涨得通红,磕磕巴巴地说:“老师,你看,你看我写得对吗?”叶爽有些诧异,因为她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有限,并没有给学生布置过作业。但她还是接过作业本,仔细看起来:一个个生字满满写了一页纸,虽然歪歪扭扭的,有的字写出了格,有的字还缺了笔画,可每一笔每一划都写得很用力、很认真。捏着那页作业纸,叶爽内心受到触动:“学生是多么努力与倔强,作为老师的自己凭什么不去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呢?”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叶爽真正懂得了特教工作的意义。

说到这里,叶爽的眼眶红了,她说:“我们的教室里走不出华罗庚、走不出爱因斯坦,但是那又怎样呢?”她相信,教育是有改变一切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进步空间,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遇人牛。

直面挫败,用心守护幸福

刚开始工作,叶爽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安全、日常生活、学习技能、家长沟通、文案策划等事务忙得她手足无措,而大大小小的难题也接踵而来。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这让叶爽很头疼。“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无论何时都要去不断充实自己,起点是‘0还是‘50又有什么区别呢?”在每一个埋头苦读的夜晚,叶爽一遍遍鼓励自己。

比起知识上的欠缺,经验上的不足问题更大。还没成为人师,现实就先给叶爽上了一课。那是叶爽踏上讲台的第一天,她憧憬着第一堂课怎样跟学生们作自我介绍、怎样帮他们开启一个令人期待的学期、怎样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甚至因为兴奋和喜悦,她激动得整夜没睡。

一走进教室,叶爽却愣住了,眼前是十几张“呆滞”的脸: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有的学生来回溜达一刻不停,有的学生连衣服都没穿好……开始上课了,可是无论叶爽讲得如何眉飞色舞,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換来的都是学生空洞的双眼和漠然的神情。手上拿着课前写好的满满几页知识点,叶爽突然有点想哭的冲动:学生们都不听她的课,也不接受她的好意,那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一晚,叶爽再一次失眠。回想起第一次上课的情景,叶爽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她没有继续往下说如何走出最初的迷茫,而是转身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相册,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告诉记者,这是她接手的第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不算多,大约有十来个,年龄有大有小,有些大的看上去和叶爽也差不了几岁。照片上学生们的笑容是那么美好纯真,可有谁知道这笑容背后的故事呢?

媛媛是班里唯一的女生,她留着齐眉的刘海,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看起来漂亮极了。可是她的胆子特别小,和人说话的声音细如蚊叫,遇到人多的场合有时会吓得哭起来。脆弱且敏感的媛媛,总是需要老师耐心的抚慰,哪怕是—个简单的拥抱、一次轻柔的抚摸。

伟伟是一名听障生,每天戴着助听器,尽管这样,他还是没法像正常人一样交流。叶爽想让小伟听得更清楚,特意把他调到班里的第一排正中间的位子,上课时也尽量站在他的正前方讲话,“以便他能看清我的唇语”。叶爽介绍说。

小可是一名伴有肢体和智力多重残疾的男生,双腿无法站直,走路也比其他人慢很多。尽管身体有残缺,小可的个性却很要强,不甘于人后。于是每到做操或者放学时,叶爽总是提醒小可提前收拾好东西,比大家早两分钟下楼,在楼下和同学们一起汇合,“这样做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避免人多的时候发生挤、碰的意外。”

女教师或许内心是柔软的,但绝不是软弱无力的。初为人师,叶爽便懂得逆境是最好的学习。因此,叶爽的眼神里透着坚定,她越是了解学生,越是走近学生的心灵,越是体会到特教的意义,“我想要改变他们的生活,哪怕一点点。”叶爽坚定地说。

叶爽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没人能朗读课文,她就自己读;没人能听瞳问题,她就自问自答;没人能打扫卫生,她就自己动手。面对一脸迷茫的学生,叶爽也不觉得课堂只是她一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她知道学生不是没有回应,只是回应得“慢”一点、“少”一点,她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叶爽坦言,现在她偶尔仍会有挫败感:教了很多遍如何背书包,有的学生还是没学会;已经把被子叠了无数遍,有的学生还是做不出来;一不小心,自己就被情绪失控的学生掐伤、推伤。可比起这些,叶爽更在意的是学生学会了什么,哪怕是像系鞋带、盛饭喝汤、保持衣着整洁等在旁人看来稀松平常的小事,在她眼里每一件都是莫大的喜悦,让她信心十足。

持续成长,人生自有光芒

7岁的琪琪,复杂的病因让她在言语、肢体、智力等各个方面都发育迟缓,同龄的孩子都已经步入课堂了,而她还无法开口说话。不仅如此,她连站立、吃饭、喝水、去厕所都无法独立完成。琪琪的家长忧心如焚,给她安排了密集的训练课程。或许是家长的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了压力,琪琪的情况没有多大的起色。

在送教上门工作中,琪琪是叶爽负责的学生。“有时我和她说话,她故意不看我的眼睛,我的指令是向东,她偏偏向西。”这显然给叶爽的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她不知道琪琪到底是无法理解指令还是由于逆反心理故意不配合。

一次,叶爽偶然发现,琪琪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看,电视里播放的是唱歌节目,在观看的过程中她还时不时地用手指指屏幕。于是,叶爽决定从琪琪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以此为突破口,改变琪琪的行为。第二天,叶爽带来了学校配备的沟通仪,果然琪琪十分感兴趣,先播放一首活泼的儿歌。果不其然,她的注意力被沟通仪吸引过来,不再看别的地方了。一首歌放完,叶爽对琪琪进行引导,告诉她儿歌是一个上课的信号,如果她能坐好、听从老师的指令,那么在课中和课后还可以播放她喜欢的其他音乐,琪琪非常配合她的教学。

知道琪琪喜欢沟通仪,并接受这种方式的学习,叶爽便把它的用处发挥到最大。沟通仪中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颜色、食物、动物、生活用品,这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但是对琪琪却十分陌生。因此,在帮助琪琪认识这些常见的生活用品时,叶爽先是拿出实物让她看、摸、闻、尝,通过多种方式实实在在地接触,然后再通过沟通仪发声,让她了解实物的名称。

琪琪没有语言能力,叶爽就反复让她听,在听正确读音的同时,“我不停地开口朗读,把她带入到‘朗读的氛围”,叶爽激动地说,“有时她也能情不自禁地跟读,虽然发出的声音和正确的发音相差甚远,但是这种尝试便是相当大的进步,这种转变让我欣喜若狂。”

每一个特殊学生的心门都需要一把特殊的“开启钥匙”。叶爽注意到班上一个叫小浩的男生,他情绪非常波动,时不时就做出一些钻牛角尖的事情,如三九天时用凉水洗头、把头伸出窗外、暴力踢碎饭箱等。叶爽认为小浩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于是在找他谈话前先了解了他的情况。原来,小浩来自单亲家庭,由妈妈抚养长大,父爱的缺失令他苦恼不堪。在平时,他总想用各种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接着,叶爽就单独找小浩谈話。一开始小浩还是一言不发,但当叶爽聊到一些他喜欢的歌曲和游戏时,他一下子来了兴趣,话匣子慢慢打开,和叶爽说起他的兴趣爱好,进而诉说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如个子太高,同学经常给他起外号;妈妈不理解自己,经常吵架……

这样的谈话渐渐多起来,有时是叶爽主动找他,有时是小浩自己跑到办公室。“他把我当做他的朋友,无话不说。”叶爽眼见小浩在慢慢敞开心扉,便借机引导他,向他推荐有意义的电视剧、歌曲、书籍,让他参与到班集体的各种活动中。渐渐地,大家都发现小浩变了:他不再那么乖张、叛逆,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同学、服务集体。

也正因为叶爽的恰当引导,小浩与体育结缘,把青春期的一腔热血挥洒在运动场上。寒来暑往,当同学们都放假在家时,小浩却在跟随学校田径队认真练习。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曾代表学校在全国残运会上获得金牌。

现在,小浩已经顺利毕业找到了工作。“看到他用勤劳的双手独立养活自己的时候,我觉得既感动又幸运,为学生的付出有所得而感动,也为自己感到幸运。”说到这里,叶爽不禁感慨万分,“做一名注定无法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我珍惜每一次帮他们背上行囊的时刻。”叶爽的用心与努力得到了学生的真心回馈,学生家长们给她送上了“因材施教,善启心灵”的锦旗,以感谢她的辛苦付出。

猜你喜欢
小浩学生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温暖的十分钟
快把我哥带走
老人摔伤后向11岁男孩索赔
赶不走的学生
我的爸爸是谁
一个被妈妈厌恶的小孩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