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生为本 构建有效课堂

2020-06-03 14:36朱美丽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施方法有效课堂道德与法治

朱美丽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有效课堂已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不仅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过程应做好引导工作。本文从学生兴趣、学生生活和教师教学方式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坚持学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实施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依法参与社会生活。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仍以具体概念为主,处于由具体概念向抽象概念的过渡阶段,所以,一味的理论灌输和讲道理显然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相反,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到厌倦,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气氛的调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笔者会尽量找到出发点、刺激点,本着寓教于乐的理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以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了解学生兴趣,利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兴趣,教师讲再多也是在做无用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首先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教师过度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在本节课中已经全部灌输完,任务是否达成,而忽视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状况,长此以往,必然会有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以学为苦。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关于改革开放这一课时,笔者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如果直接让学生从书本中找出主要观点去强调重要性,显然太过于强硬和粗暴,学生最多是死记硬背这些枯燥的内容。因此,在这一环节,笔者会给学生看一些他们喜欢的外来东西,包括明星、电视、食物、衣服、节日等图片,以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激发其学习兴趣,探索这些东西之所以能进入中国的原因。

这种手段运用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为此,老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交往,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应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学中从学生出发,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让学生以学为乐,爱上学习。

二、立足于学生生活,从实际出发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品德课在初中阶段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当代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比较优越,很多又是独生子女,所以有些学生就存在一些自私、脆弱、狭隘等问题,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如果只是一味的道理灌输,他们是很难听得进去的,所以,直接的感受和间接的领悟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关于民主这一课时,其实书上内容中关于民主是跟国家生活、社会生活有关,学生对此是有一定的陌生感的,如果生硬地照本宣科,学生基本上是体会不到民生的意义的。基于此,笔者在上课的时候采用类比法,把国家生活类比为班级生活,师生共同讨论班集体的建设过程;班集体由谁组成,班干部由谁选出,班级事务由谁分担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将大化小,距离由远拉近,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原来这就是民主的体现。那么这时候再回到国家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到每年三月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两会的召开,就像同学们商量班级事务一样商量国家事务。

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处境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并让学生能感同身受:原来书本上的知识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就是我们知识的来源。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方式的运用不可单一,应创设让更多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可将学生看做被动的接受者。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全员参与,在课堂中,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不是个别,而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不能让有些学生成为旁观者;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新颖和变化,科学合理地创设新奇教学方式,使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式的创设不可太过于抽象,学生现在仍处于具体概念为主的阶段,过于抽象的情景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易理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法律这一内容时,很多教师会直接呈现法律文本,直接从文字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法律,哪些是违法行为,以及条文中规定的处罚方式。不可否认,直接呈现确实很直观,但学生的主体性根本体现不出来,甚至有些学生思想已经离开课堂。那么笔者在上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会运用情景教学法,展示生活中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同時采用理答的方法,设计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违法的,然后结合法律文本,向学生规范讲授违法特征,最后设置话题“是否所有违法行为都要判刑”,可结合社会案例分析,这一环节要求全体参与,小组明确分工,每一个人都有任务。

总之,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不是个别学生的,而是全体学生的。这种主体性的突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关注全体学生。寓教于乐,这是师生共同的愿望,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笔者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快乐学习,爱上学习,做一个有德有智的人!

参考文献:

[1]曹家权.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猜你喜欢
实施方法有效课堂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