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自我的古人如何养宠物

2020-06-04 03:01迪/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0年3期
关键词:道士养猫王羲之

吴 迪/文

如今,养一只萌萌的宠物成为许多现代人的选择,然而,有些人表面上是宠物的“主人”,背地里却自嘲为一名辛勤的“铲屎官”,心甘情愿为自己的爱宠服务,并且乐在其中。在可爱的动物面前,很多人都会变得毫无抵抗力,宠物对于我们来说,更像是朋友一样的存在,那些来自生活的烦恼与孤独,似乎都能在与这些动物朋友的互动中,得到短暂的消解和抚慰。和我们一样,古人也喜欢小动物,有的古人在宠物的选择上,甚至有点儿“放飞自我”。那么,古人养宠物,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第一篇 猫

当代很多养猫的人自称“猫奴”,可见对猫咪的喜爱之深。人类养猫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许多流传至今的古代画作中,都能看到“喵星人”的可爱身影。在一些古诗词里,更是能读到不少古代“猫奴”的心声。资深养猫专家、宋朝大诗人陆游就写过不少以猫为主题的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狸奴”是古人对猫的昵称,在古代,如果要向人讨要小猫,必须以盐或者鱼之类的物品交换,称为“聘”,“裹盐”就是指这一习俗。而像陆游一样,许多文人养猫是为了防老鼠,保护自己的“万卷书”,养猫这件事也因此多了几分风雅的意味。古人连养猫都这么注重仪式感,我们现代人真的是甘拜下风。

第二篇 鹤

有一个成语叫作“梅妻鹤子”,是用来比喻隐逸的生活或者清高雅洁的姿态。这个典故源自宋朝诗人林逋。林逋才学渊博,却淡泊名利,不愿出仕的他隐居在西湖孤山之下,常年足不出户,以种梅养鹤为趣,传说他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以就有了“梅妻鹤子”的佳话流传。古代文人钟爱鹤,也赋予了鹤一种高雅脱俗的审美印象。但在喜欢鹤的人中,也有人成了玩物丧志的反面例子,那就是先秦时期的卫国国君卫懿公。爱鹤本来无可厚非,但卫懿公是“为爱痴狂”,走向了极端,不仅为养鹤花费大量金钱,甚至给鹤加官晋爵,让鹤乘车出行,实在是荒谬极了。他作为国君,却无心国事,战争打响了,将士们都讽刺地说:“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意思是,派鹤去出战吧,鹤有官职和俸禄,我们这些人哪能去打仗呢?后来,卫国果然兵败,而卫懿公最后落得亡国身死的下场,也是必然了。

第三篇 大象

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如果在家里养一头大象做宠物会怎么样,那不如看看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养大象的第一个条件,是你的家要够大,要多大呢?最好是皇宫那么大。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刚好符合这个条件,而他就养过大象。经过一番悉心的训练,大象不负皇帝所望,居然可以随着音乐跪拜起舞,元顺帝常常让大象在一些宴会上表演,大家见了都觉得很新奇。然而,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怀有马戏团梦想的元顺帝很快走到了他皇帝职业生涯的尽头。据说,元朝被灭后,朱元璋听说了大象的事,也想欣赏一下大象跳舞的奇观。但大象可能是感念到了主人的变故,不愿在别人面前表演,伏地不起,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将大象杀了。也许是感慨于大象的忠贞,之后,朱元璋特地命人做了两块木牌,分别写着“危不如象”“素不如象”,挂在元朝降臣危素的左右肩上,讥讽他不如大象忠诚。古代总有人感叹生在帝王家是一种悲剧,没想到对于大象来说,竟然也是如此。

第四篇 鹅

古代文人总有自己独特的雅好,有些甚至成为他们的一种标志,比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以及上文提到的林逋爱鹤。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就偏爱鹅。据说,当时在会稽这个地方,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很善于鸣叫的鹅,王羲之听说后便派人去买,结果老妇人没有卖。王羲之求而不得,抱着“买不到,看看也行”的心态,打算带着亲朋好友去观赏一番。万万没想到,老妇人听闻王羲之要来,特地杀了鹅准备款待他,王羲之知道后十分难过惋惜。还有一次,王羲之遇上一个养鹅的道士,很想买下他的鹅。道士知道对方是大名鼎鼎的书圣,就提出以王羲之手书的《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欣然同意,书写完毕,便高高兴兴带着鹅回家了。他留给道士的那幅小楷《黄庭经》后来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因为这个小典故,这幅字帖也被称为《换鹅帖》。世人可能都会羡慕那位道士的幸运,但在王羲之的心里,这笔交易大概真的很值得,这或许就是一个文人的至情至性与天真烂漫吧。

猜你喜欢
道士养猫王羲之
猫舍里的猫
王羲之送字
A New Way of Dao
王婆酿酒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道士下山》
TAILS FROM THE CRYPTO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道士下山》:红尘乱世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