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英译情况研究

2020-06-04 08:14银小晋魏潇
文学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英译本徐霞客

银小晋 魏潇

内容摘要:徐霞客是我国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但翻译其著作《徐霞客游记》的人却很少,在为数不多的英译本中,大中华文库版的英译本因其选用优秀底本,重视考究地名和地理术语的翻译,注重译文质量的提升,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英译本。

关键词: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英译本

一.研究《徐霞客游记》英译情况的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兼具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于一身的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完成其著作《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研究价值很高。该著作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地理研究者的推崇与热爱。在学术界,海内外学者对其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这部游记著作自1642年初稿出版以来到1985年朱惠荣的校注本,已累计出版高达38次,相关的论文研究也有139篇。除此之外,该作品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绘手段,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藝术价值。

然而,这部鸿篇巨著的人却很少有人翻译,对其英译情况进行研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笔者并对其英译情况进行研究,有利于填补中华典籍英译研究的空白,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徐霞客游记》简介

《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又是文学著作。这部著作以日记体的形式记述了作者1613年到1639年游历期间的所见所闻,对气候、地貌、水文、植物等特征做了详实的记载,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完整保留下来,而现在的《徐霞客游记》是由徐霞客家的塾师季梦良的幼子李介立所编辑和整理的。世传本有十卷、十二卷、二十卷等数种。《徐霞客游记》的抄本有30多种,而近现代进行整理的版本也有20多种,其中包括徐建极抄本、季梦良整理本,杨名时抄本、乾隆刊本、上海古籍版本、丁文江版本以及朱惠容版本等等。

这部作品最主要的成就体现在地理学方面。他身体力行,对270多个喀斯特洞穴进行走访和侦察,对喀斯特洞穴的方向、高度、深度等进行了测量和详细记载,并对这些洞穴的特征和类型进行观察和总结,分析其成因。他还纠正了已有文献中关于中国水道源头记载的一些错误,例如纠正了《尚书·禹贡》中岷山是长江发源地的说法,他指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除此之外,《徐霞客游记》这部作品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游记作品要在言之有物的情况,尽量做到有神,还要讲究千变万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全方位角度用很真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采用各种修辞,还把自己的真情实意渗透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传神。例如,《徐霞客游记》中的《游恒山日记》将这部作品的风格体现地淋漓尽致。作者按旅行顺序,犹如全景拍摄一般,全方位地描写北岳风光,第一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北岳无风无云的大好天气。在登顶时,“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山顶的“蒜叶草茎”到松柏林的“合抱参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徐霞客游记》英译情况

《徐霞客游记》现有的英译本有李祁的《徐霞客游记》英译本、卢长怀和贾秀海出版的《英译徐霞客游记》(汉英对照)以及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在这些英译本中,最受读者欢迎的英译本为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择优质底本,选篇十分全面

优质的典籍底本是保证典籍翻译工作的基本前提,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精选云南出版社出版的由朱惠荣整理的《徐霞客游记》(全4册)作为底本进行翻译。在这部游记的众多抄本和整理本中,上海古籍版的《游记》中的标点符号使用的不是很恰当。胡邦波等人亲自到五台山等地进行了考察,结合《游记》的丁文江和上海古籍版本,根据莫厘樵子标点大中书局1928年再版的标点本,认为其中部分标点的使用不是很合适。比如,在“下至甘露台,土阜矗起,上有藏经殿”中,“下至甘露台”应该为句号,因为甘露台在少林寺墙外月100米处,而不是在藏经殿之下。丁文江本对异文删除还是保留未做处理,读者读来不是很明白,还会造成一定的误解。而朱惠荣版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准确的,因为它汲取最新科研学术成果,纠正了以往版本中的一些错误之处,并填补了以前版本中所遗漏的地方。除此之外,这版的游记配有白话译文,便于读者理解,也便于译者翻译。

另外,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选译本所选题材类型多样,有游记文学、地学、生态学、史学、民族学等,还有时任的名人传记等,并且所选择的篇目较多,有39篇,所以这版能够完整地再现这部游记作品的风格和学术价值。

2.考究地名翻译,注重地理研究

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英译本中,对地名进行重新处理。这部游记中涉及到的地名有1万多个,所以如何准确处理这些地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李祁在翻译地名时,采用的是威妥玛式旧拼音法,如“徐霞客”译成了“Hsü Hsia-ko”,“鸡足山”译成了“Chi-tsu Mountain”等等。这种拼音方式是外国人根据自己的读音习惯而制定出的拼音方案,与英语拼写类似,读起来很拗口,并没有按照汉语的拼音习惯,采用送气符号标识声母,书写极为麻烦。而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来标识这些地名,例如将“徐霞客”译成“Xu Xiake”,“天台山”译成“Tiantai SHAN”,“北京”译成“Beijing”等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不懈努力之下,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在国际上取得一致认同。所以这一版的《游记》采用这样的方法翻译地名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样有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也有利于宣传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这部游记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地名绝大多数与某一特定的地质现象有关,特别是与喀斯特(岩溶)有关。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在翻译时,译者岩溶学专家学习请教相关知识,为翻译的顺利进行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还频繁查阅岩溶学专业词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溶地质术语》等,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最大限度地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译文精益求精

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虽选录了由卢长怀、贾秀海合译的,上海外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译徐霞客游记》(汉英对照)中的部分篇目,但是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而是进一步修正和改良,精益求精,推出更好的译文。例如:

原文: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

译文1:It rained all the morning. After traveling for fifteen li, I came to a fork in the road. I decided to ride my horse west in the direction of Tiantai Mountain.(卢长怀、贾秀海,2011:5)

译文2:It rained in the morning, but we still set out.After fifteen li we came to a fork in the road where we directed our horses to the west which could lead to Tiantai SHAN. (李伟荣等,2016:3)

译文1为卢长怀和贾秀海的译文,译文2位大中华文库版的译文。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译文2增添了“but we still set out”,点明了虽然下雨,但是并没有阻碍作者一行人的出行步伐,把作者的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译文更为完整和准确。另一方面,增加了“but we still set out”之后,使得与后面的“After fifteen li we came to a fork in the road where we directed our horses to the west which could lead to Tiantai SHAN.” 连接更为紧密,结构上更为紧凑,译文质量相较之前有所提升。

因此,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采用朱惠容的优秀底本,选用广泛的题材,重视地名研究和翻译,对译文进行打磨和推敲,使得译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读者的高度青睐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四.结论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典籍库中独特的风景线,是地理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藏”,同时还在文学界闪闪发光。在这为数不多的英译本中,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脱颖而出,凭借其高质量的译文和专业的术语翻译,成为最受学术界和读者欢迎的译本。

参考文献

[1]胡阿祥.《徐霞客游记》中的地名记述与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8(4):61-69.

[2]李林、李偉荣.《徐霞客游记》的翻译和海外传播探析[J].《外语与翻译》2017(4):32-37.

[3]李祁.徐霞客黄山游记[J].密西根中国研究集刊《中国文学研究两种》,1968.

[4]李祁.自然之爱:徐霞客及其早年游历[M].西华盛顿学院,1971.

[5]李伟荣、卢长怀、贾秀海译.The Travel Diaries of Xu Xiake[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6]朱惠荣.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3.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英译本徐霞客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道德经》译本及其序言初探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Right to Roam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试析《易经》英译本中专有名词的误译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徐霞客志在四方
《孽子》英译本的叙事再探
徐霞客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