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的生态环境研究

2020-06-04 08:14段慧茹吴刘璇袁夕娣
文学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环境

段慧茹 吴刘璇 袁夕娣

内容摘要:运用生态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如语言变体、语言进化、语言多样性等,以十年来出现的与英文相关的中文网络流行词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语言变体作为切入口,在全面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的外在生态环境,希望能通过研究,提高中文的语言生态文明,推动网络语言生态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中英混合式 网络流行词 环境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西语言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很多英语词句在中文网络语言中频繁使用,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色。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来讲,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是中文生态系统中出现的新现象,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文生态系统,同时又是对中文生态系统的一种冲击和挑战,从其产生及发展的外在生态因素来研究,既可以丰富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也有助于建立和谐健康的中文生态语言系统。

一.生态语言学与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

生态语言学是创造性的将语言学和生态学结合一个新兴语言学领域。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语言学分支,最早由美国的语言学家豪根1972年提出的生态语言学在近三十年来迅猛发展。生态语言学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研究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语言系统回归到自然生态系统来思考。

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倡将语言放在环境中来研究,认为语言可以通过适当合理的变化来适应激烈竞争的语言环境。网络流行词是在某一特定时期网络上短暂广泛使用的表达,反应了人们的思维、观点、价值、心态以及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词和生态语言学的研究都处在新兴发展阶段,两个领域中的学术研究都很有限,关于网络流行词的研究大多从语言本身、文化角度以及语言规范角度来进行,很少有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网络流行词,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受英语有较大影响的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因此,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有受英语巨大影响并带有英语特色的网络流行词符合时代的要求。

本文试图将两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相结合,运用生态语言学理论,分析中文网络语言与强势外来语言英语相互影响碰撞后产生的中文网络流行词的生态环境,及其产生的背景、原因、发展趋势和对中文语言的影响。

二.生态语言学理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系统地阐释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法则,该法则后来发展为现代生态学的基本准则。主要包含三点:第一,物种具有遗传性,将物种的基因特征传给后代来保证物种的稳定性;第二,物种具有变异性,在遗传性的基础上可以在后代身上产生变异,产生物种的多样性,同时物种的变异具有盲目性。第三,所有物种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法则应用到语言研究中,同样会发现语言也有遗传性、变异性和过度繁殖的倾向性。首先,语言的遗传性可以在词汇和语法中得到体现。其次,语言变异体现在语言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在发音,词汇、句子和语法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与物种类似,语言变异也是盲目的,这也同时使语言呈现出了多样性。再次,过度繁殖的倾向反映在人们的对话中。只有过度繁殖的倾向才会给语言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得到发展。

语言生态学理论将语言看作是物种,与研究物种类似,研究语言的过程中重在強调生态因素。当两个或者多个语言碰撞,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一些语言特点会相应的发生改变进而进化,某些特点某种程度上也会和其他语言混合。在这其中,除了内在的很多变化比如发音,词汇、句子和语法之外,外在的生态环境对语言的进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中英文混合式网络流行词的外在生态环境

根据语言生态学理论,当两个语言相撞,语言各个层次的变化在所难免。中文和英语在网络上共存了很久之后,中文的网络流行词也出现了很多英文的元素。本章即主要探讨影响中英文网络流行词的外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1.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1.1全球化

交通以及电信设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化,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与文化活动的依赖性。此时,世界语言交汇在一起,尤其是在网络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进行自由沟通交流,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对汉语的语言特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在日常交谈中,我们经常会说“要不要出去happy一下?”“今天玩的High不High?”““明天一起去shopping吧!”等。在网络上,网民可以没有太多顾忌语言规则和语言规范的来创出许多词汇,中国网民不仅单纯的混合两种语言,而且创造出更多的不规则表达。比如,中国网民借用英语的构词形式“v-ing”,“恋爱ing”“睡觉ing”“上课ing”等。在正式场合中,这些表达因为其不规范而应该放弃。但是,他们却因为其简洁与生动在网络上广泛接受与实用。随着网络上英汉语的更多的互动,在汉语的网络流行词中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英语因素。

就像地球上的生物一样,语言接触在语言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重要的作用。中英文混合式网络流行词就是网络中英语和汉语频繁接触与作用的结果,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两种语言的进一步作用。

1.2国内英语的普及教育

在中国,英语的教育历史已经有100多年,可以追溯到清代。在1903年,中国开始在基础教育和大学设立英语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在1964年的七年计划项目后实施,这是第一次将英语作为中国学校的第一外语的正式文件。1986年,政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做出来很大的进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人们更加疯狂学习英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掀起了又一个学习英语的热潮。到目前为止,2亿多中国人都在学习英语。根据2016年数据报告,78.4%的中国网民为10-39岁。意味着大多数网民都接受了很好的英语教育。英语流利度使得中国网民可以很好的阅读、使用甚至创造出具有英语特色的网络流行词。相应地,网络也加剧了两种语言的互动,增强了与英语相关的汉语词汇与表达的产生。比如,只有英语熟练的人才能充分理解“geilivable”和“niubility”的意义与幽默。没有英语基础的人民可能只能理解汉语拼音所表达的两个词的意义,他们对于两个词所表达出来的诙谐就无法理解。

1.3社会生活的反映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充满活力的生物。语言的发展如同物种进化一般。随着网民的逐渐成熟,与英语相关的网络流行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早期的与中英混合式英语诸如BF(boy friend)是很无聊和简单的,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和意义。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英文混合式网络流行词反映了社会环境各个方面,也变得有意义。

例如文化创新族(CC族)是一个与英语相关的网络流行词,一个新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美国社会学家Paul H.Ray 和美国心理学家Sherry Ruth Anderson的“文化创新”概念。CC族崇尚高品质,追求健康心灵与可持续环境的自然生活方式。他们拥有许多独特的价值,责任和信念,如环保主义、全球主义、女权主义、自我实现、社会意识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CC。他们被认为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新生活方式和新时尚的开拓者。

网络流行词CC族是中英以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作为语言使用者和社会的媒介,社会环境因此由语言而反映出来。网络流行词是最为频繁谈论以及网络应用的词汇,最能反映人们关心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词通过频繁使用和带有社会意义的热门话题而很好的适应了社会环境。

1.4社会需求——高效

穆夫温2001年指出,作为语言的外在生态,社会经济生态对语言的进化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说话人会对根据社会和经济来选择适合情形的语言变体。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的语言也会越来越方便快捷以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作为新出现的语言,网络流行词呈现出了很大的活力来很好的实现社会方便高效的需求。网络交流通常以比日常口头交流更为省时间。因此,网民喜欢使用简短经济的表达。而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正有简洁的特点。因此,和其他的网络词相比,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更能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更具有竞争力。比如,所有的首字母缩写都很节约时间。BGM代表背景音乐,BTW代表顺便,BRB代表马上回来,TTYL代表一会聊。BBL代表一会回来。PLZ表示请,IMHO代表愚见等等。人们使用这些简短的缩略词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同时意义也很丰富。

2.人文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语言学家豪根(1972)指出,语言只存在于使用者的内心,作为语言使用者之间或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媒介。因此,语言不仅能反映社会和自然环境,而且反映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和情感。因此,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也可以通过中英混合式流行词来观察。

2.1情感的吸引

作为网络最频繁使用的网络流行词,网络流行词反映了普通大众的心理活动。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说是人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孕育了网络语言甚至是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的快速发展。反之,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在网络中得到了更好的生存,更加丰富的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中英网络流行词也通常也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这些特点很好的迎合了网民表达自己的需求。

Bigger逼格就是一个典型的表达人们情感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炫耀自己,假装过着奢侈的生活。许多网民鄙视这些虚伪的人,而创造出了“逼格”来表达自身强烈的不满与讽刺,来反映这种负面的社会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逼格逐渐由一个贬义词变为中性词。现在许多场合,它被用作是一个褒义词。苹果公司在2014年发布了广告词bigger than bigger.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译文,如“比更大还更大”“岂止于大”。但是,比逼格更有逼格却获得了大多数网民的喜爱与赞同。因为该翻译不仅应用了同音词做修辞,而且以幽默的方式延伸了其本意。根据这个翻译,苹果公司不仅在大小上变的更大了,而且其他方面变得更强大更好了。“逼格”这一次同时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对自负行为的不满,也表达了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更好生活的心理需求。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网络流行词的喜爱以及网络流行词以其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而被广泛使用,幽默或讽刺的反映了人们的情感。

2.2时髦与性格

10-39岁的年轻一代来创造和传播,他們对网络流行词的使用更加积极,活跃,因为这显得更加时尚,有创造性。在这其中,越来越多英语流利的人在他们的交流中喜欢将英语元素带入到中文语境中,并将此认为是一种更高水平,国际化的时尚。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导致年轻人使用英语相关的表达,如一些人简单的当做是自我嘲讽,或与常规英语表达相对而寻找一种娱乐,比如geilivable,niubility。不管是什么原因,年轻人把使用中英混合式的网络流行词当做是一种时尚。年轻人想要创造和使用不规则的,非传统的表达来引起大众的注意。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正很好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比如来源于coupling的网络词“cp”最先由网络玩家在他们的游戏中进行角色婚姻时使用,后来被网民广泛应用于屏幕情侣。cp被认为是恋爱关系而实际上并不是,因此国民cp就被认为是大多数人或超出大多数人想象中的情侣。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中英混合式的网络流行词满足了大众娱乐的需求,还满足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中英混合式的网络流行词的使用同样反映了人们的性格,尤其当被一个群体当做名字来使用时。比如网络中的洛丽塔(萝莉)被广泛使用来代替一类特殊的女孩。该词来源于1955年Vladimir的著作Lolita。随着时间推移,Lolita的含义已被应用于指代某一类女孩,即6-16岁仍然在成长但尚未成熟的女孩。近些年来,许多女孩穿着像精致的芭比娃娃来吸引人们的关爱,也被称之为“萝莉”,以吸引人们广泛的注意。通过例子“萝莉”,我们知道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词能够反映人们的性格,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自我展示的需求,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3.自然生态因素

语言不仅反映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的改变,而且也能可以反映自然环境的改变。比如英文词“热带风暴桑美(Saomai)”在2006年成为网络热词。因为这一台风导致中国25亿的损失。这一风暴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灾害以及恶劣气候改变的深思。

猜你喜欢
生态语言学环境
环境清洁工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关于生态语言学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开展思考
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研究
漫观环境
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过程考察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汉英翻译中的中国英语研究
论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与人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