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校外导师制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

2020-06-04 09:09张潇予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9期
关键词:对策

[摘 要] 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大背景,结合校外导师制的相关研究,以S院校为例,针对校外导师制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重点讨论校外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本科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关键词] 校外导师;实践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 张潇予(1987—),女,甘肃兰州人,西安思源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财务审计、校外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090-02    [收稿日期] 2020-02-20

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截至2018年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从习近平总书记“5·2讲话”到全国教育大会,从“双一流”建设到“新时代高教40条”,从第一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工作座谈会到各省陆续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无不在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坚持走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根据国务院95号文件精神,S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立足于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工作,2018年4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校外导师项目,探索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校外导师制”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查找与搜索发现,目前学术界没有针对“校外导师制”这一名词的权威解释与理论,校外导师在绝大多数研究中作为“双导师制”的一个主体呈现,近年来关于双导师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下面从三个维度述评有关“校外导师”的已有研究。

(一)培养层次的差异

目前双导师制的实践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双导师制的实质是“现代学徒制”,校外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师徒。

(二)培养目标的差异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中,双导师制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这一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想要学生具备此类能力通常需要多元化的教育路径才能实现,学生无法仅通过学校教育获取这样的能力,而是需要在走进真实的工作场景,体验整体化的工作流程之后逐步体会总结,要靠“师傅”手把手地传授和“徒弟”的模仿实操,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而在高等院校培养目标中,双导师制主要体现在实践环节,《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三)发挥作用的差异

近些年“双导师制”在越来越多的院校得以实行,但由于这一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院校对于校外导师的职责定位虽然很丰富,但是实践过程中双导师制发挥的作用却不尽相同。高等职业院校中校外导师更多的是承担技术传授的职能,区别于校内教师,但却是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主体,旨在真正提高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等院校的校外导师之于校内教师属于第二导师的位置,目前更多的职能体现在就业指导与支持方面,在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发挥的作用还未真正实现。

二、“校外導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现状

校外导师项目秉承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双主体育人模式,即校外导师团队及校内教师团队协同育人,通过“引企入校”“引企入教”,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以优化结构为抓手,增强导师队伍建设

学院的校外导师来自各行各业,是一群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帮助学生,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行业精英。项目发展过程中兼顾了导师团队的数量与质量,优化校外导师结构,形成有发展、有退出的良性循环体系。目前团队成员已由项目启动之初60余人发展至200余人,其中,行业从业年限10年以上的人数达到85%以上,有50%以上的校外导师为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层,行业分布达20余种。

(二)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探索育人新路径

校外导师项目作为思源学院商学院创新性的育人新理念,创新性地形成了一点二线三面的育人新模式,一点是依托校外导师进一步拓宽育人途径为着力点;二线是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创新创业,职业规划”两条主线为指导;三面是以“校企育人合作”“校企横向合作”以及“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三个方面为载体。

三、存在的不足

(一)校外导师黏性不足

校外导师均来自工作一线,自身工作学习事务非常繁忙,时间、精力有限,加上缺乏指导本科生的经验,校外导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其中,不乏一部分校外导师“导”得盲目,对“导什么、怎么导”认识模糊。

(二)校内教师主观能动性不足

作为双主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心理惰性的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意味着校内教师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提升自我的社会实践能力,这对于高校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学生自身定位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毋庸置疑,学生是校外导师作用能否得到发挥,成效能否得到保证的决定性力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的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狭隘学习阶段,习惯了老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主观能动性较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难以与校外导师建立有效长期的互动关系。

(四)校内外合作深度不足

校外导师参与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职业认知、职业规划、实习实践及论文指导等方面,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还存在缺位,还未真正意义上做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与参与。

四、對策与办法

(一)建立工作坊模式

导师间自愿结为工作小组,加强新老导师间的交流,通过经验分享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在不断地交流与沟通中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转变,顺利进入社会工作。同时搭建行业信息交流平台,校外导师共享行业资源,提高校外导师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意愿和积极性;进一步寻找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利益契合点,从根本解决校外导师黏性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专业培训或深入企业实践,不断提升校内教师团队职业能力,使得校内教师团队既能通过自身理论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又能通过企业的现实问题促进理论创新,从校内教师职业发展出发,有效解决教师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

(三)帮助学生自我认知

利用校内教师的课堂教学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挖掘自身成才成长所需资源,把握珍惜校外导师所带来的成长机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务实的择业观、就业观。同时也引导学生把握好请教老师的限度,尊重导师的工作、生活方式和时间。

(四)深化“引企入教”

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合作开发等,从育人的初始阶段起全面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好地解决合作深度的问题。

五、结语

不难看出,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坚持走开放式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切实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最本质、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韩玉辉,张庆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双导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

[2]石卫林,程锦,文永红,李贞博,齐昌政.双导师制实施困境成因与改进的质性研究——以S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

[3]胡楠,赵长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9).

[4]亓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Outside-school Tutor System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Taking S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NG Xiao-yu

(Xi'an Siyuan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3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the tutor system outside school, taking S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side-school tutor system, and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outside-school tutor system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outside-school tutor;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e;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